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甘肃临洮走走停停的到了东海之滨的舟山普陀,道听途说了两个动人的传说。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秦长城,就在长城的始点小城,因为一个仁爱和承受误解的故事,被人传颂至今成为“小西天”。汉朝末年,天下纷争,各处刀兵四起。游牧部落的一个王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川西的尕米寺落发出家,时间久了,附近的居民都知道寺里修行着一位高僧大德。高僧在俗家的时候是戎狄部落里的大王子,厌倦了王权的争斗,把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自己潜心钻研佛法。戎狄王彪悍勇猛,带领部落征战扩土,妄图建立霸业,征服了附近的很多小国。因为多年征战,各地小国纷纷臣服。与高僧的仁慈宽厚形成了鲜明对比。戎狄王也死在了杀伐四方的路上。王位自然继承给了自己的儿子。新的王嗜杀残暴,大杀四方。各地小国怨声载道,群起反之。王后是王掠夺的属下某一个小国公主,在王四下征战期间诞下一子,因为王残暴猜忌,不相信孩子是自己的,想把孩子处死,公主为了救下孩子,求助已经是高僧的大伯,高僧对外宣称孩子是自己的,所有人误解高僧不守清规,高僧也不解释,依旧挨家挨户求奶水抚养孩子,直到公主为了保护小王子,自愿献出生命,王才幡然悔悟。人们才明白了真相。尕米寺也因为高僧的大德,香火鼎盛成为了“小西天”。
唐穆宗时期,佛教更是盛行。日本很多遣唐使漂洋过海来学习佛法,因为安史之乱的原因,唐穆宗下昭绍兴的老窑工按照善良智慧的小孙女的模样烧制了一尊观世音菩萨像,经过五台山高僧的开光加持,祈求平安特别灵验,各地百姓安居乐业,多年来敬为国宝一直供奉在五台山清凉寺。彼时,日本正值战国时代,纷争不断,女皇求借法力无边的观音菩萨像供奉,唐穆宗同意出借祈求平安。船队计划从普陀上船离开大唐,五台山的高僧和普陀山的遣唐使做了盛大的水陆道场迎接观音菩萨的动身,女皇属下奸臣当道,百般阻挠,五台山到浙江普陀山阻碍重重,佛像经过艰难曲折到了普陀码头,船队离岸以后,本来晴空万里的天气,突然狂风巨浪,船队风雨飘摇,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佛像坠入大海,其余人都有惊无险,岸上送行的僧侣们纷纷跪拜,这是菩萨不愿意去日本啊!于是普陀岛信众纷至沓来,岛上修建了一尊观音像和观音禅院,信众纷纷求愿祈福,普陀也因此成为了观音道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