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喜欢读书,更多是因为好奇。好奇心带我走进书中的世界,好奇心驱使着我在书中的世界里观览与探索,并体会那份与现实世界里截然不同的际遇所带来的异样但纯粹的快乐。
可惜的是,那时候的课外书,像饭桌上的荤腥一样稀少。而且,荤腥还有个大致可期的时节,但是课外书的出现却基本上属于随机事件,只能偶遇,无法强求。
后来工作了,对读书的喜爱不减。而且由于大学期间被挥之不去的迷茫缠绕而误了不少可资阅读的光阴,引以为憾,因此工作之后读书反倒比大学时更勤更投入了。
只是,这期间的阅读,更侧重实用,阅读内容主要围绕着日常工作展开,也读一些对现实生活比较有指导意义的书籍,算是对学校教育的拓展,与进入社会之后的自我再教育。
再后来,工作与生活经过了上升期后开始进入了平稳期,但是读书的习惯仍旧一直保持着。与初入社会时相比,这期间的阅读范围更广,阅读内容也更加丰富了。但如今回想,有两大驱动因素一直贯穿于我的阅读行为之中,其一,是想再多一些了解这个世界的好奇与兴趣;其二,就是不断地自我完善与成长。
而这,也在一段时间之后给我造成了一定的困惑。
因为,“好奇”这样的字眼,更加适用的对象,应该是孩子,而不是一个中年人。如果说一个中年人还有着“浓厚”的好奇之心,大抵可以等同于这个人不成熟,太幼稚。
同样的,自我完善与成长,也是没有止境、没有尽头的。我不知道身边的人都是怎样自我完善和成长的,我没怎么看见他们读书,平时聊天也大多聊的是论坛、影视剧与短视频,而他们在言谈与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信息,也分明是在说:不用再学了,我所掌握的已经足够我来应对这个世界了。
那么,我又为什么会和他们不同呢?
或许真的是我不够成熟,才会对这个已经在其中生活了四十多年的世界仍旧怀抱着浓浓的好奇与兴趣?
或许是我过于自卑了,才会总想着不断努力再努力,去填补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
又或许是我太愚笨了,不够聪明,才会没有找到或者悟到更好的方法,而只能把阅读作为完善与满足自己的最主要途径。
我读的书越多,我知道的越多,我的认知边界越大,我发现,我就越发会萌生类似这样的念头。
于是,我不只一次地问自己:我,到底是为了什么才要读书呢?
终于,当我问了足够多次数以后,问题自己找到了答案。
我是因为喜欢,而读书。
当我捧起一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那种发自心底的喜欢,告诉了我这个最准确的答案。
这种喜欢,与世上存在的其他喜欢,只有形式上的差别,而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就像有人喜欢抽烟,有人喜欢喝酒,有人喜欢包包,有人喜欢美食,一样。
所不同的,与大多数的喜欢更侧重物质方面的享受相比,阅读这种喜好,所侧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愉悦。
是的,这就是答案,我喜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