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纯与极简
模式 其三十二 爱

模式 其三十二 爱

作者: 白杂 | 来源:发表于2020-07-11 11:31 被阅读0次


    手持玫瑰,如影而已
      当时我坐在飞机上,俯瞰城市下方的万家灯火。我察觉到它们如此稀疏,在离人间千米的天空上,它们看起来更像是沉沦在黑暗中了,而且随着时间更加破碎,甚至不够完成哪怕再一次对黑暗的抵抗。
      我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获得起码的幸福,能够有自己爱的人,能够诞生自己想保护的人。可是这样的心愿,因为放在扎堆的黑屋子里,终于显得不那么光明了,成为黑暗里可怜的挣扎。
      我告诉自己说,不要恨别人,要爱别人。但我察觉到,不是恨与爱的问题,世界是冷漠的,我离人群太远了,在天空中飘过来荡过去,像幽灵一样。幽灵皮肤是冰冷的,对吧?那么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我的皮肤也如此冰冷。笑。
      过去有一天,我跟着自己当时爱的人来到一片原野。我们在嬉戏一天后,来到湖边,简单的搭了一个营帐。饭后,我坐在银色的溪边,看着暗影与亮边交错,穿插。她安静躺在我怀里,像一只倦怠的猫儿,又或者是过分沉重的石像——抱着她可不算轻松。银色的水波把我们折射成镜面,闪光刺入我双眸令我失神。在长久安静以后,我轻轻问她:‘永恒可以多久,爱意如何无限?’很俗套的问题,对吧?她是这么回答的:‘我也不知道,可能突然我就会变成星星,又或者变成萤火虫,我要像一个间歇性出现的故事,时不时出现刹那,然后消失很久,让你抓不到我,让你难过,然后给你暂时惊喜。’
      进而,我突然从迷幻中惊醒,当我惊奇于这番诗性的话竟从她的口中说出时,低头望去,却发现她已经有了微渺的鼻息透出。于是,我也终于不知道这句话是否她真的说出口。
      这听起来有点好笑:我们安静坐在湖边,身边燃起一堆篝火;我们没有唱歌的习惯,大概因为两个人都足够五音不全;我们也没有选择对视双眼,没有从其中感觉到绵密的爱意;当然,我们也没有抬起头看着星星,或者躺在肥美的(对于羊而言)草坪上看着星星闪烁。我们只是坐在那儿,连溪水都没有深望,感情就在一个依偎中发育。这一切,并不很够浪漫。
      而当晚,老历七月刚中旬,银河如梦色璀璨悬挂在天。
      在我很小时候,我就更喜欢自然而不是人类。人类是应该敬畏的,但不值得结交,包括现在我都这样认为,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大概率会像初高中生一样,太幼稚地回答说:“人类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相互折磨,把各种情欲伪装成对对方的友好,把太多的虚伪藏在无影无形之间。”
      随着时间,我发现这句话是错误的,至少部分谬误的:人们总会下意识试着去理解别人,而不总是虚伪与相互折磨。人们没有那么冷漠,更多时候,人们是寂寞的,大概是因为对一个人的尝试性理解,总是无法得到对应的回报。或许这是因为两个人之间的同频共振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
      想到这里,我的幻想世界里,多了这么一层:有许多透白的泡沫(之所以说是透白,是因为它还粘带一些不透明的液体)里面播放着人类几千年所有的故事。这层绵密的泡沫藏在每个人的脑子里,每次,人类只要开始害怕了,这个泡沫就会飘起来,炸碎,形成思想,形成惧怕,形成一个决断,一次动机,或是一种虚伪。
      所以思想是不可重现之欢,诞生等于结束,而且刹那往后,便十足破碎只留一堆惨白残液。
      何以,我突然从爱情提到了思想?或者从人类之间的感情纠葛提到了思想?那应该是因为,思想也就是这刹那之欢残留的残液隔阂了两个人,或者多个人,或者群体。
      我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菜市场卖菜的大妈们,如果只有两个卖菜的大妈,同样规模的店铺,同样靠近门口的位置,他们更可能是吵架而不是联合。等到突然有一天,菜市场里南门那儿多了一家新的卖菜的店铺,它更大,更新潮,有很多年轻人去那里买菜,生意尤其火爆。那么原先的大妈A大妈B之间的关系就会靠近,原因并不是他们看对方顺眼了,而是突然之间,大家的思想似乎发生了共振。
      所以这么去理解吧,并不是人与人之间距离太遥远,而是客观现实所导引的思想,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又或者是片刻接近的?
