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讲座培训

作者: shenciyou | 来源:发表于2018-05-25 15:40 被阅读794次

    开场白

    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山大学IN+LAB的博士后研究员,同时也是Fintech深度研究实验室的创始人,肖子龙。很高兴今天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自己对区块链的一些研究进展。今天我们不搞得那么死板,尽量把这个讲座搞得生动有趣一点,所以我们以问答的形式来给大家讲述一些区块链的基本知识,相关的一些应用和区块链投资的一些事情,主题就叫做十问区块链吧!

    自我介绍

    首先这是关于我的一些介绍,左边是我的个人微信号,大家后续有兴趣向我深入了解区块链以及金融科技的朋友,可以扫码关注一下。我是中山大学区块链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简称IN+LAB)的博士后研究员,我还在2016年牵头成立了Fintech深度研究实验室(简称FDL),我是创始人兼CEO。

    FDL是一家专注于Fintech深度研究和项目开发的科研实验室。除了进行Fintech研究和项目开发,Fintech深度研究实验室还对最新科技前沿保持高度关注,对影响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高尖深科技进行动态追踪和深度解读,并全力支持那些具有颠覆式创新和美好前景的疯狂想法。

    FDL还是一个分布式的科学家和项目集群,加入我们实验室的科学家散布在全国各地乃至全球,每个人可以自由的参与到多个项目中去,并同时收到来自多个项目的回报。是一种无边界、自组织的灵活弹性组织模式。

    好了,下面我们就开始进入正题,十问区块链。

    引言

    最近几年,区块链领域可谓是热火朝天啊。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并参与区块链的技术研发当中去。从最初的比特币、以太坊,到各种类型的区块链创业公司、风险投资基金、金融机构,贴上“区块链”标签,立马就“金光闪闪”。不仅如此,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也被各种解读区块链的文章刷屏。

    17年开始,区块链、比特币和加密币、ICO等概念逐渐走入公众视野,同时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2018年春节,全国人民在欢度狗年长假,渐次兴起的各种“链圈”和“币圈”却一派狂欢。在一些行业大佬的推波助澜下,各种形形色色的“3点”群横空出世,“区块链”一时间被炒的非常火热,搞区块链的人夜夜无眠。迷上区块链后,连睡觉都是浪费时间!

    项目团队在搞区块链,媒体在大力宣传区块链,资本在大力投资区块链,听说国家队也进来了,还有大妈也撸起袖子准备开发底层链了......那么,区块链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区块链是个什么鬼?

    Q1 什么是区块链

    关于什么是区块链的争论很多,有至少不下十种定义。我们这里列举几种定义。

    基本定义:
    一个分布式帐本,一种通过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的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方案。

    白话定义:
    区块链是“数据库”,存的是“账”,所有人都可以参与,用数据块+链的存储方式。

    技术定义:
    一是人人都有权记录,并且互相认证以辨真假,这叫 共识机制;
    二是人人都无法篡改记录,因为有密码学签名;
    三是人人都有副本,所以即使有的账本损坏了,整体也不受影响,这叫分布式存储。
    通过这种方式记录下的信息以区块方式按照时间链条呈现,所以叫做区块链。

    知道了什么是区块链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向其他小白吹嘘装逼了。区块链简单来说,总结起来就是四个词:去中心化,去信任,集体维护,可靠数据库。

    天黑路滑,概念不复杂! 可以用中国博大精深的麻将来比喻区块链, 也可以拿你和男朋友的关系来举例区块链......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区块链就跟麻将一样只不过麻将的区块比较少而已,毕竟麻将只有136个区块,而打麻将的四个人就是矿工,谁先碰撞出13个数字正确的哈希值,就能够获得记账权限,并可以从中取得奖励。

    再比如说,假如你是一位女性,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某个晚上,你男票给你说了一句“我爱你一生一世”,然后你把这句话发给了你的闺蜜、爸妈、朋友圈、公众号、微信群等,你男票再也无法抵赖,你打赏点小费感谢他们给你记住并作证,这个小费就是token(虚拟货币),你、你男朋友、“我爱你一生一世”这句话、说这句话的时间地点等信息,打包起来形成一个结构化的信息这个信息包就叫“区块”,而你的闺蜜、爸妈、朋友圈、公众号和微信群等节点就是“链”,最后你男票不承认说过这句话、当了负心汉,你翻出这个账本对质,把他丫的臭骂一顿,这就是区块链应用。还有啊男朋友这个节点会永远被踢出网络。当然网络更大的情况下这个男的可能永远找不到女朋友。现场在座的女生可以这样回去跟你男票说,他就肯定就会明白什么是区块链了,以及区块链基本的用处了。说爱你可以,但山盟海誓没有用,对天发誓也没有用,只有记录在链上了才有用。

    区块链前提是存在于对等网络之中,或者说P2P网络中。在区块链网络中,彼此连接的各参与节点处于对等地位,权利和义务都是一致的,网络中的每个参与节点既能充当服务的请求者,也能对其他参与节点的请求做出响应,提供资源与服务。

    拜占庭问题

    说起区块链,我们这里不得不讲一个故事。那就是拜占庭问题。总被提起的拜占庭问题到底是什么鬼?接触区块链的同学,多少都听说过拜占庭将军问题,经常看到或听到:某某区块链使用某某算法解决了拜占庭将军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拜占庭将军问题呢?

    假设在中世纪,拜占庭帝国拥有巨大的财富,周围邻邦垂诞已久。但拜占庭高墙耸立,固若金汤,没有一个单独的邻邦能够成功入侵。任何单个邻邦入侵的都会失败,同时也有可能自身被其他邻邦入侵。拜占庭帝国防御能力如此之强,至少要有一半以上邻邦同时进攻,才有可能攻破。

    然而,如果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邻邦本身答应好一起进攻,但实际过程出现背叛,那么入侵者可能都会被歼灭。于是每一方都小心行事,不敢轻易相信邻国。(其实这与原文所描述有些偏差,但这样说更易于理解)

    在拜占庭问题里,各邻国最重要的事情是:所有将军如何能过达成共识去攻打拜占庭帝国。

    达成共识并非坐下来开个会那么简单,有的将军心机深不可测,口是心非,如果有叛徒,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

    • 叛徒可能欺骗某些将军自己将采取进攻行动。

    • 叛徒可能怂恿其他将军行动。

    • 叛徒可能迷惑其他将军,使他们接受不一致的信息,从而感到迷惑。

    拜占庭问题的解法

    将军总数为m,叛徒数量为n,当m>3n+1的时候(即叛徒数量小于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拜占庭问题才能被解决,从而分布式系统的信任机制才能被建立。

    我们这里假设四个将军的情况:

    我们考虑4个将军的情况,同时假设4个将军中最多只有1个背叛者。

    当4个将军A、B、C、D把敌人包围了之后,必须协商一个统一的时间去发起进攻。

    第一种情况,假定B是叛徒。A将军派出了3个传令兵,分别告诉B、C、D将军,下午1点准时发起进攻。B告诉C说B收到的命令是下午2点,B告诉D说收到的命令是下午2点,C和D分别告诉另外2个将军,A告诉他们的命令是下午1点。于是,C、D收到的消息都是两个1点,一个2点。对于C、D而言,不需要判断是A和B谁是背叛者——他们只需要执行收到多的那个命令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对于A来说,他知道自己是忠诚的,他发出的命令,至少有2个将军会执行,所以下午1点,A、C、D三个将军一起去进攻,有3个将军一起发起攻击,敌人被歼灭了。

    第二种情况,假定A自己就是叛徒。A告诉B是下午2点,但告诉C和D下午1点。那么B会收到两个1点一个2点,B也会执行收到多的命令,于是B、C、D三个将军一起去进攻,有3个将军一起发起攻击,敌人被歼灭了。

    不管怎样,按照这种方式执行,结果是没问题的。

    中本聪的解决方案

    上面所讨论的所有情况里,还有一个假设:所有传递的消息都是口头消息。意思就是,A告诉B下午1点进攻,B是叛徒的话B可能告诉C说“A命令我下午2点进攻”。如果采用了书写的消息,那么情况是不一样的。A派传令兵给B一张纸,A将军用自己独特的笔迹写的“下午1点进攻”,然后要求B把这张纸传给C,B在纸上用自己独特的笔迹签名表示同意,然后B传给C,C也签名表示同意,然后D也同意,最后签过所有名的纸再给每个人看一眼,就可以让所有节点一致了。这种采用书面签名消息的情况,对算法要求简单得多。但是,采用书面消息的前提是:每个将军都知道其他将军的笔迹是什么样的,并且无法模仿其他将军的笔迹。

    这个时候,中本聪出来了,发明了一个新的东东,叫做区块链。

    现在让我们想象一下,给每个将军配备一台电脑(相当于分布式的节点),降低信息流通成本,让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同步到各位将军。

    同时,为了避免信息混乱,一段时间内只能有一位将军发送信息。

    怎么来确定哪位将军发送信息呢?区块链系统一般通过工作量证明(POW)来确定谁先发言。(工作量证明将在后续会介绍)

    我们可以想象这是一个数独游戏,哪个将军最先解出来,谁就有权先发送信息。一般,数独的行与列可以增删,通过难度的调整保证这个一段时间是一个比较确定的数值。在比特币系统上,这个数字就是10分钟,也就是说比特币平均约每10分钟产生一个区块。

    当某个节点发出1点进攻的消息后,各个节点收到发起者的消息必须签名盖章,确认各自的身份。比特币在这里引用现代非对称加密技术为这个信息签名。

    这个过程就像一位将军A在向其他的将军(B、C、D…)发起一个1点进攻提议一样,将军B、C、D…看到将军A签过名的1点进攻提议书,如果是诚实的将军就会立刻同意进攻提议,而不会发起自己新的进攻提议。叛徒捣乱说2点进攻将不会被其他节点认可。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两个密钥,这两个密钥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公钥和私钥。一般公钥是公开的,用于加密。而私钥是用来解密公钥获取信息的。比如,将军A想给将军B发送消息,为防止消息泄露,将军A只需要使用B的公钥对信息加密,加密的信息只能用B私钥解密。(非对称加密算法将在后续会介绍)

    除了加密信息外,同时,信息经过每个节点都将进行备份,每个节点都保存了相同的完整数据,以防止少数叛徒篡改。

    好了,我们再来重新走下一下整个过程:

