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waiting for my therapy.
没想到上午跟特需,三个病人,9:30就结束了,一个病人挂了号却未到,也挺匪夷所思的,因为c主任的号极难挂,有两个病人是排了一整夜的队才挂上,一个是忧心忡忡的父亲,一个是忧心忡忡的儿子。
结束后,因为下午2点在附近还有咨询,也回不得家,就和同行的朋友聊了聊,溜了一圈,然后去吃饭。
![](https://img.haomeiwen.com/i3892591/75fcdcf6ea70963a.jpg)
此刻,距离我的咨询还有一个小时,本想买杯咖啡,却发现新品---咖啡味儿可口可乐,就来了一瓶。浓浓的焦糖味,让我想到去台湾时喜欢喝的一种饮料,带着甜而不腻的特殊香草味儿。
我没有背任何书,没有带笔记本电脑,不想刷一个小时手机。我找了小区里一块儿树荫和长椅,只有我一个人,偶尔响亮的蝉鸣,阳光正盛,因为昨夜的雨,风里还有些凉气。
这一刻变得很美好。
因为我停下来,静止,生活把我包围。
![](https://img.haomeiwen.com/i3892591/48f781bc28ab6946.jpg)
今天是第3天在精神科进修,有很多心酸、感动、愤怒、悲伤的时刻,人们内心的痛苦浓缩在这里,挣扎着、放弃着、无声的呐喊,绝望的嘶吼,从血泊中爬出,不知道能否爬出,要到哪儿去?需要多久?
精神类疾病与躯体的器质性疾病很不同,因为主观判断多于有效的机器、量表检查,那些只是辅助,所以医生需要更长时间问诊,和病人及家属多方收集、确认信息,在最终诊断为某病之前,几乎都是初步诊断,通过用药、观察用药反应、病况发展等,最终才能判定,此外,主要症状外还有很多共病的可能。
但每一个患者是焦虑恐慌的,一个没有那么确定的反馈,如到底是什么病,吃什么药最有用?多久能好?也许让人更加不安,此时也可能是医生最无奈的地方---我没有你想要的答案,我不知道。
今天从c主任口中听到“我不知道”,我被莫名触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一个在这个行业中顶尖的专家如是说,而我常常想显得自己知道,反而是无知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3892591/16aff7e2a35d9a9f.jpg)
此外,当患者说“我能不能找您做…” 实际上不能,至少很不现实,但c主任并不立刻这么说,而是让他先倾诉自己的想法和困扰,先去接受让他打开,这对我也颇有启发。当一个拒绝的信号在问诊或咨询的最开始就明确出来,接下来的沟通会很受到影响。所以,在如何接受、接纳每个人,每句话,每份情绪方面,又体会到不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