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第一节下课,看见李老师领着两个学生走进办公室,原来,一个男孩以为另一个男孩吐在自己背上,直接回身,把人家得手挖出很多血道道,怎么办?只好叫家长了。
没想到家长来了以后,很是护犊,不批评自己的孩子出手伤同学,反而抵赖说自己的孩子很腼腆,肯定是受欺负,气急了,才打别人的。另外一个家长立刻不服气,俩人开始争吵,气氛有点紧张。
办公室老师面面相觑,看着这样护犊的家长,不知道谈话怎样进行。李老师也是气的无语。
正好,学校发短信开会,李老师把这个公案交给了我。此时受命,有点为难,说得轻了,没有用处,说的重了,怕家长直接甩脸,更难解决问题。
怎么办?想起心理学中的剥离原则。
从这件事中抽出身,不要就事论事,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让家长站的高一点,看待这个问题。
我自我介绍一下,开始处理这件事情。
我扳着手指,开始一二三。
“”第一,两个孩子都是同学,平时的关系不错,今天这个突发事件,如果两个人能有效沟通,先问一问到底是不是另外一个人吐的,是故意还是无意,问清楚了,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可是,孩子不问,直接动手,说明孩子的沟通能力欠缺,是不是这个样子?”
本来一脸戒备的护犊家长听我这样说,点了点头,没说话。
“第二,”我接着发言,“孩子一遇到情况,立刻暴怒,直接上手,狠狠的伤害同学,说明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力不强,不仅是这一次,在之前两个星期,好像还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对不对?”
家长直接点头。
“所以你看,咱的孩子沟通能力不强,又不会控制自己的我情绪,现在是六年级的小学生,将来走到社会上,如果还是这样,肯定会吃大亏的,可能是他伤了别人,也可能是他被别人伤害,你说是不是?”我问家长。
家长说“老师,你这样一分析,还真是的,以前没有注意这些,现在看来,这是性格问题,真的注意了!”
家长的理解跟上来了,咱得趁热打铁,所以,再添一把火,“你看看,人人都有情绪,所以,我们才要学会会控制情绪,刚才你来的时候,不问别的孩子受伤情况,先说自己的孩子腼腆,是不是也有点小情绪呀!”
家长不好意思的笑了,我赶紧再进一步,“男孩子长大了,作为爸爸,以后要多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说说在学校的见闻感受,多和孩子说说做人的方法,谈谈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
家长这时候已经完全没有任何的敌对情绪了,很信服的点头,双方的情绪都开始稳定,我转身批评孩子,问他有没有认识自己的错误,我问他该怎么办,孩子很乖巧,点头赔礼道歉,还深深地鞠躬,另外一个孩子也没有得理不饶人,接受了他的道歉。
看着两个孩子,我再次敲定,以后还是朋友,不能再记仇,更不能再报复,今天的事今天了解,以后不许在翻旧账,能不能做到,两个孩子都点头答应了。
看看水到渠成了,我说“今天回到家,家长带着孩子好好的分析一下,看看为什么会有这种暴情绪,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怎样做才合理安全,写出来,明天交给我,行吗?”
家长很是赞同,表示一定要带着孩子好好的反思,以后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有方法和技巧。
最后,护犊家长很是自觉,要带着受伤的孩子去包扎,连声说对不起,另外一个家长也接受他的道歉,一场风波到此结束。
从这件事,我明白作为班主任,遇到突发情况,千万不能插身其中,带着情绪处理问题,那样会激化矛盾,只有,站到高处,引领家长认识孩子的问题,引导他们在以后怎样教育孩子,这样才能和他们达成共识,才能得到他们的信赖,才能合理的解决问题。毕竟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成才,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认识到这一点,以后的工作更有方向,更有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