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共读感受总结
尊敬的曹勇军老师、仲泽先生,亲爱的书友们:
大家晚上好!我是这次共读《瓦尔登湖》活动的助手之一,非常荣幸与大家度过充实愉快的21天。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梦想一所气势恢宏、住人更多的房屋……只是一间房子,一间宽敞、粗犷、坚固、朴野的大厅”,我深有体会,每天聆听曹勇军老师的亲切领读,阅读仲泽先生的典雅文辞,成为忙碌生活中的莫大幸事。亦如瓦尔登湖的深邃,这本书内容也丰富深厚,有时我阅读后会茫然无措,幸而能欣赏到各位书友的精彩感受,这让我打破思维局限,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我借此机会感谢两位老师和各位书友,感谢大家的陪伴。
作为本次共读活动的助手之一,我先向曹勇军老师和大家做一次工作汇报总结。
这次由中国教育报承办的《瓦尔登湖》共读活动开始于8月23日,当天通过这种渠道召集阅读同行者组建微信书友群,由于书籍的吸引和曹勇军老师的感召力,不到半日,两个微信群已满员,人数已经达到1000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有各个学段的不同学科的老师,有海外归来的学生,有热爱阅读的一家三口等等。之后依然不断有同好者要求加入,可见大家阅读热情之高。共读活动从8月24日起至9月12日,共20天,主要以曹勇军老师的领读和大家的读写打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坚持打卡的老师达到人数的一半以上,这期间,无论多忙,无论多晚,大家都会认真地去写下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或把握所读章节的思想脉络,或对部分内容纵向深入精读,或走出该书,进行横向联系,打卡形式多样,如语音朗读,如手写读书笔记,被书友们的认真深深感动,我也丝毫不敢懈怠。不仅如此,共读期间,书友们在微信群里经常对阅读内容展开积极热烈的讨论,有疑惑就会有解惑,有分享就会有欣赏,还有不少书友积极参加曹勇军老师组织的朗读和圆桌讨论活动,真所谓“德不孤,必有邻”。临近活动结束,大家意犹未尽,都对共读活动恋恋不舍:很久没有这样温馨融洽的阅读感受了。书友白杨老师直呼:“结束了,有一种失重感。”在互联网+的时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抱团静心阅读一本书的时光真的很难得,这是一种美好的回忆,更应该是唤醒阅读的开始。
同样作为一位《瓦尔登湖》的读者,我从中受益良多。
初读这本书是在2019年的春节期间,正值新冠疫情之初,很失望的是读后印象模糊,只觉得实在读不下去。但是这次阅读,首先被仲泽先生的近似于《诗经》的典雅文辞吸引,继而在曹勇军老师的引导下,越读越深,越读越多,沉醉其中,写读书感受都无法“刹车”,不知不觉就会写到1000余字,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情况。不过,我还有一些疑惑,比如对《瓦尔登湖》全文的文脉把握不清,如何在生活中常常用“简约”来自省修身,所以阅读《瓦尔登湖》并没有结束,需要一读再读的。
作为一位热爱阅读,并引导学生阅读的老师,我从中又学到了很多的有效阅读方法。
我本人痴爱阅读,而且阅读的书籍比较杂,但是方法单一,所以感受往往不深,这成为最大的瓶颈,一直以来也困扰着我。作为语文老师,我深感只依靠课本教材或者试题中的有限文本很难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引导他们大量的阅读。因此在学校中,我创办了阅读社团,旨在摆脱功利,激发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兴趣,可惜是自己引导阅读的方法有限且低效。这次共读,我从曹勇军老师和书友们身上收获了更多的阅读方法,对此简单总结,与大家分享。
1.关注版本,重视序言内容,宏观把握;
2. 章节内精炼关键词,把握文脉;在阅读每一章中,我都会重新拟定一个关键词,作为阅读理解中心,如为《冬日瓦尔登》会拟定《不言》,为《室内取暖》定为《冰与火》等,而且梭罗的散文,回环曲折,所以把握文脉很关键。
3. 章节之间横向比较;
4. 读进去,读出来。把书读厚,读活。
5. 巧妙地设置问题,对阅读有效引导。设置的问题必须在学生理解的最近发展区。
最后,我郑重向大家介绍此次活动的另外三位共读助手,他们分别是江苏省东台中学的陈月老师,西安高新逸翠园中学董雅凤老师和江苏省南京市第一中学刘士友老师,他们在共读活动中各司其职,认真负责,为书友的阅读做出了不少贡献,和他们一起工作,我倍感荣幸!
虽然共读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是阅读热情依然,愿我们都可以成为读书种子和燃灯者。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