    每个将军分配了一台电脑,A将军第一个解出数独游戏拥有了第一个发言权,A发出1点进攻的信息,并立即广播至所有将军,所有人可以根据A的公钥来验证A的身份,确保信息的可信性,并发出自己赞成或反对的选票,在全网验证后得出结果。

    于是,一个不可信的信息传递,就变成了一个分布式的可信网络,参与者都有权发表意见,并在一件事上达成一致。

    拜占庭将军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拜占庭将军问题可以延伸到互联网生活中来。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当需要与不熟悉的对手进行价值交换活动时,人们如何才能防止不会被其中的恶意破坏欺骗、迷惑从而错误决策。

    在缺少可信任中央节点和可信任通道情况下,分布在网络中的各节点应如何达成共识。
    这一对于拜占庭将军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推广到任何核心问题是在分布式网络上缺乏信任的领域。

    区块链价值

    区块链账本意义:打造一本可信账本

    区块在即时中心产生的共识的基础上,记录下来的本区块内的所有信息是经过确认的一致性信息,保证了信息来源的唯一性和可靠性,并像盖邮戳一样打上了时间印记。这使区块链上的信息是可溯源、可跟踪的。任何被篡改的信息或来源不明的信息,都可以在区块链中被很快识别出来。这样,在区块链上可建立一种内生的信用保障机制,可以使区块链上的每一笔交易记录做到像账本一样精确。这是此前的互联网所望尘莫及的。也可以说,区块链本身就是账本,而且是一本可信账本。有学者曾形象的说,如果把区块链比作是一个实物账本,那么区块就相当于账本中的一页,区块中承载的信息就是这一页上记载的交易内容。通过这种账本功能,区块链把信用问题悄悄地搬上互联网,在不知不觉间,区块链技术已经打开了价值互联网的大门,使古老的信用难题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有效的破解。

    区块链作为可信账本有三个特点:

    ——人人记账。网络上每天都在记录着大量数据信息,目前的技术模式下,数据由一个个中心化的平台记账并存储;区块链模式下,一个区块相当于一个账页,区块链相当于一个首尾相连的大账本,每个人均有机会参与记账过程。

    ——难以篡改。区块链上的区块环环相扣,每个区块都将对应一长串函数密码,如果修改某个区块内容,那么后续区块内容就不再匹配,导致信息篡改作废,这让信息在网络上的完整性、真实性大幅提高。一些业内人士将篡改区块链上信息的难度称为“在地球所有沙子中找到一粒沙子”。

    ——去中心化。相比传统方式,区块链可以实现某个体系在没有中心机构管理的情况下自动运行。两个陌生主体不依靠第三方中介就能够低成本、快速达成信任,进而实现点对点的直接高效交易。

    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是一个可信账本,这是区块链的主要价值。

    区块链技术架构

    区块链采用五层架构,从下到上分别是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

    我们从下往上讲起。

    1 数据层解决交易数据包含哪些信息,数据信 息加密算法等问题
    2 网络层是使用P2P网络,其每个节点以区块链 的形式全量存储着所有的全部交易记录
    3 共识层主要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和工作量证明机制,双花问题,51%攻击等
    4 激励层包括发行机制,激励机制,激励的来源为交易费
    5 合约应用层主要封装分类脚本、算法和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可编程特性的基础

    我们待会重点来讲下数据层。首先我们来看看其他层。

    网络层

    网络层:区块链节点

    网络层的本质则是一个点对点的P2P网络,节点可以产生、接收信息,节点与节点之间通过维护一个共同的区块来保持通信。

    区块链的网络中,节点和节点之间的通讯信息会记录在新的区块中,新区块创造后会以广播形式通知到其他节点,其他节点会对这个区块进行验证,当全区块链网络中有超过51%的用户通过了验证,这个新区块就会被加到主链上。

    共识层

    再来看看共识层,这个得重点讲下。因为区块链玩的是什么,玩的就是共识。in code we trust。大家都相信的是什么样的code,就是区块链的共识code,也就是共识算法。区块链网络中,各个节点高度分散化,能否高效地针对区块数据的有效性达成共识非常关键。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区块与区块之间需要有一个协议,判断数据是否有效,这就是共识机制。区块链中比较常见的共识机制主要有工作量证明POW、权益证明POS和股份授权证明DPOS三种。大家看这张PPT,我们来重点看一些三种主流共识算法的简介及优缺点。

    首先说明,没有一种共识机制是完美无缺的,各共识机制都有其优缺点,有些共识机制是为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而生。

    1.POW Proof of Work 工作量证明

    一句话介绍:干的越多,收的越多。

    依赖机器进行数学运算来获取记账权,资源消耗相比其他共识机制高、可监管性弱,同时每次达成共识需要全网共同参与运算,性能效率比较低,容错性方面允许全网50%节点出错。

    优点:

    1)算法简单,容易实现;

    2)节点间无需交换额外的信息即可达成共识;

    3)破坏系统需要投入极大的成本;

    缺点:

    1)目前比特币已经吸引全球大部分的算力,其它再用POW共识机制的区块链应用很难获得相同的算力来保障自身的安全;

    2)挖矿造成大量的能源资源浪费;

    3)区块的确认时间难以缩短,共识达成的周期较长,不适合商业应用。

    2.POS Proof of Stake 权益证明

    一句话介绍:持有越多,获得越多。

    主要思想是节点记账权的获得难度与节点持有的权益成反比,相对于PoW,一定程度减少了数学运算带来的资源消耗,性能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依然是基于哈希运算竞争获取记账权的方式,可监管性弱。该共识机制容错性和PoW相同。它是Pow的一种升级共识机制,根据每个节点所占代币的比例和时间,等比例的降低挖矿难度,从而加快找随机数的速度。

    优点: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共识达成的时间;不再需要大量消耗能源挖矿。

    缺点:还是需要挖矿,本质上没有解决商业应用的痛点;所有的确认都只是一个概率上的表达,而不是一个确定性的事情,理论上有可能存在其他攻击影响。例如,以太坊的DAO攻击事件造成以太坊硬分叉,而ETC由此事件出现,事实上证明了此次硬分叉的失败。

    1. DPOS与POS原理相同,只是选了一些“人大代表”。

    BitShares社区首先提出了DPoS机制。

    与PoS的主要区别在于节点选举若干代理人,由代理人验证和记账。其合规监管、性能、资源消耗和容错性与PoS相似。类似于董事会投票,持币者投出一定数量的节点,代理他们进行验证和记账。

    优点:大幅缩小参与验证和记账节点的数量,可以达到秒级的共识验证。

    缺点:整个共识机制还是依赖于代币,很多商业应用是不需要代币存在的。

    --------不讲--------
    DPoS的工作原理为:

    去中心化表示每个股东按其持股比例拥有影响力,51%股东投票的结果将是不可逆且有约束力的。其挑战是通过及时而高效的方法达到51%批准。为达到这个目标,每个股东可以将其投票权授予一名代表。获票数最多的前100位代表按既定时间表轮流产生区块。每名代表分配到一个时间段来生产区块。所有的代表将收到等同于一个平均水平的区块所含交易费的10%作为报酬。如果一个平均水平的区块含有100股作为交易费,一名代表将获得1股作为报酬。

    网络延迟有可能使某些代表没能及时广播他们的区块,而这将导致区块链分叉。然而,这不太可能发生,因为制造区块的代表可以与制造前后区块的代表建立直接连接。建立这种与你之后的代表(也许也包括其后的那名代表)的直接连接是为了确保你能得到报酬。

    该模式可以每30秒产生一个新区块,并且在正常的网络条件下区块链分叉的可能性极其小,即使发生也可以在几分钟内得到解决。

    成为代表:

    成为一名代表,你必须在网络上注册你的公钥,然后分配到一个32位的特有标识符。然后该标识符会被每笔交易数据的“头部”引用。

    授权选票:

    每个钱包有一个参数设置窗口,在该窗口里用户可以选择一个或更多的代表,并将其分级。一经设定,用户所做的每笔交易将把选票从“输入代表”转移至“输出代表”。一般情况下,用户不会创建特别以投票为目的的交易,因为那将耗费他们一笔交易费。但在紧急情况下,某些用户可能觉得通过支付费用这一更积极的方式来改变他们的投票是值得的。

    保持代表诚实:

    每个钱包将显示一个状态指示器,让用户知道他们的代表表现如何。如果他们错过了太多的区块,那么系统将会推荐用户去换一个新的代表。如果任何代表被发现签发了一个无效的区块,那么所有标准钱包将在每个钱包进行更多交易前要求选出一个新代表。

    抵抗攻击:

    在抵抗攻击上,因为前100名代表所获得的权力权是相同的,每名代表都有一份相等的投票权。因此,无法通过获得超过1%的选票而将权力集中到一个单一代表上。因为只有100名代表,可以想象一个攻击者对每名轮到生产区块的代表依次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幸运的是,由于事实上每名代表的标识是其公钥而非IP地址,这种特定攻击的威胁很容易被减轻。这将使确定DDOS攻击目标更为困难。而代表之间的潜在直接连接,将使妨碍他们生产区块变得更为困难。

    3.PBFT :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实用拜占庭容错

    介绍:在保证活性和安全性(liveness & safety)的前提下提供了(n-1)/3的容错性。

    在分布式计算上,不同的计算机透过讯息交换,尝试达成共识;但有时候,系统上协调计算机(Coordinator / Commander)或成员计算机 (Member /Lieutanent)可能因系统错误并交换错的讯息,导致影响最终的系统一致性。

    拜占庭将军问题就根据错误计算机的数量,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这无法找到一个绝对的答案,但只可以用来验证一个机制的有效程度。

    而拜占庭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法为:

    在 N ≥ 3F + 1 的情况下一致性是可能解决。其中,N为计算机总数,F为有问题计算机总数。信息在计算机间互相交换后,各计算机列出所有得到的信息,以大多数的结果作为解决办法。

    1)系统运转可以脱离币的存在,pbft算法共识各节点由业务的参与方或者监管方组成,安全性与稳定性由业务相关方保证。

    2)共识的时延大约在2~5秒钟,基本达到商用实时处理的要求。

    3)共识效率高,可满足高频交易量的需求。

    缺点:

