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初到上海时,在《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上发表了一百五十万字的文章,哪一篇是成名作(代表作),还真的有待考察和研究。且鲁迅对曹聚仁在上海期间发表的作品没有直接评价。1931年,曹聚仁在上海创办《涛声周刊》,1935年又主编了《芒种》,他办的报刊,针砭时弊,敢于直言,曾得到了鲁迅先生的赞赏和支持。因此,对中国作协会员陈洪标提出的这一问题,还需要文友们来一起探讨。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6463/a9a1b1771e1a4061.jpg)
譬如可以从民国日报副刊主编邵力子身上着手。1921年曹聚仁曾在《觉悟》上连载长篇记叙文《失望的旅行》。不知收到曹聚仁哪一本书籍里?如果没有,只能在上海图书馆查询了。
附录:曹聚仁是现代作家实至名归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浩瀚星空中,曹聚仁或许不是最璀璨耀眼的那一颗星,但他却以自己独特的光芒照亮了文学、新闻、学术等诸多领域。
曹聚仁,1900年出生,1972年离世,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涵盖多种题材的作品。从文学评论到历史研究,从游记到回忆录,他的作品犹如一个丰富的宝藏。像《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万里行记》《现代中国通鉴》等,每一部作品都是他才华的展现。尤其是《我与我的世界》这部回忆录,在他晚年写成,其中坦诚的自白和详实的历史细节,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时代的生活与文化工作的轮廓。
![](https://img.haomeiwen.com/i10016463/c6d00eb77157609f.jpg)
他不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优秀的记者。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前往香港,在那里继续笔耕不辍。他的新闻报道和评论真实且富有洞察力,他以率直的态度书写自己对新中国的观察与感受,让读者感受到那个特殊时期的风貌。
在学术研究方面,曹聚仁同样成绩斐然。他整理编辑章太炎的《国学概论》,并精心撰写导读和评析,方便读者深入国学领域。《中国史学ABC》和《中国文学概要》等著作的问世,也为普及历史和文学知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曹聚仁以其众多作品以及在多领域的卓越贡献,被列为现代作家是实至名归的。他的作品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无论是从文学价值的角度,还是历史和社会意义的层面,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