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的心能够静,能够沉淀,然后安静地进入一个大慈大悲的境界,其内心世界的智慧是非常明亮的。可惜的是,很多时候它又像灿烂的阳光在天空中,被云雾遮住了。
那我们现在讲修行就是拨云见日。如果有一杯混浊的水,怎么过滤干净?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快速的机械式的,一个是让它自然沉淀。这两种方法在密法里被称为:一个是用你的大智慧,用最高的智慧方式去把混浊的杂念当下净化掉,是用勇猛的方式;一个是让它自然沉淀,露出你的心性。
贪念也好,嗔恨也好,妒忌也好,傲慢也好,疑心病也好,最终是无明。无明上面有自私,一个我慢,一个所谓的我、傲慢的我,因为自私,想拥有很多东西,而且排斥很多。
在他想拥有和排斥的过程中,我们的心开始起浪。必须得先把这个浪破掉,让内心深处纯洁的那一面显现出来。这样的力量我们够不够?很多时候是不够的。就像一个小朋友一样,虽然生下来心很纯洁,就像有一片非常肥沃的土地,上面你种什么都会繁盛。你可以种毒品,你可以种药材,你可以种稻谷,也可以让它杂草丛生,因为下面的根器好,杂草也会很茂盛。
那我们需要在这样一个本身纯洁的心灵里,灌输最好的东西进去。但是,外面的共业,以及前世带来的业力,恶的部分占多数。你教他如何行善,可是社会、媒体等外在环境教给他的多是负面的,成长环境非常不健康。
成年人也是如此。虽然在年纪上算是成熟了,总体来讲知道怎么分善恶,也不希望自己受到伤害,但仍不能完全控制自己。负面的付出是很容易的,正面的付出是相当困难。说困难,表示我们中毒很深了,佛教里叫习气,有了习惯性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无论什么念头,包括贪、嗔、痴、嫉妒、慢、疑,都是习惯。一开始你加以阻止,它还不容易增长,当你不阻止它,它就猛地增长,加倍地增长。在接受的能力上,我们都希望接受好的,但负面的接受多了,他就会去思考自己缺的那部分。
人多数都是在寻找自己所缺的那一块,而对已拥有的很麻木。对于好和坏,我们渐渐麻木,不能正确看待和面对,因为无明把我们给遮住了。这也表示,人们对善恶的来源不了解,你希望的快乐,一切最好的那一面,别人的恭维赞美、对你的付出,都能够集中在你身上,却忽略了它们的来源。
想要的都是最好的,最好的出路是行善,但你不懂,往往都是用造业的方式,比如希望自己在社会上有地位,可能不惜伤害别人的权益。不惜踏着别人的肩膀,让自己出头,其实每走一步所建立的敌人最后都成为你惨痛之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