    1)当有1/3或以上记账人停止工作后,系统将无法提供服务;

    2)当有1/3或以上记账人联合作恶,且其它所有的记账人被恰好分割为两个网络孤岛时,恶意记账人可以使系统出现分叉,但是会留下密码学证据;

    下面说两个国产的吧~

    4.dBFT: delegated BFT 授权拜占庭容错算法

    介绍:小蚁采用的dBFT机制,是由权益来选出记账人,然后记账人之间通过拜占庭容错算法来达成共识。

    此算法由小蚁独创,在PBFT基础上进行了以下改进:

    将C/S架构的请求响应模式,改进为适合P2P网络的对等节点模式;

    将静态的共识参与节点改进为可动态进入、退出的动态共识参与节点;

    为共识参与节点的产生设计了一套基于持有权益比例的投票机制,通过投票决定共识参与节点(记账节点);

    在区块链中引入数字证书,解决了投票中对记账节点真实身份的认证问题。

    优点:

    1)专业化的记账人;

    2)可以容忍任何类型的错误;

    3)记账由多人协同完成,每一个区块都有最终性,不会分叉;

    4)算法的可靠性有严格的数学证明;

    缺点:

    1)当有1/3或以上记账人停止工作后,系统将无法提供服务;

    2)当有1/3或以上记账人联合作恶,且其它所有的记账人被恰好分割为两个网络孤岛时,恶意记账人可以使系统出现分叉,但是会留下密码学证据;

    以上总结来说,dBFT机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最大限度地确保系统的最终性,使区块链能够适用于真正的金融应用场景。

    5.POOL验证池

    基于传统的分布式一致性技术,加上数据验证机制。

    优点:不需要代币也可以工作,在成熟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Pasox、Raft)基础上,实现秒级共识验证。

    缺点:去中心化程度不如bictoin;更适合多方参与的多中心商业模式。

    --------不讲--------

    激励层

    激励层的主要功能则是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鼓励节点参与区块链的安全验证工作。我们以比特币为例,它的奖励机制有两种。在比特币总量达到2100万枚之前,新区块产生后系统将奖励比特币(这个叫coinbase,也叫新币)和每笔交易扣除的手续费;当比特币总量达到2100万时,新产生的区块将不再生成比特币,这时奖励机制主要是每笔交易扣除的手续费。

    合约应用层

    合约层则主要是指各种脚本代码、算法机制以及智能合约等。同样以比特币为例,它是一种可编程的货币,合约层封装的脚本中规定了比特币的交易方式和过程中涉及的细节。应用则是指的那些DAPP,即封装了区块链的各种应用场景和案例,可编程货币、可编程金融工具等。

    数据层

    好了,我们现在重点来看看数据层。

    数据层主要指的是区块链数据的存储。也叫存储层。

    存储层其实就是数据层,也就是“账本上的内容”。从第一个区块开始,之后在同样规则下创建的规格相同的区块通过一个链式的结构依次相连组成一条主链条。随着整个区块链的不断运行,新的区块通过验证后会不断被添加到主链上,主链就会不断延长。

    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存储层最基本的结构单元就是区块,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区块和其连接机制,我们需要先介绍三个概念:哈希算法,时间戳,和Merkle树结构。

    第一个概念是哈希算法,它是保证区块链里交易信息不被篡改的单向密码机制。这里涉及到密码学的知识,我们暂且略过,待会后面重点讲。

    第二个概念是时间戳,顾名思义,时间戳就是给区块链里的每一个信息都标记了其发生时间,证明交易记录的真实性。任何人都无法篡改时间戳,区块链通过时间戳保证了每个区块依次顺序相连。

    第三个概念是交易的Merkle树(默尔克树)结构,这是区块链中为了减少数据计算量的一个结构,如这页ppt里的图所示。

    Merkle树的叶子节点存储交易信息的哈希值,树根节点存储的是对其下面所有叶子节点的组合进行哈希计算后得出的哈希值。区块中任意一个数据的变更都会导致Merkle树结构发生变化,Merkle树结构使得我们只需验证其统一生成的统一哈希值,大大减少了数据的计算量。

    了解这三个概念以后我们再来看区块。注意看这页PPT。区块由包含元数据的区块头和包含交易数据的区块主体构成。其中,区块头里包含的元数据有三组:

    1、前面区块的哈希值,用于连接前面的区块。

    2、挖矿难度、Nonce(随机数,用于工作量证明算法的计数器,下面会重点讲解)、时间戳;

    3、能够总结并快速归纳校验区块中所有交易数据的Merkle树根数据。

    区块链系统每隔一段时间会创建一个新的区块,其中包含了这段时间整个系统发生的所有交易,这些交易的信息通过哈希算法生成哈希值,这些哈希值通过Merkle树结构生成树根节点的哈希值,也就是这个区块的哈希值。新区块通过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与前一个区块连接,这样形成一条完整的交易链条,如图所示,这也就是整个存储层(也就是数据层)的构成。

    我们再来展示一下一些区块链的实体图。包括区块链的实图、单个区块的实图以及单个区块内所包含的交易记录的实图。这些信息都可以在一些公开的区块链浏览器中查到,如我们这里演示的是blockchain.info,大家回去可以慢慢查。

    这里得补充一下区块链浏览器的知识。

    区块链浏览器有什么用的?

    区块链浏览器是浏览区块链信息的主要窗口,每一个区块所记载的内容都可以从区块链浏览器上进行查阅。通常数字资产用户会使用区块链浏览器查询记录在区块中的交易信息。

    区块链浏览器是做什么的?

    它详细的记录了每一个区块的确认过程和数字币的产生、分配过程,并且完整的记录了每个区块间的数字币流转情况,从而更加完整的、公开的披露了数字币的存量、增量、换手率等信息,唯一隐藏的是每个区块背后的主人。

    为啥要用的区块链浏览器,区块链不是号称,公开、透明的可信账本吗?那你怎么证明?区块链浏览器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

    好了,讲了这么久终于把十问区块链的第一问讲完了。大家现在也应该基本上对区块链是什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吧,那我们现在进入第二问。

    Q2 什么是哈希

    这是密码学的东西。简单解释就是,一段明文经过哈希算法处理后,将转化成为一段长度较短、位数固定的散列数据。这个加密过程是不可逆的,我们无法通过输出的哈希散列数据倒推原本的明文是什么。同时,输出的散列数据和输入的明文是一一对应的,任何一个输入信息的变化都将使得输出的散列数据的变化。区块链通过哈希算法对一个交易区块中的交易信息进行加密,并把信息压缩成一串随机散列数据,即能够唯一而准确标识一个区块的哈希值。区块链中任意节点通过简单的哈希计算都可以获得这个区块的哈希值,计算出的哈希值没有变化就意味着区块信息未被篡改。常见的哈希算法有sha256、md5等等。不管是地名、人名、数字、语句、文件都可以用来进行hash处理,形成固定长度的字符串(通常是16进制)。

    hash在区块链里扮演什么角色呢?

    区块链的哈希值能够唯一而精准地标识一个区块,区块链中任意节点通过简单的哈希计算都接获得这个区块的哈希值,计算出的哈希值没有变化也就意味着区块链中的信息没有被篡改。

    区块链通过哈希算法对一个交易区块中的交易信息进行加密,并把信息压缩成由一串数字和字母组成的散列字符串。区块hashID = Hash(‘区块内所有帐目’+’上一个区块hashID’+‘随机值’+’…’)

    当前比特币区块链hash值的前18位必须为0!!!

    为啥说hash特别有用呢,其实区块链的链条就是这么形成的:前一个区块的hash值是下一个区块的一部分,而下一个区块的hash值是下下个区块的一部分。以此类推,所有区块串成一个链条,就是“区块链”了。这种链条式的设计使修改历史记录变得极为困难。试想如果一个攻击者想篡改一个历史区块,哪怕改动一点点,这个区块的hash值会变得面目全非。而这个hash值又是下一个区块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下一个区块的内容也被篡改了,这又导致下一个区块的hash值面目全非,而这又影响到下下个区块。也就是说,对一个历史区块的篡改会形成连锁反应,波及其后的所有区块,“动静非常大”。这使得篡改历史记录变得几乎不可能。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那我在生成新区块的时候做手脚不久得了?反正新区块在被后来的区块埋起来之前是脆弱的。”诚然,新区块比老区块要脆弱一些,但是还是有一些手段可以增加新区块的安全性,例如比特币的发明者中本聪就引入了一种叫“挖矿”的机制。

    下面进入十问区块链的第三问,什么是挖矿。

    Q3 什么是挖矿

    挖矿就是利用计算机来解决一个数学难题(计算符合一定难度的前n位是0的hash散列值),哈希碰撞,谁先第一个解出这个难题的答案,谁就拥有 这个区块的记账权,并获得比特币奖励,这就“挖矿”。

    下面给一个hash撞0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当然实际区块的数据结构不是helloworld这么简单哦,包括了(‘区块内所有帐目’+’上一个区块hashID’+再包括这个‘随机值’+’…’)这里仅做演示用。当前撞0难度:当前比特币区块链hash值的前18位必须为0!!!

    为啥挖矿

    那么为啥要挖矿呢?

    帮忙记账:增加一页账本,也就是打包交易记录,增加账本记录
    得到奖励:挖矿成功可以得到奖励,发行了新的可以流通的比特币
    质量保证:通过密码学加密的记账,确认和验让了交易,同时让账本无法被人随意篡改

    我们再讲讲挖矿与比特币发行。

    比特币总量2100万,2140年才能全部发行完,当前每10 分钟,全体矿工一起计算一道问题,最先算出答案的矿工获得 记一页账的权利,记账完成后形成一个区块,矿工自动获得一 定量的比特币。

    对于矿工,最开始每记一次账奖励50个比特币,每记21万 页账(也就是21万个区块,大约需要4年),记账的奖励就会 减少一半,直到大约2140年发行完毕。

    一个比特币可以拆分到小数点后8位。记账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碰撞和计算hash的过程。
    所以,挖矿要趁早。

    为啥非得叫挖矿呢?

