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文心雕龙四十六·物色》

读《文心雕龙四十六·物色》

作者: 河滨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3-08-11 22:22 被阅读0次

《物色》的“物”是指景物、与人相对的外物;“色”指声色。“物色”即外物的声色。本篇就自然景物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来论述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献岁发春,悦豫之情畅;滔滔孟夏,郁陶之心凝;天高气清,阴沉之志远;霰雪无垠,矜肃之虑深。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

每当进入新的年岁,春气萌发,心情欢乐而舒畅;初夏的时候,草木茂盛,心情烦躁而不畅;在秋天天高气清,阴郁沉寂的心志便显得很深远;冬天里,大雪纷纷渺无边际,思虑严肃而深沉。一年四季各有它的景物,不同的景物又各有它独特的容貌声色,感情由于景物而改变,文辞由于感情而产生。一片树叶落下来尚且能触动人的情思,昆虫鸣叫的声音也足以引起人们的心思,何况那清风、明月的夜晚,白日、春林的早晨展示的美景呢?

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诗人对景物的感触,所引起的联想是无穷的;在多种多样的现象中流连忘返,在听到看到的范围内吟味体察。描写天气和实物的形状,既要随着景物声色的变化而婉转起伏;绘写景物的色彩,临摹自然的声律,又要联系自己的心情来回斟酌。

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也。

作者吟唱歌咏的出发点,应该只是抒发深远的情志;描写事物巧妙,功夫全在于紧密贴切。所以巧妙的言辞和事物的形状贴切吻合,就如在那印泥上盖印章一样,不需要雕琢刻削,却详尽地把极细微处都表现了出来。因此看到这些语言描述就像看到了具体的景物一样,就其字辞而知道当时的时令景色。

古来辞人,异代接武,莫不参伍以相变,因革以为功,物色尽而情有余者,晓会通也。

从古以来的作家,不同时代先后相接相承,他们无不注意错综运用前人的写作经验求变化,有继承有革新地收到效果。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做到形貌写尽而情味有余,就是因为懂得继承革新再求变通的道理。

相关文章

  • 文心雕龙•物色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 若夫珪璋...

  • 遊武城山之貓兒寨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有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春,悦预之情畅;滔滔孟...

  • “时序,物色”~~《文心雕龙译注》

    继续昨天阅读的“时序”,“时序”的第9~13段,此五段论述了东晋,南朝刘宋,南朝齐代的文学受时序的影响,总结出“文...

  • 最美的季节

    秋天当称最美的季节。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 刘勰《文心雕龙》第46章 物色

    第46章 物色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

  • 入兴贵闲练习(一):为自己做“牛奶米布”

    “入兴贵闲”出自刘勰《文心雕龙 . 物色篇》中的一句:“是以四序纷回,而入兴贵闲。”意思是虽然外在的物象变化纷繁,...

  • 物色

    第一篇:孤疑 我是一只狐狸。众所周知,狐狸是狡黠,妩媚,魅惑的生物。化女身,则善魅功,俱异绝之色,勾魂摄魄。而我,...

  • 朱石眼镜

    文心雕龙

  • 物色黑白

    黑白的世界曾经伴随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图像的陆续演变也不断丰富了我们的视觉感知。我们如何看待画面中的图像,如何理解...

  • 物色人生

    我们选择一件信物 一根骨头 或是一张弓 我们调配一种颜色 一道湖蓝 或一抹艳橙 我们制造一位爱人 机器人 或是陌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文心雕龙四十六·物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co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