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散文
爱国人曹聚仁的风雨人生

爱国人曹聚仁的风雨人生

作者: 柳志儒 | 来源:发表于2019-01-06 10:25 被阅读17次

      柳哲

    爱国人曹聚仁的风雨人生 爱国人曹聚仁的风雨人生 爱国人曹聚仁的风雨人生 爱国人曹聚仁的风雨人生 爱国人曹聚仁的风雨人生 爱国人曹聚仁的风雨人生 爱国人曹聚仁的风雨人生 爱国人曹聚仁的风雨人生 爱国人曹聚仁的风雨人生 爱国人曹聚仁的风雨人生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四十周年之际,不禁缅怀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记者,杰出的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1900-1972)。他为两岸和平统一事业,奔走呼号,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在海外首次报道“第三次国共合作”,影响深远,并投身其中,贡献卓著。他病逝后,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爱国人士”。 

        谜样人物曹聚仁,一生扑朔迷离,颇富传奇色彩!但也备受争议,由于特殊原因,迟迟无法盖棺论定!曹聚仁逝世后,周恩来总理评价他为“爱国人士”!但这一盖棺论定,却延迟了近三十年,由于我的一次独家采访,才被公之于众!

      

      1999年7月5日,原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先生,在其北京家中,热情接待了我!我就曹聚仁研究相关事宜,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之后,整理成文,以《周恩来为曹聚仁亲拟墓碑碑文: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为题,发表在1999年7月28日的《中华读书报》上。

      

      1972年7月23日,曹聚仁在澳门逝世后,毛主席与周总理都极其关注!周总理委托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先生,在港澳成立了曹聚仁先生治丧委员会,公祭曹聚仁!

      

      周恩来总理,当时曾盖棺论定地评价曹聚仁为“爱国人士”,为其墓碑定稿:“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安排曹聚仁亲属,赴港悼念与料理后事!其骨灰得以带回大陆安葬,让他叶落归根!

      

      罗青长应我之邀,亲笔题词,称赞曹聚仁“为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周恩来总理生前对曹聚仁先生的评语:‘爱国人士曹聚仁先生’”。

      曹聚仁有时声誉雀噪,有时沉沦坎坷!先枪林弹雨出生入死为抗战,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统一。他的爱国精神,备受国共两党政要所推崇!

      

      

      曹聚仁的弟子、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教授方汉奇先生,曾如此评价业师:“曹聚仁在近代文坛和报坛上,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复杂,很不寻常,当过教授,当过记者,当过作家,当过各类报刊的自由撰稿人。和近代文坛上左中右的各方面人士,包括周氏兄弟,都有过密切来往。”        

    初出茅庐  崭露头角   

     曹聚仁字挺岫,号听涛,常用笔名有陈思、阿挺、丁舟、赵天一、土老儿、沁园等。1900年6月26日,出生于浙江浦江县通化乡蒋畈村(今属兰溪市梅江镇)。     

     曹聚仁的父亲曹梦岐,是耕读出身的清末最后一科秀才。曹聚仁天生聪慧,幼承父训,先读私塾,后转到育才学堂就读。3岁始读《大学》,字字会写,句句会讲;4岁进私塾,读《中庸》,倒背如流;5岁读完《论语》、《孟子》;6岁动笔,能写四五百字的短文;7岁那年,能背诵《诗经》。亲朋好友,无不称其为“神童”!   

     1915年,他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这里有单不庵、朱自清、俞平伯、陈望道、刘延陵、夏丏尊、刘大白等一大批名师。在“五四”运动,席卷全国时,杭州“一师”,也成立了学生自治会,他被推举为学生自治会主席,著名的“一师风潮”,便是由他和宣中华、冯雪峰等领导的。后来他又主编《钱江评论》,与北京的《新潮》、上海的《觉悟》桴鼓相应,显示了他在文字、编辑、采访方面的特长。     

     1921年,他从浙江第一师范毕业后,来到了上海。他一边读书,一边写稿,成为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的主要撰稿人,先后写了100多万字。依靠《民国日报》这个圈子,他结识了许多师友,如柳亚子、叶楚伧、胡朴庵、陈独秀、张闻天、瞿秋白、戴季陶等。特别是吴稚晖,对他以后写文章,影响很大。     

     1922年4月,国学大师章太炎,应江苏省教育会之邀请,到上海作国学演讲,曹聚仁以《民国日报》特约记者的身份,前往听讲并作笔录,由于他的国学功底深厚,记录得很准确,深得邵力子称许,在《觉悟》副刊上连载,后结集《国学概论》一书出版。至今已先后印行了40版次,还有日译本,成为当时大专院校流行的文史课本。曹聚仁因此成为章太炎最年轻的弟子。     

     1923年,他开始在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暨南等大学任教,成为一名年轻的教授。先后在复旦大学、大夏、路矿学院、中国公学、持志大学等校任国文或史学教授。            

      敢于直言  针砭时弊    

      1931年8月22日,曹聚仁在上海创办《涛声周刊》,敢于直言而闻名于世。曹聚仁自比“乌鸦”,提倡“乌鸦主义”。既要报喜,也要报忧!他“赤膊上阵,拼死拼活”的办报精神,得到了鲁迅的赞赏与投稿支持!