    新比特币的生成过程被称为挖矿是因为它的奖励机制被设计为速度递减模式,类似于贵重金属的挖矿过程。比特币的货币是通过挖矿发行的,类似于中央银行通过印刷银行纸币来发行货币。矿工通过创造一个新区块得到的比特币数量大约每四年(或准确说是每210,000个块)减少一半。开始时为2009年1月每个区块奖励50个比特币,然后到2012年11月减半为每个区块奖励25个比特币。之后将在2016年的某个时刻再次减半为每个新区块奖励12.5个比特币。基于这个公式,比特币挖矿奖励以指数方式递减,直到2140年。届时所有的比特币(20,999,999.98)全部发行完毕。换句话说在2140年之后,不会再有新的比特币产生。

    尽管挖矿带来的奖励是一种激励,但它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奖励本身或者新币的产生。如果只把挖矿看作生产新币的过程,那你是把手段(激励措施)当成了目的。挖矿是一种将结算去中心化的过程,每个结算点对处理的交易进行验证和结算。挖矿保护了比特币系统的安全,并且实现了在没有中心机构的情况下,也能使整个比特币网络达成共识。

    挖矿这个发明使比特币变得很特别,这种去中心化的安全机制是点对点的电子货币的基础。铸造新币的奖励和交易费是一种激励机制,它可以调节矿工行为和网络安全,同时又完成了比特币的货币发行。

    挖矿难度

    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区块链的哈希难度(即挖矿难度),我们用掷骰子的比喻来直观的感受下挖矿的难度变化。

    • 早期挖矿难度相当于3个骰子扔出的点数小于5,那个时候哈希撞中了可以一次获得50个新币奖励,那是09年1月的时候。

    • 后来挖矿难度相当于100个骰子扔出的点数小于150,哈希撞中了可以一次获得25个新币奖励,那是12年11月的时候。

    • 再到后来挖矿难度相当于1亿个骰子扔出的点数小于1亿零50,哈希撞中了可以一次获得25个新币奖励,那是2016年7月的时候。

    哈希撞0的难度越来越大,早期中本聪的创世区块不需要撞0,现在的撞0难度是需要撞出18个0。

    算力比拼

    扔骰子的速度(挖矿速度)决定收益,那么怎么样才能玩得赢这个数学游戏呢?只有不断的提高算力,也就是后来大家众所周知的算力军备竞赛。

    硬件的运算速度决定了挖矿速度,因为比特币的hash碰撞越来越难嘛。

    • 2011年前先从CPU挖,后来是用GPU挖。
    • 2011年年末,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矿机横空出世,因为它剔除了 GPU中不必要的图像计算硬件单元,所以效率大幅提升。
    • 2012一台主流的ASIC芯片矿机,如蚂蚁矿机S9,要卖到10000多块钱。而这时 候想要挖到比特币,已经至少要上百台S9日夜不停的运转。
    • 每台矿机要用上百颗ASIC芯片,一台蚂蚁矿机S9就要使用189个ASIC芯片
    • CPU的挖矿速度是1,那么GPU大概就是10,FPGA矿机的速度虽然只是8,但消 耗的电能比GPU小40倍,而ASIC的挖矿速度是2000,功耗则与GPU相当。

    展示一些挖矿历史的变化图(多图)

    随着难度的提高,普通电脑CPU已经无法完成“挖矿”了,随后 是GPU“挖矿”,再就是专用“矿机”出现了,再后面就是很多 的矿机组成了矿场,很多矿场再组成矿池,大家一起抱团挖矿了。

    矿池算力份额

    下面这图是一些主流的矿池的算力份额变化图。其实矿池联合起来是有可能搞51%攻击的,但是为啥不搞呢?因为搞垮了比特币系统对谁都没好处,因此当某些矿池算力过大时,有些矿工就自主退出,以寻求算力平衡。

    挖矿五个时代

    我们这里再解释下算力。

    其实算力的意思很简单,他就是代表矿机的计算能力、计算性能的衡量。
    它具体代表的是每秒矿机的整体hash算法运算次数。
    我们先要知道挖矿的本质就是解决一个数学计算,谁先算出来谁就获得奖励(币),这个数学计算方式也很简单,就是一直不断的尝试哈希碰撞结果。

    就类似于你暴力破解一个手机密码 (假设尝试多次手机不会被锁)
    你不断的尝试密码 从 111111 ~ 99999 一个一个的尝试直到你解锁成功,
    如果你1秒内能尝试一次,你的算力就是1次/s;1秒内能尝试两次,你的算力就是 2次/s。
    你1秒内尝试的次数越多你的算力就越大, 你解锁的时间也就越短。
    矿机也是一样, 矿机1秒内能计算的hash算法次数越多算力越大,挖的币越多。
    最开始比特币使用 CPU挖矿, 后来使用显卡GPU挖矿,到现在的使用ASIC专业定制芯片挖矿,计算速度一直不断提升。

    算力单位:
    算力每隔千位划为一个单位,最小单位 Hash/s=1次
    1K=1024 hash/s
    1M=1024K
    1G=1024M
    1T=1024G
    1P=1024T
    1E=1024P

    蚂蚁S9 13.5T=13500G=0.0135P

    比特币全网算力现在 8.68 EH/s 相当于60万台S9的算力

    矿场成本收益计算:矿场收益=生产的比特币×币价-矿机成本-电费-维护费及人工成本-矿场折旧费

    对于单个用户来说,想着手挖矿的话,也要计算一下是否划算。

    再来讲一下这个挖矿耗电的问题。

    • 2017年超过29.05T瓦时
    • 超过全球159个国家的年均用电量
    • 相当于全球特斯拉汽车用电量的29倍
    • 1枚比特币的成本3K-7K美元

    耗电这么大,那么下一步就是哪里有电?或者哪里的电费便宜呢?

    那么政府的态度如何?

    无论是水电站的负责人, 还是当地政府,对矿场都是非常欢迎的。 因为无污染,绿色环保, 没有工业废弃物或者污水排放,还能消化电厂过剩电量 而且现款现货,是非常理想的招商引资对象~

    政府官员对外宣称自己招商引资的是新经济产业,大数据+互联网产业的结合

    但是随着比特币的流行,后来连政府也招架不住了。

    政府态度NOW: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经向各地发布通知,要求各地方政府积极引导辖内企业有序地退出比特币挖矿业务。要求地方政府采取与电价、土地使用、税收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措施来指导比特币矿工退出该业务。根据外媒报道,监管监管部门出台关停政策主要是担心其中所涉及的洗钱和金融风险,但过高的电力消耗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挖矿成果的体现路径:那就是拿去交易所变现。一切是为了钱。当然,也有一些人是为了囤币,以期待在未来币价更高的时候再卖掉变现。

    Q4 如何操作区块链资产

    首先申明,本节不是鼓励大家去炒币去投机哦,只是让大家了解一下目前市场上操作区块链资产的一些主流方式。币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一、二级市场(交易平台)购买
    1、交易所:币安、火币pro、okex、gate.io
    2、注册
    密码安全:撞库、keychain、lpassword
    二次验证:短信、邮箱、谷歌验证码
    身份验证:KYC
    3、充值:
    OTC平台:火币、ZB、OTCBTC 社交OTC 海外平台银行账号充值
    币充值:确认数要求、浏览器查看、地址混淆
    4、挂单:限价单、市价单
    5、提现


    二、挖矿
    1、选择币种:算法、矿机类型
    2、寻找电力:电费、地域、能源
    3、购买矿机:芯片工艺、速度、能耗、质量、品牌
    4、部署矿机:安装调试
    5、加入矿池
    6、售币渠道

    三、一级市场购买
    1、挖矿新币购买
    2、项目股权投资
    3、项目私募投资
    4、项目ICO

    四、发行
    1、项目选择
    2、团队组建
    3、商业模式白皮书
    4、技术白皮书
    5、生成ERC20
    6、私募与发行

    骗子项目往往没有团队和技术白皮书,只是讲了一个通用的技术和项目概念, 让后吹虚未来发展如何好能够翻多少倍。而没有讲最关键的:凭什么你能做成这件事。

    炒币一定要注意风险。币市不同于股市,7*24小时不间断交易,且无涨跌幅限制。区块链项目都是去中心化的,没有什么机构给你背书。且很多区块链项目实际上都还没有落地,也就是还没实际的应用起来,这种情况下的高币价就纯粹是炒作起来的。大型的公链项目(如EOS)即便是主网上线到生态搭建好也需要时间。

    Q5 如何持有区块链资产

    1.什么是钱包?

    钱包就是存储和使用数字货币的工具,一个币对应一个钱包。用来存储币种,或者“交易”币种。

    钱包按照私钥的存储方式,可以分为冷钱包、热钱包两种。

    冷钱包是指网络不能访问到你私钥的钱包,也叫离线钱包。冷钱包往往依靠“冷”设备确保比特币私钥的安全,比如不联网的电脑、手机、写着私钥地址的小本本等。冷钱包避免了被黑客盗取私钥的风险,但是可能面临物理安全风险,比如电脑丢失损坏等。

    热钱包是指互联网能购访问你私钥的钱包。热钱包往往是在线钱包的形式。使用热钱包时,最好在不同平台设置不同密码,且开启二次认证,以确保自己的资产安全。

    冷钱包不联网会比热钱包更安全。

    一般的人,其实并不需要这么专业安全的冷钱包,用热钱包就行了。

    但是发行币种的平台就一定要用到了,从一系列的盗币事件,足以证明“离线钱包的重要性”。当你不需要用币的时候,把币放在冷钱包里面,切断网上联系,这样就算黑客也没有办法去攻击盗取你的币了。

    因为没有人能百分之百的保证互联网绝对安全,所以为了防止被盗取数字货币,你可以把币存在冷钱包,需要用的时候再转到热钱包就可以了。

    1. 什么是钱包地址?

    可以把钱包地址想象成一个银行卡号,别人可以给你的钱包地址打钱。一般地址和私钥是成对出现的,他们的关系就像银行卡号和密码。地址就像银行卡号一样用来记录你在该钱包地址上存有多少币。我们可以简单的把钱包地址理解成为银行卡号,该钱包地址的私钥理解成为所对应银行卡号的密码。只有你在知道银行密码的情况下才能使用银行卡号上的钱。所以,在使用钱包时请保存好你的地址和私钥。

    1. 什么是公钥?

