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占据人类采集外部信息的80%左右。但是视觉只是一个感光器官,任何不能发光、反光、或折光的东西,对视觉来说就不存在。
光刺激视网膜,视网膜把它转化为生物电,通过传入神经进入视中枢,视中枢把这个光能量错觉成明亮,然后让我们对对象有一个在感光方面的轮廓。视觉通过感光获得的明亮,实际就是对光子能量的曲解。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视觉只看到宇宙光谱中的10万分之一,也就是只能看见400纳米到720纳米波长的光波,这个狭窄曲段以外的光波我们一律看不见。
400纳米以下是紫外线X线、伽马(y)射线,720纳米以上的长光波是红外线,这两端以外还有成万倍的光谱一律不在我们人类的视觉范围以内。
我们把所能看见的320纳米的光波至少分辨为150种以上的颜色。但是这个世界是没有颜色的,颜色实际上是波长通过视中枢产生的错觉。
人类为什么要把320纳米的光波分辨为150种颜色的错觉?
如果我们直接处理光波,就会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光波是连续的,是一个无级变量,从400纳米到720纳米没有任何区隔,如果我们不把它分辨为完全不同的色差,将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比如,看到一条五花蛇时,你开始计算它的波长,那么脑子像教室这么大都来不及处理。而人类瞬间把它错觉为不同的色差,马上就能够确认一个分辨关系。
由此可见,我们刚一张开眼睛,就扭曲了这个世界。我们把光量子扭曲为明亮,把光波长错觉为颜色。只有错觉这个世界,才能有效地维护我们的生存。感知是有规定性的,且为求存而非求真设定的。
那么,这个世界是有声还是无声?听觉也是错觉吗?
(待续)
(编辑整理于王东岳《中西哲学启蒙课》)
![](https://img.haomeiwen.com/i25054885/c06b68ca6e43ead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