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的妈妈是一家公司的高管,尽管每天的工作都很忙,她仍与女儿约定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她玩耍。
一天,土豆与妈妈相约晚上7点去社区网球场打网球。
可是,过了约定时间很久了,妈妈还是没有回来,也没有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
土豆感到很生气,也很难过,觉得妈妈不守信用。
而妈妈呢,一边急急忙忙地赶工作,一边想着如何向女儿解释自己的失约行为,就是没想到提前往家里打个电话。
终于,在晚上9点的时钟响起时,妈妈走进了家门。
尽管社区网球场10点才会锁门,但土豆也不能去打球了,她休息的时间要到了。
长时间的等待,土豆已经很烦躁了,她听不进任何解释了,她只想着是妈妈的失信毁了本可拥有的美好时光。
妈妈则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加快工作的步调了,而且也向孩子解释了原因,应该获得孩子的谅解。
终于,母女之间的“大战”爆发了:妈妈觉得土豆在无理取闹;而土豆显然觉得妈妈失信在先,发脾气在后,这对自己相当不公平。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不休,最终不欢而散。
其实,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经常发生。
我们身边很多的父母都像事例中的土豆妈妈一样,在与孩子之间有矛盾后,首先要让自己“赢了”孩子,然后借此告知孩子某些道理。
但是“赢了”孩子并不等于“赢得”孩子。因为,家长总通过控制、惩罚等方式去赢孩子,以为这样孩子才会听自己的,却会导致孩子成为失败者。当孩子感到自己总是失败的时候,要么会愤而反抗,要么变得盲目顺从。
如果换一种方式呢? 家长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他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允许他们付出自己的力量时,家长就可以赢得孩子。在上面的案例中,土豆“无理取闹”是因为她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她希望得到妈妈的倾听和理解,而不是她的自我辩护。
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正确做法是,不辩解自己当天的工作如何忙碌,先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妈妈知道,今天没有按时赶回来陪你打网球,你很生气,也很难过。”
接着,妈妈可以跟土豆分享自己的同等遭遇,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这时,孩子可能对你的遭遇会产生很大的兴趣,知道你能理解他后,会详细述说自己的感受,并提出自己的诉求。
如果家长的态度是真诚、友善的,那么孩子也愿意倾听。
接下来,家长就可以与孩子专注于解决问题了。事情发生以后,为了这件事情争吵便变得毫无意义,重要的是如何避免同样问题的发生,这需要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努力。
专注于解决问题,会将家长与孩子从负面情绪和追究责任中解脱出来,让彼此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家长与孩子都会在事件中成长,慢慢学会把投入无意义事情中的时间和精力收回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转载、共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