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回聊《水调歌头》

回聊《水调歌头》

作者: 顿悟而立且行且珍惜 | 来源:发表于2022-08-03 22:33 被阅读0次

    一,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年)。苏轼任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太守,弟弟苏辙当时在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兄弟俩已经有六七年没见,中秋之夜,苏轼欢饮达旦,醉中望月,思绪万千,想到仕途不顺的遭遇,怀念久别难逢的弟弟,顿生愤郁悲慨,不由得埋怨到:天上的一轮圆月呀,世间怎么会有如此多的失意与痛苦?怎么会有如此多的缺憾。但转念一下,月有阴晴圆缺,千古如此,人有悲欢离合,从来如是。宇宙永恒,人生多变,于是心下释然,赋词放歌,遂成本词,终成千古绝唱。

    苏轼本来是京官,因为与某些官员政见不和,便自请下放,到密州做太守。

    二,内容梳理

    《水调歌头》词牌名,全词共有95个字,属于长调。

    青天也称青冥,指蓝色的天空。

    今夕是何年,是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有三日,人间已经千年。

    明月什么时候才有,手持酒杯询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夜是哪年?我想乘着清风返回天上,又恐怕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中受不住高天的风寒,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返回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转过朱红的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着床上人惆怅无眠。明月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的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自古以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够长久平安,远隔千里,共享着美好月色。

    本词上片问天,抒发发奇想;下片怀人,感念人生,“咏月怀人”之作,是“中秋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

    三,归纳有得

    “情”字收纳全篇,收束全文。

    情在节奏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情在疏密中——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疏)?

    情在起伏中——有的地方要扬起来,有的地方又沉下去:“我欲乘风归去”当扬起来,“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该沉下去。

    朗读时为了抒情的需要,往往在最后一句可读两次,前边声音响亮一些,后边声音轻柔一些,能读出语重情长的韵味,读出入情入景的味道。这样,美好的文学才能浸润读者的心灵。

    点拨完了朗读,还可以进行趣味欣赏。

    本首词中作者都写出了什么呢?你能读出有……感情呢?

    有“把酒问青天”的醉问,有“我欲乘风归去”的飞天梦,有“何似在人间”的感喟,有“此事古难全”的哲思,有“但愿人长久”的深情祝愿,有行云流水般的结构,有不可言喻的美妙意境,有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还有一个意味深长的“醉”字,欢情醉意,醉而清醒。
    有一个引发情思的“月”字,绘月成景,由月生情,以月明理,托月寄意,意味深长,情味厚重。

    这首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

    构思奇特,意境深远,韵味深长,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掩卷回味,整个教学环节一直有一根红线贯穿其中,即为朗读——

    铺垫环节有朗读,自读自讲环节有朗读,体味品析环节有朗读,趣味欣赏环节还有朗读。

    余映潮老师关于朗读说过这样一段话:朗读有八是——①是语文阅读可常用的一种基本活动形式,②是一种灵动多姿,丰美课堂教学氛围的教学细节,③是让学生感知文意、感受文情的教学过程,④是对学生的技能训练和气质培养,⑤是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的一种特别手法,⑥是学生学用语言、积累语言的一种途径,⑦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一条常用的教学线索,⑧是阅读教学的一种基本课型。

    所以朗读绝对是四两拨千斤的撬开语文课堂的一把钥匙。

    经典课文的经典教法是一笔财富。

    姑且记录下来,一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二来作为自己的第一手学习资料,之后细读慢品,消化吸收,后为我所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聊《水调歌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be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