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四年级以来,发现我所带雅静班的部分同学,出现了一个比较糟糕的现象,那就是孩子们写的作业错的越来越多了,特别是这个学期,我上“小数的意义”,在讲到小数的单位换算的内容时,课上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样子似乎都掌握了,一开始我也挺满意的,但后来我收作业上来改了时候,发现有一半的孩子写的作业几乎都是错的,这样的结果让我很惊讶。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出现了限制自己的信念。
有限制性信念的孩子都喜欢否定自己,他们头脑上的认知认为自己不行,比如喜欢说“我没有办法”“我不会成功”“对我来说太难了”。这个周末我侄子来我家过周末,今天上午和我一起去接我女儿,我女儿在星期六早上有一节书法课,到了培训机构,老师跟我聊了孩子的书写情况,还提供了有建设性的建议,我说了一句:“诺诺,回去你根据你的情况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噢。”此时我侄子回了一句“我们喜欢摆烂,不需要改。”他说的这句话后来被我制止了。我说以后这种消极的话不要总挂在嘴巴上。其实从昨晚到现在他说这种消极的话已经出现了好几次。那么像这样的孩子就是典型的有限制性的信念。
2.低水平勤奋。
低水平的勤奋就是付出相同的努力,有的人收获很多,有的人收获很少,收获比较少的就属于低水平勤奋。
低水平勤奋的孩子一般有以下这些特点:
(1)不会总结和复盘,难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2)佛系心态,假装努力。有些家长认为考试不能体现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只要学就可以了,并把这种观念灌输到了孩子的认知里,导致孩子对自己的成绩也很佛系,慢慢地对学习也就很佛系了。
(3)不喜欢问老师问题。在我们雅静班,很少有同学来问问题,他们只想自己搞明白,可是最终不仅不明白,还经常面临着对知识模糊不清,自己也不知道对不对,进入了错误的循环,最终导致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
3.拖延症严重。
孩子喜欢玩手机、喜欢玩玩具等能让他们获得“即时的满足感”,体验到暂时的快乐,这样他们就喜欢享受当下的这些小事情给自己带来的短暂满足感。而写作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取得好的成绩是要不断地学习和不断地练习。这种提升自己的事情往往获得的是“延时满足感”。短时间不会让自己获得很大的满足,因此很多的孩子就很容易出现了拖延症,甚至选择了放弃自己。这就是为什么班上有很多孩子写作业拖拉,学习上也拖拉。
4.没有及时复习。
我们知道学霸级别的孩子通过复习往往能对知识做到滚瓜烂熟,形成条件反射。 而我们班的很多孩子没有形成复习的习惯,他们很多知识复习不到,甚至觉得复习没有意义,其实不是复习没有意义,而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他们不知道复习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复习,这样的不知道,越让他们不复习,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有些家长认为每天写作业不就是对当天所学知识的巩固吗?为什么还要进行复习呢?
作业虽然也是通过作业来帮助孩子们对知识的巩固复习,但作业只是一种工具,只通过作业来复习是不够的,因为:
(1)形式单一。写作业通常是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解决问题,这种作业在形式上存在大量重复,效果不佳。
(2)形式被动。通过作业来检索知识点,大脑是被动地形成对应的经验记忆,这种学习效率不是很高。
为此,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呢?
1.从消极的情绪转变,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消除限制性的信念。
比如我们班的小鑫,她多次在我面前讲她很笨,就是什么都学不会,经过仔细研究我发现小鑫常说“我很笨,学不会数学”,这是为自己找的借口,这样她就可以光明正大、心安理得地不付诸任何行动。这就是为什么她常常不听课、不学习、不交作业的理由了。
知道了她这样的心理,作为老师我们要帮助她纠正消极的心理。让她思考“为什么目前为止我的数学学不好”。实际上她会发现自己长期没有预习、课后未能复习,未理解并记住相关数学的知识点,未搞懂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道了因果关系之后,鼓励他拿出预习、复习的姿态,将原来的“我不行”改写成“也许我能行”,从而让她付诸行动,在行动的过程中对于她的每一个微小变化,都给予高度的认可肯定,给她更多的激励。这两周以来每次她说一些消极的话都被我打住了,我跟她说对自己只能说积极的话语,不能每天都在否定自己。
经过上述的一个过程,然后以此往复,她这几天不在说自己不行了,还让我收到了意外的惊喜,她这几次的作业质量有了质的变化。
2.走出舒适区专注学习。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中,小老鼠在自己原来的窝里,感觉非常的舒适,他一旦走出去,就感觉到特别的害怕、恐惧与无奈,所以他不愿出去,这个窝就是小老鼠的舒适区。那么我们很多同学也是这种情况,害怕动脑,不愿意走出自己原来的认知,久而久之人就更加害怕学习了。
因此要让孩子尝试走出舒适区,可能一开始有不适,甚至有些痛苦,一旦撑过前期的不适,那学习的劲头就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还会体验到原来自己可以这样优秀,可以如此去绽放。
3.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班的很多孩子都喜欢陷入“即时满足感”当中,从而形成了做事,学习、写作业拖延的毛病,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感”,比如孩子在面对诱惑时,让孩子等待15分钟,每次都经过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慢慢知道如何选择自己重要的事情,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当然养成好习惯还应该做到:早睡早起,睡前把白天所学的知识在自己的大脑里过一遍;平时的学习中还应该习惯整理错题,研究自己犯的错误,找到原因,然后让自己不再犯错。有了好习惯,很多的行为可以在潜意识里自然而然地发生。
4.及时复习,知识的及时复盘。
我们可以这样做,把当天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可以是课下去完成,也可以是晚上回家完成,如果发现自己总结不出来的,就及时问老师、同学或者父母。这个总结是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不要小看了这一招。这也是学生和家长最容易忽略的。
我们还可以让孩子根据目录进行复习,根据课本的目录回忆每个课时的内容,然后尝试写下来,打开课本进行对比,看看自己漏了哪些知识,及时补充。
当然了还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思维导图,在这里纠正一下,思维导图不一定要做得多漂亮,思维导图是写给自己看的,更是给自己用的。因此没有必要追求多漂亮。还有一些孩子抄写同步上知识点,照搬过来,这是不对的。自己独立写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它能够帮助我们理清逻辑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学习不在乎外在的形式,而应在乎学习的核心——如何学习,学习能提升我们的各种能力,如专注力、分析能力和执行能力,这些能力对我们一生都有极大的影响。愿我的学生用输出倒逼输入,通过输入来帮助输出,做一个不折不扣的真正会学习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