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文学诞生于20世纪初,它的理论基础是形形色色的非理性哲学。这些非理性哲学从萨特时代开始,才真正向社会和文学渗透。在表达内容上,注重表现复杂多变的情绪和印象,挖掘潜在的意识世界。在表现方法上,较多运用象征和隐喻,采用荒诞、梦幻和反理性、反逻辑的结构形式。
现代主义文学是个泛概念,是诸多反传统文学流派的总称。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界,大致可分成两个时期:前一时期主要流派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等;后一时期主要有: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戏剧、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有人将后一时期的文学称为“后现代主义”。
表现主义于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而后蔓延到欧美各国,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表现主义的纲领是“艺术是表现,不是再现”。他们常常以抽象化的时空环境和抽象化的人物形象,以夸张、变形、荒诞、象征、梦幻等手法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或主题。表现主义作家有卡夫卡,代表作品为《变形记》,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人的生存困境。
超现实主义在一战后发端于法国,从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终极目标是排除任何理性的监控和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进入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即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为此,他们探索“自动写作”和“梦幻记录”的方法,着力描写疯狂、幻觉和梦境。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重要的意识流小说家有法国的普鲁斯特、英国的乔伊斯和伍尔夫、美国的福克纳等。意识流小说家着重于揭示人类的心理意识结构。他们淡化情节,淡化人物,打破时空界限,依据“心理时间”来进行立体交叉式的叙述,广泛使用“内心独白”和“自由联想”的表现手法,并进行了一系列语言革新的尝试。
20世纪上半叶尽管现实主义文学丧失了曾经有过的独领风骚的地位,但在整个20世纪的世界文学格局中,它仍然是重要的一极。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总体来讲趋向于对人的内在心理的开掘,作家所关注的往往是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主观精神世界的内在冲突看做艺术表现的主要对象,但现实主义文学对主观世界的内省毕竟有别于现代主义文学。一般说来,现实主义文学的内省往往囿于可以感知、理解的人生经验,因而他们的小说尽管时空倒错,但毕竟还有一个可以叙述的、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的精神活动也有一个清晰可辨的动态流程。
现代主义文学既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国际性文学思潮,又表征着一种独特的审美倾向和文化精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五光十色的现代主义流派又呈现出整体性,具有共同的特征。现代主义往往具有较强的先锋性,或多或少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西方社会危机的拯救意图;同时,注重开掘人的内心世界,探究下意识领域,摒弃传统艺术手法,追求新奇的表现形式。
在思想内容方面,现代主义文学的突出特征就是反叛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文化价值体系,质疑整个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反思现代人的价值和命运,揭示个体生存的荒诞性,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这四种关系的全面异化。
在美学和艺术追求上,现代派作家崇尚“表现轮”,排斥“反映论”,着重刻画个体心理真实,把认识人自身的奥秘,探索和表现本能欲望、潜意识、直觉、幻觉等非理性的深层心理机制看成是文学的重要使命。
现代主义文学家认为,文学创作本质上就是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他们把挑战并超越一切传统的审美规范、艺术原则、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段当成自己的神圣使命。他们善于运用象征、荒诞、意识流等手法,在文体和语言方面也力求创新,创造了异彩纷呈的现代艺术景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