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成都工厂的正式投产,标志着浦东工厂的产能慢慢向成都转移。这和整个中国当时的形势非常相似,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投资重心开始从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当年贝斯特在成都的投资额度,不单是公司在海外的最大单笔投资,也是蓉城自引进外资以来,最大的一笔资金。随着对中国政府的信心越来越大,贝斯特不断追加在蓉的投资。其实这也是资本最根本的体现,它本身就是逐利的,哪儿给的条件更优越,它就往哪儿走,这在全球任何地方基本都一样。
成都工厂刚成立的时候,当时那边也向王睿奇伸出了橄榄枝,当时他也有些心动。毕竟在北京他只是个第三方的驻场员工,就相当于是临时工。每到年底合同到期时,他都有些提心吊胆,就怕万一贝斯特不和他续签合同了。如果接受工厂的邀请,到那儿肯定就转正了,所以对他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当时他已经在贝斯特工作了近五年了,对公司网路部门的流程已经烂熟于心,而成都那边也希望招一些成熟的员工过去,所以当时给的条件也还不错。
虽说王睿奇骨子里是一个想寻求改变的人,但这几年稳定的生活,已经使他失去了当初的那股子闯劲儿。现在好不容易稳定下来了,当真的需要他下决心是否西进时,他却首先打了退堂鼓。这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他没有足够的自信,特别是专业方面。想当年刚进贝斯特时,他只是一个专科生,并且还没有任何网络知识北京。现在虽然有了本科学历,但又不是全日制的,况且和技术还不沾边儿,而是和管理有关的,一说就特别虚。事后看来,本科学历只是他给自己的一个交代,这么多年以来,他从来也没有机会使用自己的学历。现在自己只是一个“临时工”,没有人关心他的学习问题,万一要转正了,公司势必会要他的档案、学历,到时自己民办大学、专科学历这些他不想让人知道的东西,可就捂都捂不住喽。
正是因为他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思想作祟,这些年当那么多机会摆在他面前时,他都没有抓住,你说这能怨谁呢?说到底,王睿奇毕竟只是个凡人,心里想的是一码事儿,当真的需要他孤注一掷时,敢不敢又是另一码事儿。当时他和一平说了这事儿,没想到一平却极力劝他至少要尝试一下,即使不行,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这却是他没有想到的。当时一平的家人都在北京,按道理来讲她更不愿意离开北京才对啊?后来他才想明白,一平应该是从小在外漂泊流浪惯了,对自己父母的家没有太深的留恋,反而她对和王睿奇的这个小家更看重。
当一平极力赞成时,王睿奇却分析了半天在北京的好处。比如自己的同学、朋友都在北京,一旦去了成都,到那儿人生地不熟的,不知能不能适应。还有就是他们二人都是北方人,整天以面食为主,一到南方,可能连馒头都吃不上了,想想都难受。再者北京离山东老家也就六七百公里,想回的话随时都能回,成都可就远多了,对于恋家的王睿奇来讲,这真的还是个事儿。并且他还告诉一平,一旦去了成都,也许你一年两年都见不到家里人了。思来想去,总之最后他的结论就是不去成都。其实这些个分析,也就是他说给一平听的,他内心早已有了结论,那就是“走不如留”。一平当时没有上班,整个家是以他为主的,他不想去,老婆自然也就没再说什么。
不但成都工厂落成时王睿奇没有去,而且后来大连建厂时,他仍然有机会过去,只不过那时他们已经买了房子,并且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他就更不愿意去了,甚至还搬出了一堆理由,说服自己留在北京。虽然挺着大肚子的一平一再鼓励他尝试改变,但那时他早已失去了锐气,没有勇气再挑战自己。
这一切看起来好像是他性格导致的,可他不知道的是,上帝对他早有安排,这些过程只不过是在熬炼他而已。不知何时,他才能看懂上帝为他设计的蓝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