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612867/0aa2807480b17a8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612867/dfbfd11498754510.jpg)
据说瓦尔登湖这本书在文学界有一定的知名度,然而这个知名度是在作者梭罗死后才有的,就是说作者在世时,这本书并不被大众所知,当然梭罗,也并不在乎他的作品是否被人接受认可,他说:“我愿意深深的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干净,把生活逼到绝境,用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他在一个叫“瓦尔登湖”的湖畔自建木屋,开启最原始的生活状态,自给自足。他开始静静的生活着而不是被“生活”着。
我原先是并不知道这本书的,但当我一听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就被其深深的吸引。当然这是不对的,这叫做“被表象吸引”。果然,我尝试着读了很多次,但每一次都读不了几行就被其繁琐的文字和事情所烦恼,也就是说我根本读不下去。
我读不下去这本书,但同时我又被书中所表达的思想深深的折服,我和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我爱他所描述的一切,我爱他说“简单,简单,再简单”,我爱他是那么沉静的和身边的花草鱼虫对话,我爱他对于思想自由的探寻,我爱他歌颂着自己的生活的同时又告诫人们说:“我并不是倡导大家要和我一样选择这样的生活”。他只是希望每个人,竭尽所能,按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而不是按世俗的眼光或者看法。
我常常不知道几万块一件衣服一个包的真正意义,我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我的腰背早已经不能挺直,我匍匐着艰难的行走,但我怀疑我背负的一切到底是不是我的必须,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普遍好转,至少在我们的周围,鲜少有人挨饿受冻,幼时因为一锅萝卜烧五花肉就可以快乐很多天的日子不复存在,身边的女人们在忙着减肥,老人要防三高,大家都在提倡节食健康的生活,没有人再穿打着补丁的衣服,但幸福感越来越少,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幸福的,现在的“穷人”意义是没有高质量的生活(比如没有大房子、不能到处去旅行不能穿高档服饰不能过体面的人生),而非缺少吃穿。
我曾经在2004年的时候就开始做淘宝,很庆幸我赶上了淘宝最好的时代,在某一个时期,我看着金钱“滚滚而来”(这里是相对以往我的收入而言),我心花怒放。
但是自从我不再做服装,自从我回到四川走上家常私房菜之路,我的收入陡降,然而辛苦程度却远远高于以往任何时候。我感觉严重的不平衡,怀疑、焦躁、不安、鄙视自己,各种情绪左右着我的神经,我亲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我惶惶不可终日。
是因为生活不下去了吗?是比以往最难的时候更糟糕吗?哦哦并不是!
我所焦虑的往往在于对未来的设想。设想病了怎么办?老了不能工作了怎么办?就像梭罗说的“人们满载着虚构的忧虑”。我常常静静的注视着自己“绝望的生活”,我每天试图解开自制的枷锁,但越挣扎,越透不过气。
到底要多少的财富才可以带给我们足够的安全感?到底需要多么豪华的装备才可以让我们看起来显得崇高、神圣而不可侵犯?我们为什么不能够正视自己的力量,比如你只能够举起一小块石头却非要企图去搬动一整座大山?挖土机或者火药可以轻松的铲除一座山,然而我们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又何必要强迫自己。
另一方面,尽管有为数不少的人崇尚梭罗的生活,崇尚自然简单的生活方式,但当我们身边有一个这样的“梭罗”时,却常常遭受人们的白眼或者嘲讽。“看哪!这个人是多么的落魄,他穷得只有一身衣服从春到夏,再由秋到冬”。
从古至今,一个人哪怕思想上多么的富有,但在金钱上如果处于贫穷,那么他就得不到真正的尊重,或者说在当世之下得不到尊重。
这是多么矛盾的世界!
对于瓦尔登湖,我还没有读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会接着读,并非因为它是一本名著,而是它隐隐约约的一些思想让我“像迷途的羔羊找到回家的路,像黑夜里的一星点光”,请原谅我只能用这么大家熟知的语言来形容我的心情,因为我是如此的浅薄。
尽管它所表达的内容我还未能完全领悟,局限于人生经历阅历以及知识,也许我终生都不能悟其精华,然而所幸,我还是遇到了它,遇到了存在于一百多年前某一国度某一个人思想的火花,它光芒万丈,尽管我不能用高深的文字来解读它,但我将永远不会忘记梭罗对于自然的执爱。我记起在无数个炎热的午后,阳台外边树上不绝于耳的蝉鸣令我困惑——它们为什么叫得这么欢这么响亮?现在我明白它们就是想唱歌,只是想鸣叫,这是它们存在的使命,有什么不对呢?
这些零碎的文字是今天,2017年8月5日参加完自贡城市书房读书会以及听书友们分享瓦尔登湖所感,特此记录存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