问: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和过去经历会给人留下心理创伤吗?
答:会。
最近接触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原生家庭”。
同事、朋友、家人,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和我谈论这个话题。我一直都在思考究竟原生家庭能给人带来多大的影响?自卑感和自卑情结又有什么区别?
已在往靠近3字头的年龄上走了,虽然目前能够有意识地建设自己的生活,但是面对一些问题我还是有种20岁之后从头做人的感觉,仅能依靠自己的认知探索着往前走。
我对这个社会的认知,还是太浅薄了。
可我还是想要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一个不好的原生家庭能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自卑软弱,讨好型人格,缺乏安全感,不愿与人深交,能力上的不自信,社交上的不自信。
这些问题归根就是现实看待问题,与我的个人感受毫不相干,但因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大多数人总爱以他人眼光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叫自私,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才叫自私。
见过身边太多中国式父母,典型就是扛着为孩子好的道德大旗,活脱脱一个语言学讽刺大师,似乎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提线木偶。
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衣食住行,一点点小事都爱上升整个道德层面,用道德压迫的方式让自己孩子难受,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作为长辈的虚荣感。
稍有忤逆的意思,就会把所有事情都变成可以指责孩子导火索。
从任何可以找到漏洞的地方去试图教育他,然后再把自己的位置放在道德圣人的至高角度,无理由去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交友、择业、婚恋,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控制欲极强。
如果孩子与自己的意愿相左,稍有反抗,就会觉得事情失控,认为孩子不孝不敬,轻则言语谩骂冷暴力,重则一哭二闹三上吊,以死相逼来让孩子妥协,毫无理解尊重可言。
我的大学同学阿喜曾经向我诉说,她说感觉自己继承了母亲的刻薄和父亲的暴躁,从小就活在爸妈的争吵和道德绑架下。
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常常陷入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应该去?”“他肯定不喜欢我的”“我能把这个事情做好吗”这些连环问题里,潜移默化里面自然产生了:我想要的一定要不到,我喜欢的一定不会被人喜欢,我的观点一定也不能说服别人。
所以她选择了离家很远的城市学习。在大学期间,她有了自己的目标后,开始自我觉醒和改造自己的阶段,才逐渐将自己的秉性压制下来了。
所有道德绑架能起作用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在打子女的感情牌,然而对父母的感情和期待越多,自然就被绑架的越牢。
首先我们是独立的个体,一定要学会自己获取幸福,不要总是期待父母给予,每个人首先应该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与父母的相处模式不是一昧的压迫、捆绑、奉承,我觉得沟通的前提是基于双方互相理解的前提下,如果不能理解,这种沟通就是无效的,如果无法理解,那就请互相尊重,尊重彼此的选择,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
最后欢迎大家来我公众号投稿:【时光与尔】
本公众号定位【轻生活,慢感情】,主要内容是分享自己的情感生活和学习经历,观点看法,或者生活趣事,文章内容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不局限于亲情、爱情、友情故事,可具有烟火气息。
夹议夹叙,要走心、结合经历一定要有自己的感悟!内容可以不是真实故事但要求感情真挚,能引起读者共鸣
想与我聊聊或者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公众号加我微信
期待你的投稿!
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