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天然适用于供应链金融中的去伪存真、鉴权、防扯皮、信息协同等方面,这一技术与模式的出现将带领供应链金融进入一个新高度。那么,供应链金融将怎样依托于区块链的范式,协助构成未来的产业生态?
供应链是社会经济的脉络,供应链金融空间广阔,据预测,到2020年,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接近15万亿元。
传统供应链金融依靠单一核心企业的协调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并存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作假、被篡改的风险。
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传统供应链金融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更好的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整合分析,建立动态信用评价体系,从而实现资金的高效率、高质量投放。
供应链金融将走向数字化的形式,O2O的模式以及智能化的方式,并依托于区块链的范式,构成未来的产业生态。
区块链助力供应链金融1. 信用保障
供应链金融围绕核心企业覆盖其上下游中小微企业,需要商业银行、保理公司等资金端的支持,以及物流、仓储等企业的参与,还有企业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科技服务等。
供应链只是在商业供求的强弱方面具有中心化,但在信息、交易、结算方面都有各自的账本,供应链金融是典型的多主体参与、信息不对称、信用机制不完善、信用标的非标准的场景。
多主体参与的环境中,协同合作的基础是信任与利益分配。
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为各参与方提供了平等协作的平台,降低机构间信用协作风险和成本。链上信息的可追踪与不可篡改,多个机构之间数据实时同步,可实时对账。
以信用为核心,多参与主体间信用高效传递为关键的供应链金融,与区块链技术有天然的契合性。
2. 多层级信用传递平台
供应链中往往有多层供应、销售关系,但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的信用往往只能覆盖到直接与其有贸易往来的一级供应商和一级经销商,无法传递到更需要金融服务的上下游两端的中小企业。
区块链平台的搭建,能够打通各层之间的交易关系,从而实现对与核心企业没有直接交易远端企业的信用传递,将其纳入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范畴。
3. 资产数字化
传统贸易融资中的商票、银票流转困难,且不可拆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更是如此。
通过在区块链平台上登记,将此类资产数字化,流转更容易,而且可以进行拆分,方便企业根据自身的需求转让或抵押相关资产获得现金流支持。
4. 流程智能化
供应商之间通过合同约定结算,多环节共同参与下,金融机构其实并没有强有力的回款保障。
通过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技术,可自动执行合约,大大提高回款保障,提升效率的同时可减少人力成本。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架构
1.参与方利益分析
核心企业:解决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的融资问题,强化金融职能,优化供应链整体效应,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上下游企业:围绕核心企业开展业务的中小微企业,能够优化现金流,提升资金周转效率,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享受低成本金融服务。
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保理公司、小贷公司、P2P公司等,能够获取更多信息透明、风险可控的优质资产,提升收益。
其他信息/技术服务商:物流、仓储、企业信息系统ERP、金融科技公司等,可以凭借自身的数据资源或技术优势,扩展业务范围。
2. 业务流程
对于有标准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企业或金融机构,可实现与其业务系统对接,获得相关授权,提取企业数据。
对于没有标准化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可在获取企业授权的前提下,从其他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抓取数据。
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以及做供应链管理的传统巨头企业天然具有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优势,而区块链技术能够更好的进行企业风险刻画,从而扩大业务覆盖范围,因此,非常有动力搭建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资产端源头上链,便于确权,对于银行、保理公司等资金端而言很有吸引力。
核心观点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的运用主要以许可链(私有链或联盟链)的形式,重点在于信息的难篡改、一定程度的透明化,以及信用的可分割、易流转,但核心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现状不会改变。
龙头企业、大平台以及掌握核心数据的物流公司、技术服务公司都很有动力构建自己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生态,未来1-2年内运作模式会更加成熟,并形成多个供应链联盟。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将会对行业内的格局带来影响,同行业的巨头企业将会在这个环节展开竞争,能够更好的实现资金流转的平台能和上下游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建立更加紧密的商业合作。
供应链本身有一定的行业隔离属性,不同行业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之间直接竞争较小,但资金端本身没有行业限制,因此在资产信用评级、企业信用评级以及风控方面的能力将会成为未来扩大资金来源的核心竞争力。
区块链打通多方协作,势必推动供应链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而对底层资产的穿透式监管,也有助于提高资产评级,促进供应链金融ABS产品的发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