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生命这是底线,不是说不能吃肉,而是吃的时候不要把有机物看的跟无机物一样。
人类已经突破杀戮的底线了,要是连最后一丝敬畏之心都没有。那真是无敌了。有人说对动物仁慈是圣母心。我觉得不是,人类是会换位思考的生物。可以换位人,也可以换位物。只是程度不同。有人说那干脆别吃动物了,也别吃植物了,饿死得了。呵呵。你不知道人饿了还会吃人吗?动物能吃,就能吃人。动物能玩够了再杀,人也能。我们突破第一条底线:“杀戮”,是为了生存的无奈之举。但别突破第二条:“敬畏”,敬畏的不是我们吃的食物,而是无差别的生命。从只有一条命上来说,人跟动物是相同的。只要有相同点,就能类比。
这里我要强调“程度”这个词。人对其他动物的换位思考程度是呈梯度的。吃鸡爪跟吃猴爪,人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因为猴子跟人更相似,会让人更多的联想到人,同理,看到其他人会让人联想到自己。这种联想力对人类的社会伦理是必要的。
对于鸡,猴子,人类三者的联想从逻辑上说是一样的,它们全都具有跟“人”的相似性,只是区别在于相似程度的不同。
如果一个人可以为了生存而吃肉,那么为了生存而杀人也是可以接受的。同理,如果一个人可以仅仅为了取乐而杀动物,那么为了取乐而杀人就更容易接受了。
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文明社会可能觉得杀人只图个乐是不可思议的,但在那些战乱地区是司空见惯的,维基解密中就有美军空中炮艇指挥员杀人取乐的视频,隔着红热摄像屏幕就像在玩电脑游戏。可见人类在特定情境下是很容易失去判断力的。所以换位原则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只要条件允许,人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
为了生存而杀人往往是被逼的,而为了取乐而杀人则是随时都可以的。这增加了不确定性,是非常危险的想法。所以必须遏制,从最根本开始,从对其他生物的联想开始。从有没有开始,而从像和不像开始那就迟了。
有人说,换位思考的前提仅限于人。
我的看法是:换位思考时,别太依赖这个前提。你说的这个前提没错,我说的换位能力是把“物”换到“人”,物指一切生物,包括人,而你强调把“人”换到人。从结果上说我们是一致的。但你忽略“物”的换位,我认为不可取。
我花了很长篇幅讨论“程度”这个词。从杀动物到杀人,是个递增的过程。人也是动物。所谓“思考”能力不过是个自以为是的东西,怎么知道动物就不会思考呢?动物只是思考复杂度不同。至少它们都知道趋利避害,以你的意思是这算不上思考,只有人类的思考才算。人为地添加了一个界限。
我说过人有联想力,那些患上战争综合症的士兵回国后为啥见个人就觉得像kongbu分子,老是觉得自己车底盘有炸蛋?依你的意思,很简单,只要告诉他前提:只有战区有,国内没有炸蛋就好了,事实上你的这种“设立前提”方法行不通。对于长时间接触汽车袭击的士兵来说,见到任何一辆汽车都会联想到炸蛋,而不会考虑“前提”是国内还是国外。我们把话题拉回来。我们之所以面对鸡肉的时候不会联想到人,是因为鸡跟人相似性太远,这种联想力很弱。但你不能否认它是存在的。
你说的换位思考先设个前提,这是一种意识行为,而换位思考能力是下意识行为。就如我举的士兵例子。就算他知道国内安全了,他还是会下意识地认为炸蛋还在那里。为了培养下意识行为,必须把换位范围拓宽到“物”,并且注意“相似程度”,尽量避免接触相似物,以免模糊与正常生活的界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