    公钥是密码学上的一个概念,是通过一种算法得到的,一般公钥和私钥是成对出现的。例如,你要传送一个信息给我,而这份信的内容是机密的。你用我的的公开的钥匙(简称公钥)来加密来送信,而只有用我的私有的钥匙(简称私钥)才能够看到这封信的内容。也就是说你仅仅充当了一个邮递员的角色,只有保管私钥的人才能看到这封信的内容。

    1. 什么是私钥?

    根据地址,公钥的概念,就很容易理解什么是私钥。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你的银行卡密码。

    注意: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私钥,因为一旦丢失,你的币可就真的没了,永远也找不回来。可以把地址和私钥备份离线存储。

    无论是使用冷钱包还是热钱包,只要其他人知道了你的私钥,就能转走你的币。记住,谁手握私钥,谁才是数字货币真正的主人。

    1. 数字货币存放在哪儿?

    钱包就是存储数字货币的工具,大家购买的数字货币通常存放在两个地方:

    1、交易所
    2、钱包

    随着交易所频繁出现被盗事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将数字货币放在钱包,大家都知道数字货币资产的位置就是你的私钥。

    --------不讲--------
    按照私钥的储存方式,可以分为冷钱包和热钱包。

    而这两种钱包有什么区别呢:

    1、安全性

    冷钱包由于不能被网络访问,这样避免了黑客盗取私钥的风险,在这种程度上相比热钱包会更安全。

    2、便捷性

    由于热钱包在联网状态下可以随时用来交易,对于频繁交易的同学,热钱包会更方便快捷。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资产比较大的话,建议最好冷热钱包一起使用,冷热分开,风险隔离,经常交易部分用热钱包,另一部分大额的用冷钱包储存好。

    数字货币钱包

    1、钱包选择:小额机动热钱包,大额长持冷钱包
    2、冷钱包:库神硬件钱包
    3、热钱包:imToken
    3、比特派、imToken、POIM、bitpay
    4、
    获取私钥:一串字符串,通过工具导出,离线保管。另外一种形式是助记词(24个随机单词),用纸抄写下来。
    保存私钥:用纸条存私钥或助记词。
    钢钱包:用钢刻写的私钥
    脑钱包:记在脑子里。
    收币:把地址给对方即可
    发币:在线获取未花费交易信息,离线签名,在线广播。btc.com/钱包地 址,可以查看交易的状态。


    --------不讲--------

    常见丢币方式
    1、设备损毁
    2、软件下架或卸载
    3、密码遗忘
    4、木马盗窃私钥
    5、云数据被盗
    6、钱包破解
    7、钱包遗忘
    8、备份丢失

    Q6 什么是ICO

    首先我们来看ICO的定义。什么是ICO?

    ICO是指首次公开发售数字代币融资。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是一种为加密数字货币、区块链项目筹措资金的常用方式,早期参与者可以从中获得初始产生的加密数字货币作为回报。

    但这个解释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比较“晦涩难懂”。其实ICO可以看做是区块链项目的IPO。

    区块链团队承诺构建基于区块链的产品或服务,通过 ICO获取开发资金;而项目爱好者通过ICO支持项目, 获得代币,然后代币进入交易市场后选择交易退出。

    一开始ICO只是数字货币爱好者的一种社区行为。 绝大部分ICO都是通过比特币或其他数字货币进行的。

    ICO的具体步骤是啥?

    交易流程、交易结构及预期收益结构

    ---------精讲:只讲步骤---------

    一、步骤一

    用户在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币OTC交易市场完成注册、开户、绑卡等操作后,根据当日的牌价用法币向主流币持有者购买BTC或ETH等,获得BTC或ETH之后,将BTC或ETH提取到自己的钱包持币。

    交易结构如下:
    买方为金融消费者,以法币购买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虚拟资产。
    卖方为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虚拟资产持有者。
    交易场所为线上的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价格撮合服务、交易记录、虚拟币钱包等服务。
    法币持有者转换为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虚拟资产持有者。预期收益来自于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虚拟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预期收益和不同法币计价之间的汇兑收益。交易成本为在交易平台和虚拟币钱包提供服务的成本。

    二、步骤二
    ICO项目发起人公布货币源代码并发布白皮书,吸引投资人和参与者,组建社区,进行“预挖矿”(PoW),或者直接向社区发放代币份额(相当于证券),ICO项目发起人开放矿区并上市交易,向虚拟币持有人募集BTC或ETH等主流币。此时,主流币持有者转换为代币份额持有人,成为项目对应证券的投资人。

    交易结构如下:
    买方为ICO投资者,以持有的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虚拟资产交换获得ICO项目发起人发放的代币份额(投资权益证明,也即证券)。
    卖方为ICO发起人,撰写、发布白皮书,组建社区,进行“预挖矿”(PoW)并保留5%-10%的货币,或者发放代币份额,换取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虚拟资产。
    交易场所为线上的ICO代币份额(投资权益证明,也即证券)发行平台,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投资账户、投资记录登记、虚拟资产托管、项目信息披露等服务。
    金融消费者从以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虚拟资产持有者转换为ICO项目发起人发放的代币份额(投资权益证明,也即证券)的权益证券投资者。预期收益来自于不同发行阶段ICO项目估值的变动。交易成本为摊薄后承担的在ICO发行和市场宣传所需的服务的成本,以及单一项目失败带来的机会成本。

    三、步骤三
    ICO发起人将ICO项目在ICO二级市场上市,ICO代币份额持有人入市交易,向其他投资人转让ICO代币份额(投资权益证明,也即证券),ICO代币份额持有人退出ICO项目,获得BTC或ETH等主流币,将这些资产提取到指定的自己的钱包持币。

    交易结构如下:
    买方为ICO二级市场投资者,以持有的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虚拟资产交换获得持有者的ICO代币份额(投资权益证明,也即证券)。
    卖方为ICO代币份额(投资权益证明,也即证券)持有者。
    交易场所为线上的ICO代币份额(投资权益证明,也即证券)二级市场交易平台,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投资账户、转让记录登记、虚拟资产托管、项目信息披露等服务。
    金融消费者从ICO项目发起人发放的代币份额(投资权益证明,也即证券)的权益证券投资者转换为以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虚拟资产持有者。预期收益来自于持有的ICO代币份额(投资权益证明,也即证券)的价格波动,交易成本为在交易平台和虚拟币钱包提供服务的成本。

    四、步骤四
    BTC或ETH等主流币持有者,通过场外OTC交易市场,根据当日的牌价把持有的BTC或ETH等主流币兑换为法币,退出。

    交易结构如下:
    卖方为出让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虚拟资产的持有者。
    买方为以法币获得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的虚拟资产投资者。
    交易场所为线上的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价格撮合服务、交易记录、虚拟币钱包、支付通道等服务。
    金融消费者从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虚拟资产持有者转换为法币的资产持有者。预期收益来自于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虚拟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预期收益和不同法币计价之间的汇兑收益。交易成本为在交易平台和虚拟币钱包提供服务的成本。

    上述基本流程,会按照各种需求进行一定的组合和调整。比如,洗钱,由于没有实名制和同卡进出的要求,非常方便。再比如,跨境,再比如,税。等等
    不明白收益来自于风险,更不明白风险在哪里,就一定是loser!

    中国的ICO?

    在中国,过去ICO没受监管之前,不受证监会监管,不需要认购,不需要摇号,而且没有认购上限。价格也是由发行方自己定义,一般为1元1个币。

    所以,简单来讲就是你通过代币参与你平常没有机会参与的初创项目众筹,投多少一般你随意。

    随着ICO的火热,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ICO,画风各异...

    韭菜也有一片天...

    ICO割韭菜六步

    ICO火爆的原因

    好吧,言归正传。你也许想知道,ICO这么火究竟能赚钱吗?

    对投资者来说,ICO的吸引力在于在项目早期通过ICO方式获得代币,能够在代币进入市场交易时10倍,20倍的卖出。

    ICO阳光的背后

    “当利润达到10%时,便有人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时,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而当利润达到300%时,甚至连上绞刑架都豪不畏惧。”

    这是马克思资本论里传播最广的一句话,在他去世135年后,一个新问题浮出水面,当利润达到100000%时,一切会怎样?

    在2017年,虚拟币市场回报率最高方式的并不是主流的比特币或以太坊,而是参与pre-ICO(ICO前的私募),当时以极低的价格参与项目募币,换取项目方的代币,待代币登录交易所后往往可获得数十倍的收益。以至于区分投资能力的方式变成了“能否找到百倍千倍币”。

    即便在去年9月七部委要求立即停止各类ICO后,伴随比特币大涨行情影响,这些代币在上市后仍能创造巨大的收益,让更多人想方设法参与,随着2017年末比特币冲击2万美元高点失败后带来的不断下跌,ICO红利戛然而止,参与者大多血本无归。

    据同步财经统计,2018年后登陆各大交易所的247种虚拟货币中,有87.5%长期处于破发状态,算上曾登陆交易所破发后,二次上大交易所压低价格的币种,这一比例接近90%。真正达到10倍以上收益的不到3%。(数据来源:coinmarketcap及同步财经数据库)

    能够教育投机者的,只有市场。

    当然,也有一些踏实做事的项目,也进行了ICO。如量子,小蚂等等。所以我们对待区块链项目的ICO的态度应该是不曲解、不误解、不神化。

    Q7 区块链能干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问成:还有什么不能干?

    区块链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从 2008年的比特币开始,区块链经历了可编程货币、可编程金融与可编程社会三大应用时代,其应用范围逐步扩展到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从需求端来看,金融、 医疗、公证、通信、供应链、域名、投票等领域都开始意识到区块链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将技 术与现实社会对接。
    • 从投资端来看,区块链的投资资金供给逐步上升, 风投的投资热情也不断高涨,投资密度越来越大,供给端的资金供 给有望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从市场应用来看,区块链能成为一种市场工具,帮助社会削减平台成本,让中间机构成为过去;区块链将促使公司现 有业务模式重心的转移,有望加速公司的发展。
    • 从底层技术来看,区块链有望促进数据记录、数据传播及数据存储管理方式的转型;区块链本身更像一种互联网底层 的开源 式协议,在不远的将来会触动甚至最后彻底取代现有互联网的底层基础协议。
    • 从社会结构来看,区块链技术有望将法律与经济融为一体,彻底颠覆原有社会的监管模式;组织形态会因其而发生改 变,区块链也许最终会带领人们走向分布式自治的社会。

    Q8 区块链存在的技术问题

    区块链的问题和缺陷:高耗能、存储空间、并发处理、安全性。

    区块链分叉

    在任何区块里,第一条都是没有转入地址的,就是所谓的CoinBase(挖矿交易)。没有任何人付给矿工这笔钱,矿工只是理所应当的写上自己获得了12.5个比特币。所有节点都认可矿工这样写,因此矿工就得到了挖矿收入。不同的矿工在填写区块的时候,数据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矿工的第一条肯定不一样,矿工只会把挖矿收入转入自己的地址。

    由于每个矿工的区块数据都不一样,所以他们解题得出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都是正确答案,只是区块不同。于是,区块链在这个时刻,同时出现了两个都满足要求的不同区块。那么,全体矿工这时该怎么办呢?

