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活中的小感悟
最近在健身,每周去上三次1小时的课,每次课到最后的时候或者做一些高难度动作,动作还没做完但已经力竭,需要凭耐力毅力"再坚持一下"的时候,我都觉得好累,撑不下去了,向教练喊cut,"做不动了,停一分钟吧"(事实上不该停的哈,只有保持肌肉紧张时的训练才有用,停一会儿再做效果大打折扣)
我突然发现这个现象似曾相识,认真想了想,就有了这篇小作文。
我们在学习工作中做一些长周期,高难度的挑战时,在认真执着地追求一个"有分量儿"的目标时(对自己而言)都会经历过一段"力竭",体力耐力耗尽,需要你全凭内心的强烈渴望和坚定意志熬过一段"不知道能不能成但还得咬牙坚持的黑暗期",或者是"没有退路可走的大困境"(我们熟知的很多牛人,是"真正"吃过大难,受过大难,意志过人的)。新时代的年轻人大都没经历过严格意义上的物质贫乏和苦难,很多也有进取心但渴望不足够强烈的人是没有办法凭着对一些物质奖励的向往熬过一段漫长的黑暗期(能做成一件"有分量的事儿"的黑暗期)。
我能想到的最大"解法"唯有热爱,唯有热爱可抵漫长岁月。
拿自己举例,一个普通的外语人。仔细想想,我会适当偷懒的事大抵都是我不咋感兴趣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比如说专业课内的考试(狗头保命),我都是会不遗余力地研究卷子,看看有哪些"小聪明"可使,可以让我尽可能"花更少的时间精力成本"去"通过"这些不得不做的KPI
(插个话,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得不做的KPI,解决这些问题,"费劲巴拉地努力"并不是"唯一的正解",只要是合法合理不会害人害己的"能达成目标的路径"都是可选的,毕竟中国人这么聪明,谁不会使点"小聪明",不过长远来看,小聪明用多了,可能会自废武功,不要贪多哦~)
(再插个话,我外语考试应试分数不算特别好,但是该考过的试全考过了,综合测评成绩也不错,还有我外语口语实践能力可以做到和老外相对自如地面对面沟通)
回到正题,我也有自己很热爱的领域,比如我对"二语习得领域"非常感兴趣,即"如何学好一门外语"的理论层面,我在本科四年的业余时间中投入了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学费去学习相关理论,看书买课买资料实践,为此我牺牲了自己娱乐的时间,牺牲了自己一部分买新衣服买好吃的出去玩的钱,但这种"牺牲"我不觉得痛苦,反而很开心,因为自己在目标道路上探索到了新的有价值的发现,这种新发现真的让我发自内心的喜悦,甚至培养出了一种"无论如何都一定要把它完成"的使命感,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皇天不负有心人,尽过四年多的业余时间内探索,我终于找到了当前能力范围内的"关于如何学好一门外语的答案"(培养真正语言能力角度,非应试角度),我以人格和性别担保,我探索到的这些东西,绝对是大家从没听说过的,真正有价值的"干货",等我忙完手头上的事,我会抽出时间把我的探索成果加工整理发出来,请对二语习得同样感兴趣的朋友们敬请期待!ps如果看到我在偷懒,欢迎批评督促,感谢!
唯有热爱可抵漫长岁月。找到自己热爱的人,都是人群中的幸运儿,只是这份幸运也需要付出更多辛苦,祝愿这些幸运儿们都能不负自己,得偿所愿。
共勉!
祝好!
2022/1/10 语冰
语冰是我的新笔名,欢迎叫我语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