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散文想法
【浅谈《人间词话》中学问的三重境界】

【浅谈《人间词话》中学问的三重境界】

作者: 木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7-09 23:37 被阅读22次
【浅谈《人间词话》中学问的三重境界】

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巜人间词话》中总结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逐一品读,不觉心有感触。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王国维先生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不知道是否原意?只是小时候念书大多都是无知无觉,不知道念书为了什么,所以学习容易丢三落四,总有一些不是失误的失误,也总需要大人督促。大了或懂事点才知道要努力。和师姐交流,她解释说,那个阶段的我们"蒙尘",遥远的天涯路在眼中,无尽的迷惘在心底。或许是这样,所以,我理解学问的第一境是认知,知道自己为什么学?才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在迷惘中大概不容易学好或很累,要有目标的学,主动学,刻意学。刻意并非不好,成年后的学习大多刻意。所谓的"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是认知上有一定高度的人吧。当我们提高认知后才豁然开阔,学习自然也快乐。而认知的思维模式是可习得,斯坦福心理学家卡罗尔 · 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告诉人们:思维模式是可以通过后天锻炼获得。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先生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这让人想起"学海无涯苦作舟",似乎是要苦学。但个人觉得重点还是放在前面"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所以我理解第二境是"方向",学什么?只有明确了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确定目标才不会南辕北撤。人不能在错误的方向上真正走向成功的!方向对了,再勤奋努力,方能"衣带渐宽终不悔"。

有佛教徒问寺院的方丈师傅:"师傅,我只有念经的时候才能静心,平时都静不下来,有什么方法可解?"师傅说:你真正想要的什么?如果是静心,天天念就没有静不下来的时候。确定了想要的,再恒久坚持。知识不断擦才亮,人心也是。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先生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

我们都知道,学习知识要温故而知新。如何知新?离不开行动,所谓的第三层境界我理解为"行动",怎么学?是经过"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反复锤炼后,才有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王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知道与做到之间是看似简单却又遥远的距离,学中用,用中学,反反复复中方出新知与欣喜。没有用,还是要交回老师的。

【浅谈《人间词话》中学问的三重境界】

读王国维先生的巜人间词话》,体会学问三境,颇为有趣。而先生此书重点讲词的学问,博大精深,意境高远。我"入境"时顿觉词的世界是如此之大,如此之深,遨游其中会发觉自己的渺小与无知,所以只能以这种方式思考"出境",对错与否全凭自身理解,读完后同时也想起生活中一位茶修老师。

茶修老师也是生活美学家,爱物爱到极致,他的物件每一样都精挑细选,每一样似乎都经过时光打磨般盈润而有光泽。有一天去拜访,他正在窗台前宝贝般双手抚摸着手上的器皿,欢喜之心溢于言表,仿佛反复擦拭的不是器物的肌理,而是人的肌肤。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个空间里每一样东西都带有厚重的质感,原来经过刻意打磨而有了岁月的包浆。

物件可以用出岁月的质感,还可以双手反复温润出光泽,这不是所有人能认知到的。生活中即使我们认知到了也不一定能做到,为什么呢?因为发心不一样,也就是彼此追求的方向不一样。对器皿的包浆与投入于老师是修行,是爱,即使反反复复的去擦拭也不累,更不嫌麻烦。换作他人,如果没有同样的发心很难坚持,你想要的方向决定了你能否持之以恒,并甘之如饴。

有人和我说:每次去老师那总会不自觉的收敛自己,因为气场让你不敢大意。为何有这样的气场?是他对每一个器物的执着与精心,是他落入细微处的事茶仪轨触动人心,经过无数次打磨与练习,悄然间芬芳了一地的暗香。我想,正是这说不清楚的气场,与俗尘之心拉开距离,让他有如高人般隐于闹市。

我想,这位老师是做到了他的三境的,我还在学习的路上⋯⋯

相关文章

  • “装逼”的三重境界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大学问者有三重境界。小生不才,观装逼者无数,斗胆来说说装逼的三重境界。 ...

  • 三重境界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 哪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叫“昨夜西风...

  • “知识—见识—人格”,读书的三重境界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这样的“人生三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

  • 一文 丨 它是我眼中的第四境界!

    记得,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 必经过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

  • 语文学习的三重境界——《 爱上语文》阅读札记8

    说起三重境界大家都比较熟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

  • 【浅谈《人间词话》中学问的三重境界】

    清末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在巜人间词话》中总结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 青春之三大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 云霄圣金:投资三重境,大道至简技术不过锦上添花

    晚清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 写作三境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不同人对于这三重境界都有...

  • 爱的境界

    《人间词话》里,王国维把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分为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人间词话》中学问的三重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yx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