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看《我的前半生》时,罗子君的妈妈薛甄珠也是非常“吸睛”的。一开始她是非常讨人嫌的,可是看到后来,我们又觉得其实她人并不坏,毕竟她一个人带大两个女儿也不容易。
可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罗子君的婚姻,就会发现,罗子君的妈妈在这一场婚姻中,起了很大的副作用。
1、错误的爱情观
剧情一开始,32岁的罗子君是每个女人都羡慕的对象。
不用工作,有年薪百万的老公;不用做家务,有一个住家保姆。正如她说的,她可能需要对抗的,就是日益衰老的皮肤。
面对这样的婚姻,罗子君的妈妈是非常赞同的。
所以,她经常数落自己的小女儿罗子群,说,有感情有什么用呢?你看看你过的是什么日子?还不如趁早离了。
而此时的罗子君也会以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孔,教育自己的妹妹。
在她们眼里,罗子君这样的婚姻才能叫做婚姻。
罗子群在这样的观点之下,非常痛苦,所以才会对婚姻失望,所以才会出轨,逃避婚姻。
后来,罗子君离婚遇见老金。
其实大家都能看得出来,老金并不适合罗子君,可是当罗子君的妈妈知道他条件不长期饭票错之后,一味地撮合他俩。
因为她觉得,感情不重要,经济基础才是最重要的。
薛甄珠的爱情观也无可厚非,毕竟她是穷日子里过怕了,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有一个幸福的归宿。
但是,这应该在女儿结婚之前说清楚,鼓励她们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对象。
而不是在婚后,各种抱怨和指责。
本来罗子群的婚姻已经够难了,再加上她的挑唆,她的婚姻真的很难继续。
薛甄珠对物质的一味追求,强化了罗子君的观点,让她觉得自己的婚姻没有问题,所以才没有及时反省,以致走到离婚的结局。
2、错误的金钱观
陈俊生对罗子君的厌烦,其实有一小部分因素在她母亲身上。
婚后,薛甄珠把陈俊生当成她家的“钱袋子”,每当罗子群遇到困难,就会找陈俊生借钱,而且还是借钱不还的那种。
甚至还几次,都是背着罗子君向陈俊生借钱。
即便年入百万,但是家里养着全职太太,再加上娘家这个“无底洞”,相信不管谁,都会有些不愉快吧。
没有离婚时,薛甄珠每次去女儿家,不是拿这个,就是拿那个,反正每次都要顺手牵羊地捎点东西回去,见钱眼开的样子就连家里的保姆都看不下去。
陈俊生出轨,罗子君要离婚,薛甄珠想的不是自己的女儿怎么办,而是想着不要让女儿把这个“长期饭票”拱手让给别人。
可以说,薛甄珠是用语言和行动认可并支持子君做什么也不会的金丝雀。
因为什么也不用干就能过上人人羡慕的有钱人生活,还能顺带让家里沾点好处,有这样的好事,谁还愿意用劳动去换取金钱呢?
可是现实生活中,会像子群说的:家庭主妇没有越过越好的,只有越过越悲哀,两手一摊,什么都不会,苦日子都在后面。
追求金钱不能说有错,但是我们要用自己的价值去换取金钱,而不是坐享其成。
当你没有创造价值的能力,那么你也就没有人生话语权。
3、错误的价值观
罗子君还没有签字离婚,薛甄珠就委托唐晶帮子君找个有钱男人,说对方有没有孩子都没关系,只要能让子君继续做个“金丝雀”就行。
罗子君跟贺涵相爱,薛甄珠对唐晶说:你那么有钱,没有贺涵还能找到更好的。可是罗子君没了贺涵,就找不到更好的了。
唐晶对她说,我所有的一切,都是靠我自己努力得来的。
再看看,陈俊生出轨之后,薛甄珠跑到公司里大闹。
跟罗子君疑神疑鬼地去陈俊生公司大闹的样子是一样的。
薛甄珠穿着高跟鞋去百老汇跳舞,为的不就是找一个有钱人做老伴吗?
如果,罗子君结婚时,她能够跟女儿说不要放弃找工作,不要失去自我价值,不要去做金丝雀,也许罗子君还不会那么放心地做全职太太。
如果,在罗子君只知道享受生活时,她能够多劝劝她,让她关心和信任自己的老公,而不是一味地把陈俊生当成“长期饭票”,也许罗子君那样疑神疑鬼,只知道胡闹。
如果,她能够告诉罗子君,一个女人真正的幸福,不是依靠男人,而是靠自己的努力,也许罗子君能够清醒得早一点。
一个母亲的“三观”,深刻地影响着子女的“三观”。
罗子君的婚姻悲剧,跟母亲错误的“三观”脱不了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