      但这种接近,或者遥远,在唯心主义的思想者中,似乎就成了一定程度的背离,因为我们的思想被现实瓦解或者重构了,这看起来,太唯物主义。不过这又怎么样呢?我们最终得到的结果依然是永恒的背离,忽略原因,永恒的人与人之间的背离与孤独。
      我发现我的基因中存在着对现代社会的亲近,相比较努力维系亲情,更让我接受的是与原生家庭之间尽可能遥远的边界。我并不恨着父母或者别的亲近之人,他们对我做的事或许足够糟糕,但不足以让我恨怒,因为他们抚育我,在我没有依靠的时候,成为我唯一的甲板。
      只是可能天性如此。我希望离人群足够遥远,那样或许就不必面对社会中可能产生的恐怖、可能衍变而出的背叛、可能突然空落落的距离。没有这一切,那么生命是否会多一些趣味呢?在离开别人的心足够遥远时,我才获得自由——不必去关爱那个一直诉苦的人、不必去为伪装者悲伤——我也就觉得自由了。
      很明显,我很边缘,认为人类虚伪且脆弱。
      这样思考的我,也虚伪,而且做作且脆弱。
      于是,我开始发现生命的启迪了。它不在于接触什么,体验什么,不在于获得谁的馈赠,不在于与谁连接,它只在于自得——自洽。
      离开谁,是我的喜爱,越接近越远离越满足。
      连接谁,是她的喜爱,越接近越靠近越满足。
      这是两个人的自由,只是我代表了少数派。甚至是一人派。
      我不爱谁,起码那‘爱’不足够完美,不真实,不能让人幸福,不能让她满足。
      所以我跟以前那个以为自己‘爱’的人分手,从此往后最终没有话语。
      我想起来这样一件事:‘泰戈尔的诗歌里,有一篇特辑,讲的是一种印度植物。诗人和他的爱人,下雨天在那株植物硕大叶子下交缠。初始,他们只是亲吻,心一步一步接近,女子的脚铃逐渐脱落,男子的发髻也散开。雨天成了媒人,但他们也筋疲力尽。按照米兰昆德拉的逻辑,接下来,两个人会约在火车站相遇,男子惊讶于自己突然的爱,终于时隔漫长的空窗期后与女子结婚,而女子会深陷男子无数个情人的苦恼中。最终,女子通过梦见自我猥亵的母亲死去而获得救赎,并在一只狗上感受到超越性、物种达到宇宙之巅的爱,而男子会堕落在工农合作社,蜗居农村,最终故意破坏汽车刹车与女子一同掉落悬崖。
      故事,或者诗歌、童话都太简单,相比较人性的模拟,他们追求了荒谬的对立面——即一切行进都有价值。荒谬说:不,它们没有。
      我们爱一个人,目的是享受堕落的话,那么爱就会失败,最后我把它摔碎,在里面只能找到藏毒的戒指,而它本身不过是染色的玻璃珠。
      爱,我现在才开始明白,爱一个人,应该是爱所有人,不是遇到了那个值得爱的人,而是遇到了那个给了你爱的能力的人。
      是不是很像大话西游二大圣娶亲?
      的确挺像。
      从前往后,我不知道我的生命可以有多少年,只是突然觉得自己微渺的爱,终于可以无限起来,变成永恒的一抹剪影,一次刹那闪光。
      如果再读泰戈尔,我大概率会明白《园丁集》为什么不能得诺贝尔,事实是《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或许园丁集,相比较吉檀迦利终于没有那么多的政治味道,我们只是遇到一个少年——他时而贫瘠,时而因受爱神馈赠而丰富完美,他在某时某刻某地,甚至可能傍晚时分丛林深处,遇见一个少女——她时而汲水时而在夕阳湖边轻展莲足。他们相爱短短一瞬,就是万次轮回,这太美,都不现实,与政治无关,没有多少沉重,以至于能感动人很多次,却只留下感动。纯粹、简单,所以隽永。吉檀迦利也隽永,但它满足了诺贝尔的政治性,从它当选文学奖的时刻,它就被亵渎不那么纯然了。
      我爱你,只是少女少年短暂一瞬,我爱你,也可以是爱意无限不止对你。这是两种收获,轻信泰戈尔,就可能深陷昆德拉的虚无主义陷阱,轻信昆德拉,那么灵与肉的纠葛就会显得过分冷漠。但真正的爱并不在昆德拉一方,或者说,在女主爱着的那条狗身上,但它又是通过泰戈尔实现的。泰戈尔说到:‘您在我的残杯中注水,一个时代过去了,它已满溢,但您从未停止施舍’,这种无限,才是爱的实情。
      终于爱上友谊和亲情,才是现在,经历万千风雨往后,我的启迪。
      有一天,当时我和现在爱的人才刚遇见。
      那天晚上,我们站在荒地间,边上是一片死泊仅仅只能用于灌溉,还有些白菜叶在我们周边。我见月光轻轻洒落,只是停在她发隙。这一次,是我没有凝望她双眸。月色微凉,夜意绵重。她的衣摆轻轻随风瓜葛微湿土壤,树叶露珠沾我衣袖。
      我把她的手强行抓在手心,名义上,只是担心他摔倒,但我与她却同时从内心诱发出震颤。此夜无雨,可能是因着她不喜欢雨。我轻轻拥抱,才觉得天高云低飞鸟在天月在水。一瞬而已,我已知自己心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模式 其三十二 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ob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