    由于距离远近,不同的矿工看到这两个区块是有先后顺序的。通常情况下,矿工们会把自己先看到的区块复制过来,然后接着在这个区块开始新的挖矿工作。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分叉。

    在以工作量证明机制为共识算法的区块链系统中,这个问题是这样被解决的:从分叉的区块起,由于不同的矿工跟从了不同的区块,在分叉出来的两条不同链上,算力是有差别的。形象地说,就是跟从两个链矿工的数量是不同的。

    由于解题能力和矿工的数量成正比,因此两条链的增长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在一段时间之后,总有一条链的长度要超过另一条。当矿工发现全网有一条更长的链时,他就会抛弃他当前的链,把新的更长的链全部复制回来,在这条链的基础上继续挖矿。所有矿工都这样操作,这条链就成为了主链,分叉出来被抛弃掉的链就消失了。

    最终,只有一条链会被保留下来,成为真正有效的账本,其他都是无效的,所以整个区块链仍然是唯一的。

    注意,能够让区块链保证数据唯一性的前提是:所有矿工都遵从同样的机制。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矿工不遵从同样的机制,那么也会出现分叉。这种分叉又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整个区块链系统软件的升级,一部分矿工没有来得及升级,出现了遵从不同机制产生的分叉。

    当这部分矿工升级系统后,这个分叉就会消失,我们称这种分叉为软分叉。二是由于矿工之间出现分歧,一部分矿工决定采用不同的机制,产生出来的分叉是不会消失的。我们一般把这种分叉称为硬分叉。

    软分叉很好理解,我们重点谈谈硬分叉。

    区块链圈里第一个有影响力的硬分叉应该是以太坊的分叉事件。以太坊上一个著名的项目The DAO由于其自身漏洞,导致黑客窃取了当时价值约6000万美元的以太币。2016年7月,以太坊开发团队通过修改以太坊软件的代码,在第1920000个区块强行把The DAO及其子DAO的所有资金全部转到一个特定的退款合约地址,从而“夺回”黑客所控制的DAO合约币。

    The DAO计划基于以太坊智能合约建立一个众筹平台,于2016年5月正式发布,截止当年6月,募集资金超过1.6亿美元。之后,The DAO被黑客利用智能合约的漏洞,转移了当时价值约6000万美元的以太币。为了挽回投资者资产,以太坊社区投票表决决定将更改以太坊代码,在第1920000个区块强行把The DAO及其子DAO的所有资金全部转到一个特定的退款合约地址,从而“夺回”黑客所控制的DAO合约币。但是,有一部分人认为以太坊这种作法违背了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精神,坚持在原链上挖矿,从而形成两条链,一条为以太坊(ETH),一条为以太坊经典(ETC),各自代表不同的社区共识以及价值观。当以太坊发生了这次硬分叉后,产生了两条区块链。由于这两条链在发生分叉之前的数据都是一样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原本持有以太坊经典(ETC)的人,发现自己除了持有原有的ETC外,又有了相同数量的ETH。大家后来也知道,ETH的发展比ETC要好。ETC100块左右,ETH3000多块。

    在2017年8月1日,由ViaBTC领导的矿工团体创建一个比特币分叉——Bitcoin Cash(简称BCC或BCH)。这次分叉,让大量的比特币持有者凭空的增加了一种新的数字货币(BCH)。

    这个又是怎么回事呢?从比特币网络拥堵开始说起。

    2016年7月,比特币的1M区块被填满了,更多地交易无法及时计入区块,为了使自己的交易能够更快地计入区块,人们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交易费“贿赂”矿工优先打包自己的交易。然而,比特币系统的拥堵并未动摇比特币核心开发团队Core团队坚持1M区块大小的决心,甚至强调,比特币系统本来就不应当是廉价使用的,而应当是全球重要的金融结算网络,普通的支付需求应当交给第二层支付去满足。

    2017年加密货币市场快速高涨,用户和交易需求快速增长,比特币系统的拥堵越来越严重。在高峰期,积压未能打包确认的交易一度达到20万笔,正常确认所需要的交易费高达300元以上,重要的交易需要额外向矿池支付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加速费”。这使得比特币支持者无法继续宣扬其快速、价格低廉的支付功能。更严重的是,由于比特币的拥堵,高涨的市场需求快速涌入以太币、莱特币、瑞波币等等竞争币,比特币的市场份额从90%以上迅速跌落到50%以下。

    而此时,Core之前承诺的2M扩容并未推进,而隔离见证对比特币系统的改动很大。为此,越来越多的人怀疑Core开发组并不打算扩容至2M,一旦隔离见证部署,交易和区块结构改变,扩容会比以前复杂困难很多,从而事实上无法扩容,并且使开发更加依赖于Core开发组。为此,一些比特币企业和个人开始组织或资助新的开发团队脱离Core开发组,开发扩容的比特币软件。

    2017年7月,开发团队BitcoinABC开发完成了从1M扩容到8M的新软件系统,并做了应对攻击的防范措施,经多方测试较为稳定。由于整个社区仍然认为Core代表了比特币开发的主要力量,也由于对比特币系统分裂的恐惧,比特币的绝大部分支持者最终选择了支持Core开发组和隔离见证。

    只有少部分人对Core失去信任和信心,经再三考虑后担心隔离见证之后的比特币会走入衰落,并且能够超越对比特币分叉的恐惧。他们选择支持BitcoinABC的软件版本,并在2017年8月1日正式开始运行。

    新的软件版本在比特币区块高度478599开始运行,此区块之后,世界上就有了两种比特币系统软件,分别记录1M限制的区块和8M限制的区块,由于参数不同,两个系统软件相互不承认对方的新区块。从而就出现了两条区块链或两个账本。

    在478599区块之前两个账本完全一样,但之后各自系统发生的交易,各自记账,互不承认。从而相当于有了两个不同的比特币,为了区分,8M区块系统中记录的比特币称为“比特币现金”(BCH)。在478599区块前就存在的比特币会在比特币现金系统中有等量的BCH,这就有了BTC第一个因分叉产生的新加密货币BCH。

    总的来说,硬分叉会是的区块链系统凭空的多出了一些资产。这些资产的价值具体怎样,还要看市场交易情况。但总的来说,区块链的硬分叉,没有减少资产,反而让人手里多了一种资产,看上去总归是一件不亏的事情,于是区块链分叉就成了一种资产凭空增加的方式。

    硬分叉这种创造货币的方式和ICO非常类似,于是一个新的名词诞生了——IFO(Initial Fork Offerings)。矿工团队在创造分叉的同时,可以在分叉发生的区块中,利用自己的特权,分配一些货币给自己或其他人(直接写成CoinBase交易即可),然后再开放让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挖矿。

    随着越来越多的硬分叉发生,比特币的公信力是否还能像以前一样?IFO会不会成为比特币的杀手?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51%攻击

    51%攻击 就是说在整个网络中有人的算力超过了全网的51%, 如果51%攻击发生, 就会破坏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同时也让网络处在几种攻击风险之下,例如 自私挖矿、取消所有转账、双花、随机分叉。

    不可能三角

    在传统货币银行学中存在“不可能三角”,也称为 “三元悖论”,即开放经济下一国无法同时实现货币政策 独立、汇率稳定与资本自由流动,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 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相类似,当前的区块链 技术也存在“不可能三角”,由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提出来,区块链技术的“不可能三角”,是三个因素:
      高效低能
      去中心化
      安全性

    即无法同时达到“高效低能”、“去中心化”、以及“安全”这三个要求,也就是一个区块链的系统,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在这三个方面同时取得优化、最佳,它必须以牺牲其中若干个因素去换取在另外一个领域上的提升。也因此产生了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也即“三元悖论”。具体来看:

    (一)追求“去中心化”和“安全”则无法达到“高效低能” 这块的例子就是比特币。比特币区块链技术便是一种极致追求“去中心化”

    和“安全”的技术组合。 从数据结构上看,它采用拥有时间戳的“区块+链”的结构,在可追溯、防篡改上具备安全优势,也易于分布 式系统中的数据同步,但是若需要对信息进行查询、验 证,则涉及到对链的遍历操作,而遍历是较为低效率的 查询方式。在数据存储上,它的每一个节点都下载和存储所有 数据包,利用强冗余性获得强容错、强纠错能力,使得网 络可以民主自治,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校验成本和存 储空间损耗。它并不像分布式数据库那样随着节点的 增加可以通过分布式存储提高整体存储能力,而只是简 单地增加副本。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所承载的内容增 多,单个节点的存储空间将是个问题。

    在并发处理上,比特币区块链技术最终只允许一个 “矿工”获得记账权建立一个交易区块,这种机制可以有 效保证一个民主网络运行的安全和稳健,但其实质上是拥有所有数据的整个“链条”在进行串行的“写”操作。 相比关系数据库将数据分为若干表,仅仅根据操作涉及 的数据锁定若干表或表中的记录、其他表仍能并发处理 相比,比特币区块链技术的串行操作效率远低于普通数 据库。

    在对内容的验证上,比特币区块链让每个节点都拥 有所有的内容,同时对区块内的所有内容进行哈希,这 增强了民主性和安全性。但是这种整体哈希的设计思 路则意味着不能以地址引用的方式存储数据,否则由于 所引用地址上所存储的信息由于并未进行哈希校验而 可能存在篡改。因此,比特币区块链技术缺乏高效的可 扩展性,在对大型内容的处理上存在效率问题。

