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13930/b1b77bcc2625479f.jpeg)
作者是糗事百科的创始人也是出身腾讯系的产品人。
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都是产品类书籍中最畅销的,可以说放到现在也还是很有借鉴意义。
全书目录
- 从概念开始
- 概念2.0
- 过滤
- 获得投资
- 把概念变成图纸
- 关注用户体验
- 管理项目
- 检查与处理
- 网站分析
- 拉动
- 持续更新
- 优雅降级
- 竞争情报
第一章 从概念开始
![](https://img.haomeiwen.com/i1113930/605f138f9804ddf4.jpeg)
(一)作品创作的6个步骤
- 概念:用户价值在哪里?满足了什么样的需求,比如QQ满足了沟通的需求。
- 形式:产品的形态,比如邮件和即时通讯都是满足通讯的需求,但形式却大相径庭。
- 风格:产品需要有定位,比如QQ偏娱乐化,Google Talk则偏平实。
- 结构:信息架构和人机交互。
- 工艺:技术研发和项目管理
- 外观:GUI设计
Q:为什么说产品需要“从概念开始”?
A:用户的需求是逐一衍生出来的。比如用户需要沟通,则最初产生了邮件的形式。用户需要在沟通的同时分享文件,于是催生出了邮件附件,即时传文件的产品特性。这些需求是叠加在沟通需求上的,并不能单独成为一款产品。
启迪:形式是产品概念的上层建筑,不能在没有搞清用户需求的基本上就直接从形式开始。
(二) 不要重复发明轮子
我们这个星球有六十亿个白痴,生活在几千个聪明的不得了的突变物种设计的文明里 --《呆伯特法则》斯考特.亚当斯
重新发明轮子主要有两个问题:
1. 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发明出来
2. 重复发明没有价值
成功的模仿者们,所做的并不仅仅是模仿,还有创新。
比如美国一直走在互联网前沿,但由于语言障碍、文化政治差异,是的中国有机会涌现出自己的亚马逊,谷歌,脸书。
中国从韩国引入的有虚拟形象、装扮网上空间、知识搜索等、网游模式等。
中国从日本引入的有手机增值业务,SP服务等。
Q: 既然是模仿,复印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创新?
A: 模仿是一种逆向工程,需要对产品进行研究,揣测到底满足了哪些需求和信息处理流程。互联网产品的体验是有限的,更多的则在云端进行。比如运营工作,一个电商网站怎么样进行类目运营、卖家培养、促销活动、客服仲裁都是需要自己创新补全的。本身产品在完成过程中就自己实现了创新。
(三)已经实现的概念,我还能拿加入竞争吗?
需要注意两个重点:
1. 创造用户价值第一
2. 能看到竞争对手的不足并做的比他们好
想要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做到理念领先,为人民服务是最最基础的理念,同时还要有在具体领域超越对手的概念。
- 原创概念怎么来的?
- 第一类是受到现有产品的启发,对既有概念进行了转换,比如线下书店行得通,线上书店也应该行的通
- 出于自身需求捕捉到了其他人的需求,比如basecamp的诞生
- 预见用户需求的变化,比如四十年前阿伦.凯设想出笔记本电脑的原型
第二章 概念2.0
(一) Twitter的蓝海
Web2.0时代如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如何开创蓝海:同时追求差异化和低成本,从而实现价值创新。
差异化:做服务,控制独特的数据源,适配更多的设备
低成本:用户作为共同的开发者,并且追求轻量化
敲黑板!!
蓝海战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一款产品能不能再市场的蓝海时段达到理想的用户规模和筑起足够高的壁垒!
Twitter基于博客的创新是典型的价值创新,集成了信息的发布、聚合、评论和传播,使得信息平台变得简单和易用。
在Twitter之后市场上出现了非常多的克隆品,但已经在蓝海时段圈住了足够用户,成为了不可取代的应用。
同样的,控制蓝海时段的开启时间也非常的重要,典型的是苹果的AppStore。
由于乔布斯对完美的执着,苹果商店开启的时间晚于iPhone的发售时间8个月。这种新型的模式发布之后,迅速占领了市场,而竞争对手追赶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硬件不统一,开发套装不够强大,开发者社区不稳定等缺点时已经望尘莫及,眼睁睁地看着苹果商店形成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
(二)当软件变成服务(Gmail的故事)
服务的进化史:
286时代的软盘-->386时代的光盘-->互联网时代的下载和虚拟光驱-->GoogleDocs(云)
Gmail时代替换了我们经常用的Outlook,即便有Hotmail等很多在线邮箱,但他们的速度和操作效率都比不上邮件客户端软件。Gmail创新的Ajax(异步加载),提供了更高的操作效率和易用性,同时GoogleDocs的出现解决了存储的问题。
(三)进化到2.0时代的我(UGC)
从生活出发,作者在发现博客运营始终写不过Keso、木子美这些牛人时思考不能让更多的人来帮他创作,在看过QDB之后--用户发表内容、用户审核内容、用户投票筛选内容做了糗事百科。
(四)正确理解低成本(wiki和糗百的例子)
Wiki维基百科是用户维护的百科全书,如果雇佣专业编辑,成本极高。再以糗百为例,想要实现一套类似QDB的用户审核系统,研发成本高于没有审核系统的整个网站。一次投入代替N个编辑7X24轮班审核的工作,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随着UGC越来越普遍,主编审稿的方式变得不再试用,举报系统开始变得流行。举报系统类似真实世界中的警察,不可能有足够多的警察监视所有人的一举一动。网站的员工无法有效管理海量用户,举报系统就非常有必要。
第三章 过滤
**(一)商业模式画布 **
过滤就是从概念出发,系统地审视这个概念的完整商业模式。 这是个九宫图,9个概念,其实就是回答9个问题。
有兴趣的可以搜索 Business Model Canvas,下面把这9个问题罗列一下:
- 客户细分:哪些用户可以通过产品收益?用户画像?