      

      1927年12月21日,曹聚仁与鲁迅首次见面。鲁迅应邀到上海暨南大学演讲,曹聚仁当时为暨南大学教授,前往听讲并作了笔录,以《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为题,在《新闻报•学海》上发表,后收入《鲁迅全集》中。曹聚仁与鲁迅交往最密切的时期,还是他主编《涛声》、《芒种》及与人合编《太白》时期。     

     1935年3月,曹聚仁又与徐懋庸,共同主编了《芒种》半月刊,封面上印着一幅木刻的《春牛图》,表示接近农民生活,也含着勤劳耕作以待秋收之意。《芒种》与《太白》,提倡大众语,是更接近口语的文体。据曹聚仁回忆,当时《芒种》所写的题材有三:“一是鲁迅所惯写的杂文,以批判现实剖解时事为主,我们在《涛声》时期所写的,都是这一类的文字;二是我们所写的历史小品,有着借古喻今的讽时意味……;三是报告文学,见之于报章的特写。此外,还有周建人、贾祖璋诸兄的科学小品。大体说来,我们所写的题材,都和现实生活有关的。”

      

      《芒种》针砭时弊,借古喻今,继承了《涛声》的批判精神和泼辣文风,成为左翼文坛上,颇有影响的刊物。                

      抗日救国  持笔从戎    

     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接着“八•一三”淞沪抗战。曹聚仁脱下长衫,走下讲坛,走出书斋,以名教授、名作家、名学者的身份,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去。他换上军装,改行做了战地记者。

      

      他带笔从戎,住进了与苏州河一河之隔的88师孙元良司令部,随军进退,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源源不断地为《大晚报》、《立报》和中央通讯社,撰写战地通讯。10月,他进入谢晋元524团驻守的“四行仓库”,目睹了800壮士英勇坚守的全过程,作了及时报道,给沮丧的中国人民,以兴奋与安慰。后来,他将这些身临其境的一切,都写入了他编著的《中国抗战画史》中,为后人留下了极其重要的资料。   

      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后,他受中央通讯社聘请,任战地特派员。随战线变动,也逐日往西往北退去,赶上了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 1938年4月7日,轰动海内外的台儿庄大捷,曹聚仁率先报道,成为首发者!消息见报,举国若狂。接着,曹聚仁的《台儿庄巡视记》的长篇报道,4月9日,又在全国各报相继刊出。     

     1939年,曹聚仁到了赣州,应蒋经国的邀请,创办《正气日报》,任总编辑,并成了蒋经国的高参。

        

      抗战八年,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使他成为一位名军旅记者。如果说他以前是“读万卷书”的话,那么这8年,就是“行万里路”了。                       漂泊港澳  呐喊统一    

     解放前夕,《前线日报》社社长马树礼先生,为曹聚仁全家,已买好了去台湾的船票,最后他还是留在上海迎接解放,并未去台湾。1950年 7月,他只身去了香港。行前,他曾写信给夏衍、邵力子等人。邵力子答复:在海外,也一样可以为国家出力。这一去,羁留港澳就是 22年!他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奔走呼号,直至1972年,走完最后的人生。曹聚仁,是最早在海外华文报刊上,为新中国系统地进行爱国主义宣传的海外记者。   

      1956年至1959年,一般人都认为,曹聚仁先后六次(据有关人士透露,实不止六次)被邀请回内地采访。

      毛主席曾两次接见他,周总理、陈毅副总理,接见的次数就更多。根据毛主席的意见,让周总理、陈毅副总理以及张治中将军等,先与曹聚仁会谈。

      1956年7月16日,周恩来邀请曹聚仁在颐和园夜宴。这次宴会经过,曹聚仁以《颐和园一夕谈——周恩来会见记》为题,发表在1956年8月14日的《南洋商报》第三版上,接着印度尼西亚华侨主办的《生活周刊》,也发表了更加详细的报道《周总理约曹聚仁在颐和园一夕谈》,正式向海外传递了国共可以第三次合作的信息。

      曹聚仁的报道中,第一次提出“国共第三次合作”的口号,在海内外引起强烈震动,并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956年10月3日下午,毛泽东约曹聚仁作了长谈。毛泽东对曹聚仁在海外的言论很重视。当曹聚仁说他自己是自由主义者时,毛泽东叫他不妨再自由些。毛泽东还向他询问了许多关于蒋经国在赣南的旧事。1959年8月23金门炮战前几天,毛主席再一次接见了他,让他将中共金门炮战的目的,主要是对美不对台的底细,转告给蒋氏父子。后来他在《南洋商报》发表了金门炮战的独家重大新闻。

             生命不息  笔耕不止    

     曹聚仁一生与笔墨为伍,写作不择时地,只要灵感上来,挥笔成文,一气呵成。他的侄女曹景滇回忆道:“伯父当年却能在最吵闹的环境里写作。伯父的《北行小语》、《北行二语》、《北行三语》等在海外颇有影响的几本书,就是在我们的喧哗声中写成的。” 

     曹聚仁生前友好、曾任台湾国民党“总统府”资政的马树礼先生,曾写信告诉我说到:“聚仁兄初到香港的几年,我们相聚最多,有一年,我从印尼回香港住了一段时间,可说天天见面,他那时写作很多,我们一起在酒店饮咖啡时,他手中总是拿着稿纸,边谈边写……”     

     他的一生主要著作有:《酒店》、《笔端》、《文笔散策》、《中国近百年史话》、《中国文学概要》、《书林新话》、《文坛五十年》、《鲁迅评传》、《我与我的世界》、《万里行记》、《国学十二讲》、《现代中国通鉴》、《秦淮感旧录》、《酒店》等近百部,计 4000余万言。      

      由于各种原因,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中,曹聚仁及其作品,几乎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最近三十年,内地已有20余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四五十种曹聚仁著作,其中三联书店出版的曹聚仁作品系列,影响更是深远。目前研究曹聚仁的专著已有5种,有关论文与介绍文章,更是不计其数。

      

      

      “谜样人物”曹聚仁,不仅是一位著作等身的文化大师,更是一位毕生报国的爱国人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国人曹聚仁的风雨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eaj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