    (二)追求“高效低能”和“安全”则无法完全 实现“去中心化” 这块的例子是DPOS机制的EOS。和联盟链
    从“共识机制”角度看,为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解决比特币区块链技术所采用的工作量证明方式的低 效性,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股份授权证明(Dele⁃ gate Proof of Stake)等机制被采用。但是无论是基于网 络权益代表的权益证明,还是利用101 位受委托人通过 投票实现的股份授权证明,实际上都是对“去中心化”的 退让,形成了部分中心化。
    同样在区块链技术的演化上,除了以比特币为代表 的公有链技术外,又衍生了联盟链技术和私有链技术。
    联盟链技术只允许预设的节点进行记账,加入的节点都 需要申请和身份验证,这种区块链技术实质上是在确保 安全和效率的基础上进行的“部分去中心化”或“多中心 化”的妥协。而私有链技术的区块建立则掌握在一个实 体手中,且区块的读取权限可以选择性开放,它为了安 全和效率已经完全演化成为一种“中心化”的技术。
    (三)追求“高效低能”和“去中心化”则必须 牺牲“安全” 这块的例子是P2P视频软件
    一个极端的案例便是基于 P2P(Peer-to-Peer)的视 频播放软件。以往当在线观看人数增多时,基于中央服 务器设计的视频服务器会因承载压力变大而速度缓 慢。为了提高效率,P2P 视频播放软件的设计使得一个 节点在下载观看视频文件的同时也不断将数据传输给 别人,每个节点不仅是下载者同时也是服务器,资源的 分享形成不再依赖于中央服务器的“去中心化”模式。
    同时,由于视频一秒有24 帧,少量图片的局部数据 损坏并不影响太多的视觉感官,但是用于数据校验而出 现的图像延迟则是不可接受的。于是 P2P 视频播放软 件牺牲了“安全”性,允许传输的数据出现少量错误。在 这种去中心化的网络中,参与的节点越多,数据的传播 越快,传播的效率越高。当然这对于严谨的金融业来 说,数据的错误是不可接受的,安全也是金融业所首要 考虑的问题。

    总之,从当前的技术条件来看尚无法实现“高效低 能”、“去中心化”和“安全”三者皆得的区块链技术。但 是若对其一个或若干个要求进行妥协,所产生的新技术 集合由于更符合实际需求,有可能它对实际应用的吸引 力反而增强。

    Q9 区块链的未来怎么样

    未来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Q10 区块链未来的应用理念

    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区块链。我们需要以积极的心态拥抱区块链,学习区块链知识和应用场景,要形成正确的应用理念和入场姿势。

    终极思考:人即货币?

    最后我们来穿越一下,思考一下,在未来的区块链时代,人的角色是什么,人可能会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中。我们现在穿越到了2140年。

    人就是信用的载体

    看懂了《黑客帝国》的人,心中一定难掩悲哀,这是人类的终极归宿?

    看懂了《三体》的人,只怕也有不少犯上抑郁症,文明之争如此冷血?

    这两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它们是理性之推理,是科学之论断,不仅是一部警世说,也是一部预言书。

    当区块链技术以摧枯拉朽之势呼啸而来,曾经以为2140年(比特币被挖完的那一天)才会到来的场景触手可及,矩阵已成,三体降临,这一切并不遥远。

    技术进化比想象的要快得多,互联网、区块链、算力、AI将重新定义人类之存在?

    人性向左,技术向右,人类的田园时代是否就此终结?

    这一切还是要回归到思考人本身的问题,人在未来,将如何存在?

    如果人类文明最有用的数据在链上运转,那么,虚拟和现实界限必将模糊,人与Token之间渐渐融合。

    到那个时候,人从出生起就是天生的点对点的信任机器。

    最后,人似货币,人本身成了衡量一切的价值标的。

    01.

    创世块与你共生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历史:2009年1月3日出现的Bitcoin,虽然被赋予货币属性,但它只是向法币世界刺出的一把利刃,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颠覆华尔街掌控的百年特权。

    作为一个极具情怀的技术极客,中本聪的想法简单,目的纯粹,希望通过P2P+密码学+编程合约让每个人获得铸币权,这从Bitcoin的创世区块对英国财政大臣的讽刺可以看得出来。

    但它仍然是一个中间等价物,参照系是现实世界的法币和黄金,中本聪没有将这个币的价值与自己绑定。

    不过区块链技术的车轮一旦启动,特别历经ERC20标准洗礼后,****人人发币不再是一个梦想,如果每个人的价值上链之后,那么人币一体化是水到渠成的合体。

    在这里描述一下“创世钱包”出生的基本场景:

    你出生于2140年3月15日晚上20点18分21秒88毫秒,你的编号是2140,0315,2018,2188。

    出生时间戳就是你的身份证,也是钱包地址,它将记录你在区块链上的信息,承载你一生的价值。

    你出生的时间,就是你钱包创世块产生的时间。从此,你与这个时间戳生死相依,它会伴随你的人生轨迹在区块链上行走。

    个人货币(Token)成为社会运行的基本单位,人与人之间自由交换价值,无需第三方背书,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会给出一个标准型的兑换价格。所有个人货币的价值,都是基于人和人、人和机器、机器和机器之间形成的共识,通过算法予以确认。

    02.

    区块链文明的特征

    在谈“人即货币”之前,我们来说一下区块链文明。

    区块链的出现,将使人类之间的协作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深度是建立在忠于数学的基础之上,是超脱于人本身的信任,这种信任逐渐会同化为一种信仰。广度则是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甚至包括星际文明,猜疑链被化解。一切数据共享透明,且不可篡改,个体和组织都脱离了各种中心化机构的框架约束,自由迁徙,自主匹配,自由生产。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关系变得紧密联系,深度链接。具体表现出以下特质:

    ****『1、万物去中介化』****

    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本质特征,使得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都会去中介化。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里,区块链“价值数据”陈列到机器世界的“货架”上,面向算法统一标识,机器根据数据信息秒速运算,并完成点对点的匹配,从而自动组合、自主交易。其中,人也是“货架”的货物之一,每一个个体人都更像是区块链分布中的一个节点,有价值的生活记录和信息都被加密变成一段数据(哈希值),人类因而不断地被数据化。系统根据各种可视化的个人数据自动配对,在达成共识之后,交易彼此的个人货币。

    在这样的社会生产过程中,一切的交易行为都是有价值数据的互换,并且所有的交易过程因其透明性和自主性能迅速高效地完成,而不是信息不对称下的被动交易。

    ****『2、利益绑定,价值共识。』****

    万物去中介化后,人与人也会因根据独立意识选择达成的共识价值而被深度绑定。

    信息互联网下,人与人处于一张信息流动的大网之下,关系是一种弱关系;而价值互联网下,区块链使得人们的经济行为在算法之上达成价值共识,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信用做背书发行货币,利益深度捆绑之下,人与人之间被紧紧地连在一起。

    并且在社会生产中,随着核心生产资料从土地厂房变成了算力和数据,人类会发行货币来募集所需的生产资料,由此每一个天然去中心化的货币Token就成了一种共识,成为了认同的一种标志。因此,被千万人认可的“个人货币”,就是价值的中心结点,更接近于某种信仰:在生产资料充裕的情况下,人类的意志独立,并开始回归到原始本质——自由地有意识地活动,在共同利益之下一起完成某件事情。

    ****『3、透明化思维』****

    透明化思维是区块链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独有的特征。

    生活在区块链文明世界里的人,都可以直接观测到对方的公共信息。

    区块链本身去中介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使得区块链上所有被记录的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因此,人与人之间可以直接点对点地获取对方的一切,无需通过任何第三方,从而降低了信任成本。整个社会也在快速无误的共享信息中,更加高效运转。

    拥有透明化思维的文明是一种更高级的文明。这种文明的物质欲求达到史前最低状态,人与人在数字、意念中对接、匹配、协作,并变得彻底透明化。甚至,在区块链文明之下,人类成为了主链上的一个坐标系,有着可视化的时间运行尺度,一生都用数字价值的货币来进行衡量,最终达到一种“人即货币”的状态。

    03.

    人即货币的三大定律

    一个人所代表的价值被直接以货币的形式所体现,这是信用社会建立的基础。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数据的确权,使得这样的数据极有价值,我们的数据都能为我们的信用做背书,在此提出“人即货币”三大基本定律。

    ******『第一定律:********每个人都有发行货币的自由****』******

    就像每个人拥有劳动的自由一样,任何人到了18岁,都有发行自己货币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信用做背书发行货币Token,来募集生产资料去实现自己的想法。

    ******『**********第二定律:******个人价值=个人币值****』******

    人最重要的信息都在区块链上得到体现,币值直接对应着个人价值,币值随市场行情波动,个人行为直接影响币值行情,要了解一个人当前的社会价值,看他的币值就够了。未来经济基本单位不再是“公司”,而是“个人”。A股不再公司的交易,而是人的交易所。

    ******『**********第三定律:******人币同在****』******

    人即货币,货币即人,这两者不可分离,两者互为镜像,****一个是现实世界行走的C基生命,一个是在区块链上奔波的硅基灵魂。人死币没,币殁人亡。现实世界的人死亡了,那区块链上的钱包地址将被销毁。同样,如果区块链的钱包地址被销毁,那现实世界的人将成为黑户。

    人即货币是互联网信用社会的基石,是共识时代的更高版本,****这样的社会将最大限度让人类达成协作,通过自律来换取更大的自由和信用,让自发行的货币更有价值。

    04.

