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唐诗风流——唐诗的源流。

唐诗风流——唐诗的源流。

作者: 岑中月归 | 来源:发表于2020-08-07 10:24 被阅读0次

   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哪一朝哪一代的文化达到唐朝这样鼎盛。在传统历史上,向来文学与政治是对立的,文学要活泼,要不断地闹腾,才会不断焕发更新更高的艺术水平。而社会动荡往往是为文学提供最大的创作空间。往大了讲历来王朝更迭或军阀混战,都催生出名流千古的文学作品。往小了说因个人的命运寒蹇不遇,也催生了不知多少的文采风流。总之,文学的进步是与社会环境不可分割的。政治是要社会稳定。这自然二者就存在根本上的对立关系。

唯有唐朝,以包罗乾坤的气概,在太平盛世仍孕育出古典文学的巅峰——唐诗。

毋庸置疑,唐诗的成就与唐王朝的统治阶级是不可分割的。上层的文化包容胸怀态度,对国民的自信自强就起着极大的引导鼓舞作用。于是唐诗的气象上就自然而然显露出大气蓬勃,这一点,在盛唐时期尤为明显。即便到晚唐的复杂社会环境,也仍有不少盛唐气象的诗句。如著名的诗风幽晦缠绵的李贺,也有“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壮语。唐诗铸就的文化摇篮,持续不断地在影响后来的文人墨客。在唐之后的宋朝,诗歌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唐朝,还分出一枝孕育出了宋词。唐诗宋词,成了骄傲的文化双壁。

论说唐诗,自然是免不了要追溯源头的。中国的诗歌历史悠久,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再到魏晋风流的阮(阮籍)嵇(嵇康)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后来初唐诗坛重要诗人陈子昂主张的风骨便是只取魏晋风流。

我们要知道,中国文化历来是自上而下的建设,因此统治阶层的态度是直接影响社会意识的,所以屈原陶渊明才显得弥足珍贵。

唐诗是幸运的,从初唐最高统治者唐高祖唐太宗和到开元盛世的政府最高行政长官的宰相张说张九龄,都是爱好诗歌的,尽管水平高低不同,风格取向各异,但总的来说,是给了诗歌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这期间,更有初唐四杰,有陈子昂这样不朽功勋的诗人。尤其张九龄张说这二位宰相诗人,更是功不可没。

任何伟大的艺术诞生之前,必然都是要经历巨大的痛苦和等待的,孟夫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唐诗也可亦作如是观。

在唐诗之前,诗坛可谓是一片黑暗浑浊,充斥期间的,是所谓的宫体诗,所谓宫体诗,乃是以“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闻一多《宫体诗的救赎》),闻一多先生更具体地说明宫体诗是个有历史性的名词,是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是的东宫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艳情诗。而这期间,正是谢眺已死陈子昂未生。这期间的主流,便是追求音律的创造和内容的浮糜。闻一多先生直指这期间的所谓诗人犯下的罪。

让我们看看是怎样的堕落吧!

“上客徒留目,不见正横陈。”(鲍泉《敬酬刘长史咏名士悦倾城》)

“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李义府《堂词》)

“长筵广未同,上客娇难逼。还杯了不顾,回身正颜色。”(高爽《咏酌酒人》)

……

可以了。在一个充斥着大量的这样的诗篇的时代,其社会风气自然也可想见了。

这是诗的悲哀。

但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堕落到了尽头,转机也就来了。在经历了痛苦的等待和黑暗的煎熬,终于出现了曙光,而此后这一缕光便不断扩大,不断投射,直至闪耀整个盛唐的天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诗风流——唐诗的源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oz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