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与队友陪伴徐师傅参加这个学期第一次的羽毛球训练。整个过程就是“焦虑”两个字。
周六,老妈得吃徐师傅要去打球,便慌着做饭了,5点半饭上桌了,如何喊不来,左等右等总算来到饭桌前。吃完饭,徐师傅回到卧室坐在书桌前,怎么都不想换衣服去打球。最终到了6点35才开始换衣服,我给她拿的是运动短裤,她说短裤冷要换长裤,并声称“那是你以为”,关上门。一会儿,“运动短裤拿过来”,暂告一段落。
出门了,她说都已经6点半了,都已经晚了。我拉着她的的拖着她朝羽毛球馆走。
到了球馆,同学们已跑完,开始热身了,但也有两个孩子正绕着球场跑。她自觉加入了跑圈,两圈下来,人开始活跃了,脸上的表情变得柔和了。我坐在看台,每次经过,都热烈地给她比划“OK”。心情不错~运动能分泌多巴安,果然。
接下来,跳绳——
这群孩子里有的能双摇跳,长期坚持的仍是那些,也来了一些新面孔。
徐师拿起绳子跳,也能连贯不断了,一口气跳了98个1分钟,老师让报数时,她说没数。
第2个一分钟,她跳的明显不如第1次,这次我也没数,教练问到她,依然是没数(后来想到是她数错了,怕说错,就直接说没数)
第3个一分钟,这次她鞋带松了,没跳成,当老师问时依然是“没数”。
估计教练内心是崩溃的。
开始分组学习了,乐子说会被分到基础组,最后是在中级组。
练习站立挥拍+跳挥,练习没有问题,被教练纠正了几次。
乐子没有偷懒,这一点值得肯定。
但是,在实战训练时,她动作的不规范完全暴露了,老师纠正几次后,只得摇摇头……接着给下一位同学发球。
这一切被我看在眼里,着急的走到队友身边,他不着意的看手机。
我开始向他唠叨:
乐子学习羽毛球两年了,一直卡在这里没有进步,也正因为如此,她体会不到打球的乐趣。
你别看手机了,你看看她的动作帮她分析分析,问题在哪儿。
羽毛球训练有一周三次、一周两次,我们是一周一次,好比一个月只相当于别人一周的量,肯定没法比。
回去了,你多陪乐子练球。
乐子的训练情况可以反映出她课堂情况。
“你说她就这么笨!”
队友怒不可遏的喷出这句话
沉默……
我心中翻江倒海……一开始愤怒,然后有一点儿泄气。
这个时候,休息时间到了,队友气冲冲地起身向教练走去。远远的看去,教练比划着动作,反复讲解。乐子走过来,喝水问我她爸在干啥,我说“与教练探讨如何纠正你的动作。”
训练结束了,我们俩鼓励乐子与她的小伙伴练练球,两个小朋友打球,我俩站在场边一脸的严肃,她俩也丝毫感觉不到球的乐趣,氛围尴尬,两人几乎都是在发球、捡球、发球……一会儿,就听到“要关灯了”,我们只好草草收场,上楼梯时,小伙伴的妈妈等不及也走来了,说“在外面等久,也不见出来”。
我们仨走出训练馆,习惯性的往回走。
……
我:练习打球,应该放松,才能打好。
乐子:你们两个在那儿看着,能打好吗?
……
走到路口快到楼下。
乐子反问道“现在回去?”
我们仨只好转方向,沿着干道走……
“到哪儿?”队友问。
“朝前走,走哪儿算哪儿”我说
又走了一段儿。
“到哪儿?”乐子问
“你说到哪儿?”我回答
不语。
只能沿着这路绕一圈回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