    货币化的一生

    你的一生,其实就是数字货币化的一生,你一生的价值则凝结在属于自己的Token上,它伴随你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你一生的轨迹都被记录在区块链上,你所有的信息都一目了然。实体的你与区块链上的你,互相映射。

    『出生』

    你一出生,就被纳入到主链(各大公链通过跨链技术形成的基础链)这样一个体系之中。在这样一个体系中,存在着世界通用的价值评估体系,它会随着你的生命路径,不断自动更新对你个人价值的评估。

    在你诞生的那一刻,主链根据你个人的本体特征,为你加盖了一个时间戳。

    在这个时间戳上,标记着你的性别、父母姓名、分娩情形、出生净重量及具体的出生时间等,并且随机哈希出一个独一无二的钱包地址。这个地址将会记录你一生的数据,每一笔数据都会有具体的确权时间,永远无法篡改。

    钱包在生成之时,系统会自动产生第一笔智能合约激励,因为在你出生的那一刻,慈善链便自动为你捐赠了一笔资产,资产自动进入了你的钱包地址之中。

    在主链这个体系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一条链,从出生到死亡,钱包地址记录了你个人一生的财富,你无法从父母那继承财产,根据“人即货币第二定律”,父母的财产与他们个人生命的一生捆绑在了一起,也只属于父母。因而,慈善机构捐赠的那笔资产,就代替了父母的抚养费,提供你的成长基金,也是你从出生时刻起就天然拥有的一笔财富,也是你生命的初始值。

    此时,在你的人生坐标系中,原点0浮现了出来,而纵坐标上也有对应的数字价值。

    『0~18岁』

    0~18岁期间,你慢慢长大,社会关系网慢慢扩大,人生经历在慢慢积累。

    1岁,你要去医院进行体检。你的体质、你的健康状况、你的药物过敏等情况,也全部被记录在案,在你第一次去医院时所有信息便自动记录在医疗链中,信息公开透明。

    3岁,你进入了幼儿园,开始接受教育,开始学习各种知识,认知这个世界。这时,你的信息会被记录在教育链上,它在督促你的成长。

    12岁,你看上了一双小贵的滑板鞋,你省钱买下了它。而这样的一笔消费,同样也被记载在消费链上,一经生成,不可篡改。

    16岁,你在上学之余,去咖啡店打工兼职,你获得了一笔笔小报酬。这些数据信息被收入消费链上的hash值刻录,报酬也进入到你的钱包地址之中,成为了你自己的财富。

    而所有的这些公链和侧链,包括教育链、消费链、医疗链、生产链……最后都会连接起来。

    这个阶段,在你的人生坐标系中,横坐标上的生命时间慢慢拉长,而纵坐标上的数字价值也因为你人生路径上的各种教育成长、消费收入,在小幅度地波动增长着。

    『18岁』

    18岁时,根据价值评估体系,你达到了用自己的信用做背书发行个人Token的标准。

    这时候,主链上已经有了从你出生到18岁之间的诸多信息,记录了你的过去。

    信息被刻在区块链上的你,直接向去中心化的交易所提交个人申请,并撰写自己未来人生的计划白皮书。你在白皮书上简洁明了地阐述清楚你的职业规划,打算从事什么职业,个人能力能解决什么问题,又将采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共发行多少产量Token(相当于属于自己的货币),如是等等。

    最终,这份信息被提交到一个DPoS机制的评审会进行审核。

    在去中心化的共识机制下,市场运用算法和智能匹配,选出了DPoS评审委员,评审委员通过你映射在区块链之上的18岁之前的人生路径对你进行估值,根据“人即货币第一定律”,评审委员会必须确定你发行的Token的价格为多少,总量是否合理。最后,经过统一的审核评判标准,你的申请将被批准。

    从此之后,你可以用自己的Token来募集生产资料去实现自己的想法,不需要被任何人类社会组织结构剥削和胁迫而使用法币,所有的价值,应该都是基于人和人、人和机器、机器和机器之间形成的共识,通过算法予以确认。

    而在你一生的坐标体系中,在18岁那年,你的个人数字价值可能因为你人生早期的努力,现在发行了Token而陡增。

    个人货币发行流程

    『18~50岁』

    18岁之后,你已经发行了自己的货币Token,可以和别人进行交易。

    Token是你最重要的数据载体,也是你个人价值的量化反映,因你个人价值变化而变化。

    如果有人认为你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年青人,他可以成为你的天使,持有你的货币Token,根据“人即货币第二定律”来确定你的价值。

    所有人的Token面向世界公开,通过估值,可以在全球去中心化交易平台进行不同操作。当对方对你持看涨态度,也就是相信你会升值时,对方选择做多,买入你的Token;当持看跌态度,觉得你个人价值会下跌时,对方会选择做空。反之,你对别人也同理。

    在主链体系中,你无需再额外开户、填写提交个人信息,因为你所有的信息都已经被记录在了独属于你的那条主链中,你就是信息;也无需再通过投资中介委托操作,因为区块链系统是去中心化的,没有第三方中介,所有的操作都按照智能合约直接进行。

    而在你Token开放、竞价成交过程中,全球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可能会选择类似于股市的集合竞价原则,根据申报者价格、时间优先原则,系统自动进行配对,撮合买卖交易。

    同样在结算清算过程中,不同于深交所的两级清算,由于区块链实现了去中心化、无第三方券商中介的操作,全球通用的主链体系可以实现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即时清算。这个时候,你不再为区块链的并发量担心了。

    你的一生都与货币融合在一起。

    18岁之后,你收获爱情、成立家庭,家庭链记录着你为人夫妇、为人父母的表现;你投入工作、建立事业,事业链记载着你所有的事业信息……而这些,全部映射在系统对你的价值评估中,也反映在你的Token中。你的一切行为都会影响到你的币值高低,影响别人买卖与否,而反过来,Token被持有与否、币值如何也会影响到你个人的生活。

    在18~50岁这个阶段,你迎来了你个人数字价值的高速发展期,价值持续波动上升着。

    『50~100岁』

    50岁之后,你的数字价值在达到峰值后,进入了成熟期。

    你生活在这样一条光明主链上,你可以看到别人公布的价值信息,别人也可以看出你的价值,你开始习惯于通过货币数字去理解别人的一切。

    币值评分系统主导了你的生活,也左右了你的社交关系。在这个社会,物质利益关系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如个人Token价值达亿万人民币的高价值者会受人热捧,而个人Token价值只有0.01元的低币值者则成为“无用之人”,这是一个无效的钱包地址。

    60岁,事业与生活都达到人生巅峰的你,在众人吹嘘讨好中日益膨胀迷失本心,一个不慎贪污受贿。信息被记录在了区块链上,系统对你的价值评估下降,而因你的信誉受损,众人与你交易、持有你的Token的意愿也下降,Token市值也受到了影响。

    60岁后,随着年龄见老,你的身体机能下降,生活也像引擎老化那般失去活力,而反映在区块链之上的你的所有数据也在弱化,不再像黑马般热血蓬勃。建立在你价值之上的交易在减少,你的个人价值在某个程度上也已经停滞,市场对你持观望态度,不再一味看涨。

    在这个阶段,你的生命时间轴还在继续,而数字价值在稳定成熟后、缓慢走向衰落。

    『100岁:死亡』

    100岁,你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而你所拥有的价值,也一切归零。

    区块链系统为你设定了一个智能合约,当触发了条件时合约自动执行。

    就像从你出生那一刻起,系统自动为你生成了一个钱包地址,并且慈善机构自动为你捐赠了一笔资产一样,在你死亡的那一刻,智能合约通过自动状态机判定当前状态,自动判断到了“你死亡”这一触发条件,自动销毁承载了你一生的价值财富的钱包地址。

    人即货币,主链记录了你一生的轨迹,钱包地址承载了你一生的价值。当你出现在别人面前,无需第三方证明评估,“你值多少钱”在区块链体系中一目了然,你就是衡量标的。

    最后,主链在为你加盖完最后一个时间戳之后,自动断开,所有数据全部沉底。

    而在你的人生坐标系中,你的生命时间也截止了,数字价值也与横轴相交,归0。

    05.

    黑暗世界仍然存在

    以上所描述的场景,建立在我们生活在光明世界的主链的基础之上,这条主链全球通用,记录着合法世界的公开数据,但这并非世界的全部。

    而在这主链之外,在另一个世界,有着许许多多暗链,每一条链背后都是一些不为人知的黑暗场景。

    就像互联网一样,人类社会还有一个暗网,但区块链时代的暗网将比现在更发达,这与区块链第一大应用比特币有关,也和区块链的基因有关。

    有光明就有黑暗,两者互为孪生,区块链世界也不例外。

    在合法的主链上,人的所有信息都被记录在区块链上,不可篡改、可以溯源。那是城面之上的世界。

    而在地层之下的世界,是区块链的暗世界,那里隐藏着毒品、黑市武器交易、儿童贩卖……作为价值互联网的另一个维度存在,暗黑世界于普通人而言,遥不可及,又触手可及。

    这个世界各种超越法律和道德的行为畅行无阻,匿名化使得访问者在上面不会留下任何痕迹,Tor的升级版是构建暗网的基石。这个世界运行的货币是暗黑币,它是利用混币技术合成的绝对匿名钱包,与比特币的的可溯源完全相反,这里面运行的货币才是真正的加密货币。

    结语

    人即货币,度量一切

    你出生的那一刻,系统为你标识了一个“1”,而在你死亡那一刻,系统又自动将你归“0”。

    当一切都变得数据化,货币自动为人计算价值,人也可以作为衡量价值的一种标的物。

    人类在碳基文明向硅基文明的变迁过程中,终将经历一个痛苦的变化过程,经历一个看破谎言、戳穿虚伪、碾平组织结构的巨大的历史进程。而在“人即货币”这个过程中,Token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化的货币,更是铲平人类社会结构的最效率的工具。当然,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人性湮没的影子,变好变坏,一切都是未知之数。

    “人即货币”在光明世界的主链运行,这条主链全球贯通,千枝百蔓,主宰着整个合法世界。在主链之外,还有着许许多多的暗链,每一条链都被算法层层加密,任何暗黑行为都被裹上了一层不透光的黑布,并且匿名,谁也难以知晓,它们自命为中本聪的信徒。

    我们无法得知暗黑之链的来龙去脉,然在我们生活的光明世界的主链里,人即货币,度量一切。

    学习的重要性

    好了,穿越完毕,回到现在。既然区块链时代已经朝我们扑面而来,且已经成为或者会渐渐改变社会乃至改变整个人类命运。那么,深处这个变革激荡的时代,我们该怎么办。除了努力学习,我们别无办法。区块链时代进步太快,不学习就会被淘汰。我可以给大家简单展示一下区块链领域的一些专有名词,大家就可以看到这个行业其实已经发展得很快很快了,未来只会更快。因此,我给大家要说的一句话是,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好了,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感谢各位同学的聆听。大家后续有兴趣向我进一步深入了解区块链以及金融科技的朋友,可以扫码关注一下。谢谢大家。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区块链技术讲座培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jhu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