- 价值主张:这个产品概可以为它的目标用户带来什么价值?
- 渠道途径:产品实现的价值如何传递给用户?
- 客户关系:如何建立和维护产品和每个用户之间的关系
- 收入来源:能获得收入吗?
- 核心资源:实现这个产品概念,有哪些核心资源是一件具备的,哪些是欠缺的?
- 关键任务:需要完成哪些关键任务?
- 重要合作:需要外部的合作伙伴吗?
- 成本结构:上述问题涉及哪些成本?
(二) 先有目标用户还是先有为用户服务的电子
先采用“朋友测试法”来判断一个概念是否在现实中有需求。
如果能通过朋友测试法,那么尝试最小化可行产品(mvp)进行更大范围的验证。
某类产品的普及率高并不代表立即去做这件事情就能获得很多用户,还需要关注这类产品的集中度。比如在即时通信行业,目前的集中度非常高,在有没有实现即时通讯软件之间的互联互通之前,马太效应决定了哪家的用户数最大哪家的吸引力就越大,一个新的即时通信产品很难抢到增量网民,也很难转化存量网民,而网络论坛这个细分市场的集中度就比较低,不同兴趣的用户会聚集成无数个群组,新产品容易生存,但用户规模的天花板低。
(三) 这个产品概念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它被实践过嘛?
略
(四) 概念已经弄明白了,为什么还要寻找概念的原始出处?
因为不只是参考竞品,还需要看清产品的核心,比如知乎、知道这样的社区核心就是:“由用户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形成一个知识库,进而提供搜索”。
(五)为什么可以向个人用户收费
传统的产业划分是:农业 - 工业 - 服务业。在1970年的著作《未来的冲击》里又提出了: 制造业 - 服务业 - 体验业 。 “如果你在为物品和有形的东西收费,那么你所从事的就是商品业。如果你为自己开展的活动收费,那么你所从事的就是服务业。只有当你为消费者和你在一起的时间收费时,你才算进入了体验业”
而网络游戏则是当今非常典型的体验经济,现在的商业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按游戏时间收费,如WOW之类。一种是按道具收费,比如LOL之类。
(六) 为什么可以向企业用户收费
企业最基本的需求就是通过一些媒体渠道向潜在用户传递一些信息,让用户来使用企业的产品,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就是广告。
从广告形式上看,互联网广告可以分为搜索广告、展示类广告、分类广告、引导广告、电子邮件广告等五类。
-
搜索广告典型的是搜索关键字出现的广告(比如著名的莆田系医院)和根据上下文在内容页展示的广告(典型的Google Adsense),投放小广告便可以获得现金流。
-
展示类广告可以细分的如横幅广告、富媒体广告、视频广告、赞助广告。这些一般都是在影响力比较大的媒体渠道投放。
-
分类广告是指投放在分类目录中的广告,比如百姓网等。
-
引导广告典型的是豆瓣,通过豆瓣到第三方网站进行购买,比如亚马逊、当当之类,豆瓣就可以获得引导分成
-
电子邮件广告 通过JS在邮件中插入广告主广告
(七) 能否成为现金牛或平台?产品在公司的战略布局中处于什么位置?
什么是现金牛产品?
这个概念来自波士顿矩阵(BCG Matrix),现金牛产品是指利润率超高的产品,并且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很大比例,比如魔兽世界,一度占据九城90%的收入,曾经是九城最重要的现金牛。
什么是平台产品?
业界有人戏称,“在QQ上插根扁担都能开花”。所谓平台,就是能摆放东西的平面。所谓平台产品,就是能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拉动其他产品的产品。平台产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拉动能力,往往是一家公司的基石。
导入用户数 = 平台产品的活跃用户数 * 转化率 * 拉动时长
平台产品的用户数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即时转化率再高,被拉动的产品能够获得的导入用户数还是有限的,所以它的用户数是第一个关键指标。一般情况下,用户规模是否会变得很大,要看这款产品有没有满足用户的强需求和频发需求。
移动通信则是典型的强需求,比如现代人不带手机就会变得缺乏安全感。
安全需求是在马斯洛需求理论是仅此于生理需求的基本需求。频发需求以为这用户会经常使用该产品,这对养成用户的使用习惯,提升用户忠诚度都是很有帮助的,比如一个用户用惯了iOS的操作界面,他就很难更换到android。
那么那些产品迎合了用户的强需求和频发需求?依次是即时通讯、社交网络、娱乐、电子邮件、游戏,这些领域中的代表性平台产品分别是QQ、FB、Youtube、Gmail和QQ游戏。
(八) 我所负责的产品类型,与我个人的职业发展或公司发展有什么联系?
平台产品和现金牛产品是稀缺资源,如果不是核心产品是给产品经理很大的成长空间和自由度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