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黄昏与月光》笔记1
自然的变化会影响到人情绪的变化。
钟嵘(《诗品》)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刘勰(《文心雕龙》)说:“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又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当然了,自然的变化其实只是起一个催化剂的作用。诗人写诗,主要还是因为心里有感情。但是这个感情在普通的时刻也许是“休眠”的状态。但是当外物发生变化的时候,诗人的内心也被触动了,于是情不自已。
这些特殊的时刻也好像是放大镜一样。作客他乡,怀才不遇,生离死别……在一些特殊的时刻里,同样的情感可能会被放大好几倍。
一天里,什么时候比较容易哀伤呢?我想一个是黄昏,唐汝询说:“一日之愁,黄昏为切。”(《唐诗解》)。还有就是深夜。深夜无眠,只有天上一轮孤月陪着自己的时候,月光也会使惆怅变浓。
《牛和羊已经回家了》
1.《诗经》里的《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2.译文:
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不知道他的服役期限有多久。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鸡儿进窝了,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
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遥远无期不能用日和月来计算,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鸡儿栖息的窝里的小木桩上,天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了。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但愿他不至于受饥受渴!
3.诗文赏析: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不知道丈夫什么时候能回家。
“鸡栖于埘”,埘就是鸡窝。到了傍晚,天暗下来,鸡回到自己的窝里要睡觉了。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夕阳要落山了,羊啊牛啊也从山坡上下来,回到了自己的圈里棚里。
她在讲鸡、鸭、牛、羊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为什么我思念的那个人还远在天涯?
这首诗写得很平静。自然的一切都要安息了。万物即将进入夜晚的宁静时刻。只有一个内心失落的人在自言自语:他什么时候能回家呢?
4.诗文背后
从这首诗开始,和黄昏有关的意象就不断出现在诗人的笔下。
钱钟书先生提炼出一个概念,叫作“暝色起愁”。一到了傍晚,到了黄昏,看到夕阳西下,诗人们的愁绪就纷涌而来。
或者说,诗人们很喜欢写黄昏,而诗歌里的主人公在黄昏的背景下往往会感到哀伤。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黄昏和很多情绪都建立了联系。
欢迎阅读+点赞,我是平原雪,爱阅读,爱写作,爱分享,以我之笔,书写生活与梦想。
如果你愿意坚持在简书深耕写作,可以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开通简书会员。
平原雪邀请你免费开通简书会员
开通后,简信我领取旗下会员福利,进简书写作社群,参加各种有奖写文活动(自由选择)!
旗下会员点我的链接续费,可简信我领取续费奖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