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上善若水。
(最高的善好像水一样。)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厌恶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
(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
㊣与,善仁;言,善信;
(待人善于真诚、仁爱,说话善于格守信用。)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为政善于治理,处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
(因为不与人争,所以没有错误。)
(以上就是通行的原文与译文)
【第四句】
㊣与善仁。
先讲一个笑话:
从前有个屠夫,精于算计。不论谁来卖肉,他都一律偷称。有一天屠夫的父亲从他这儿买了三斤猪肉,回家一称,足足少了二两,第二天大骂屠夫不孝。
屠夫什么反应呢?他义正辞严地说:
”做买卖不能厚此薄彼,亲爹也是客户,要一视同仁……“
笑过之后,开谈正题。
1、
这一句目前有争议,因为马王堆帛书乙本作:
予善天。
《广雅》曰:
“予,与也。”
予,即“与”,即是“给予”的意思。
2、
众所周知,老子的世界观是:
“天地不仁”、“绝仁弃义”。
但在这一篇当中,“仁”却突然从幕后现身,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老子是稀里糊涂写出来的,属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种可能,“仁”字是乔装打扮混进来的,属于儒家派遣的高级间谍。
请问哪一种可能性大呢?很明显,老子的本意是:
与善天。
也就是说,要像天上的雨一样善于给予。雨有什么特点?《圣经》的回答是:
雨降落给坏人和好人,阳光也温暖坏人和好人。
所以雨,代表了在执政者的一种态度:
雨露均沾,一视同仁。
就像释迦牟尼所言:
我的佛法就像流水,什么人都可以喝,什么人都可以听。
也就是说,在道家和佛家的观念中。雨和流水的行为只是一种客观的自然本性,不分善恶,一切都平等对待。
3、
讲一个释迦牟尼的故事:
有一天,佛陀到一个村子里化缘。看见几个小孩子们,正在用石头丢一个满身恶臭的挑粪工。佛陀制止了他们,然后上前握住这个挑粪工的手。
挑粪工说:
“世尊,我的手太脏了,你还是放开吧!”
佛陀却说:
“一点也不脏,你这双手,跟我做的是一样的工作。”
挑粪工和孩子们都疑惑不解,佛陀讲法和挑粪工挑粪,天差地别。怎么会是一样的工作呢?
佛陀解释道:
“你的工作是清除人们家里的不净,我的工作是清除人们心里的不净,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4、
但是在儒家的观念中,雨和流水代表了天对万物一种主观的仁德。所以他们更乐意让雨降落给好人,而不是坏人。让流水滋养君子,而不是小人。那么好人和坏人、君子和小人应该如何区分呢?
儒家想出一个好办法:
以道德的高低,能力的大小来区分。
孟子说得最透彻: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也就是说,儒家认为人应当分为三六九等,评出高低贵贱。
有一天,孔子正在给学生们解疑答惑。
樊迟说:“老师,我想学种地。”
孔子答曰:“吾不如老农。”
樊迟又说:“那我想学种菜。”
孔子答曰:“吾不如老圃。①”
樊迟失望地离开,刚出了门。孔子便骂道:
“小人哉!学好知识自然会有小民替你种地,何必要自己种呢?
5、
可见在孔子眼里:
知识分子是高人一等的“君子”,而农民菜民都是矮人一截的“小人”。
倘若孔子听到西方的圣人耶稣竟然亲自给十二个门徒洗脚的故事,会作何感想呢?恐怕免不了要痛心疾首地喊一句“是可忍,孰不可忍”吧?
所以儒家的理想大厦是以“礼”作为地基的,政治蓝图是以“等级”作为大纲的。虽然并不像印度的婆罗门教那样顽固,以“出生和种姓”决定一切。但是儒家“君臣父子”的伦理观,无疑堕落成了统治者口中的紧箍咒,极大地束缚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如果将其放置于世界级的哲学大厦中对照,不能不说是思想建筑上的一大败笔。
6、
那么假定樊迟的老师是佛陀,会发生什么呢?我想佛陀一定会握住樊迟的手温情地说:
“你的工作是在人们的地里播种,我的工作是在人们的心里播种,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假定樊迟的老师是老子,又会怎么样呢?我想老子可能会以他一贯的冷幽默腔调反问一句:
“为学与为农,相去几何?”
同样是出来卖,不过是卖学问与卖玉米的区别而已。
7、
所以老子所谓的“与善天”。如果作为一种人生态度,就表现为:
素心为人,本色行事。
对待平民乞丐,不会趾高气昂。对待达官显贵,不会卑躬屈膝。所以《朱子家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8、
如果作为一种政治态度,则表现为:
一视同仁,无所偏爱。
好的君王,不会将近臣与百姓区别对待。好的将军,不会将亲信与士兵区别对待。所以诸葛亮的《出师表》说: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当然,老子的本意是表达一种政治态度。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屠夫卖肉的态度。只不过是反其道而行之:
对待每一个客户,都要给足了称。绝不能厚此薄彼,无论是皇亲还是百姓。
9、
讲一个田忌的故事,不是田忌“赛马”,而是田忌“论将”。
春秋时,田忌离开齐国逃亡到楚国。楚王亲自郊迎,向田忌请教道:
“如果楚国和齐国交战,谁胜谁败呢?”
田忌说:
“如果齐国派申孺为将,楚国只需出兵五万便可凯旋而归;如果齐国派田居为将,楚国需要出兵二十万,才能不分胜负;如果齐国派眄(miǎn)子为将,楚国即使出动所有军队,大王亲自挂帅,也仅仅是免于亡国而已。”
后来,齐国派申孺为将攻楚。楚王听从田忌的建议,出兵五万人便大获全胜。齐王于是更换眄子为将,楚王倾尽全国兵力,依然一败涂地。楚王投降后问田忌:
你为什么能够预知这一切?
田忌说:
“申孺这个人,不尊贤者,又轻视庸人。贤人和庸人都不愿为他效力,所以我料定他逢战必败;田居这个人,礼遇贤者,但轻视庸人。贤人愿意为他效力,庸人则离心离德,所以我料定他胜负各半;至于眄子这个人,既礼遇贤者,又尊敬庸人,上下左右都愿为他齐心出力,所以我料定您与他交锋,只能幸免于亡国罢了。②”
尊尚贤者不必多言,妇孺皆知。但是如何尊敬庸人呢?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可见的,就是态度上的尊敬。
一方面是隐形的,就是法令上的尊敬,
简而言之就是,
庸人有善必赏,贤者有过必罚。
必须一视同仁,无所偏爱。偏袒贤者,本质上就是对庸人的一种不尊敬。这就是诸葛亮必须挥泪斩马谡的根本原因,尽管马谡“才器过人”,可堪大用。但马谡不死,无以服众,服众就是尊敬庸人。
显而易见,眄子的政治态度就属于:
“与善天”。
【参考资料】:
1、《论语·子路》
2、《说苑•尊贤》
作者:紫侠狼,90后文字狂生,夜色如墨,月光如我。
你好!欢迎来到新统国学的世界,这里是当代人的国学院!我是紫侠狼,一个立志复兴传统文化的90后,研究《道德经》十四年,累计读书2.5万小时,目前正在全网连载《酷说老子》,每天更新,预计全书120万字。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会竭尽全力,不做任何保留,秉持“用科学开释国学,以新统承继传统”的理念,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帮你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理论壁垒,用我十几年来搭建的知识体系为你架构一条通往《道德经》的天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