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我想去那个美的令人窒息的唐代,去领略最浪漫醉唐诗。

在唐诗里,我遇见过风流才子,“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他们将低回的情语化成绵绵的诗行。我遇到过多情红颜,“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他们明知相思无益,却仍然强颜欢笑。我还遇到过勇敢的将士,黄沙中凛冽的寒风,边境上冲锋的号角,金戈铁马下,有将士的忠烈,也有士兵的冤魂……
走进那个地方你可以细细体味唐代人那凄美的爱情故事。
张爱玲曾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想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也许偶遇的刹那,生命正艳如桃花。世间爱情的结局也许有千差万别,但所有爱情的开篇都同样美丽,一切的浪漫或许都源于初见时的惊喜。有人说,爱情是种化学物质,当两个人凝望对方的眼睛长达三秒后,空气里的分子结构就会发生改变,爱情也由此诞生。这一说法并没有什么确实的科学考证,但故事的甜美却令这一理论神采飞扬。或许爱情和人生四季一样,也需要经历悲欢离合的基调,品味苦辣酸甜的段落。而在这爱情的四季中,如果把热恋比喻为躁动的盛夏,那么人生的初次相逢就犹如早春的桃花,鲜艳却带着柔媚,矜持与羞涩。
大概诗人崔护与那个姑娘相遇的刹那,生命正艳如桃花。在那年清明节的午后,刚刚名落孙山的崔护独自出城踏青,长安南郊的春天草木繁盛,艳阳高照,桃花朵朵。一望无边的春天里弥漫着融融的暖意,随着漫步中,崔护忽觉口渴,恰好行至一户农家门外,便轻叩柴扉,讨一杯水喝。门里传来姑娘轻柔的询问,“谁呀?”崔护说“我是崔护,路过此处想讨杯水喝。”农庄的大门徐徐地拉开,两颗年轻的心便在明媚的春光中浪漫地邂逅了。为此崔护曾在《题都城南北》中写道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然而崔护的诗写完了,但故事并没有结束。唐代人用自己特有的浪漫情怀,为其编排了续集。原来,去年崔护走后,桃花姑娘便开始郁郁不乐,不吃不喝没几天便把自己折腾死了。崔护听后便开始不断呼唤姑娘,结果这感天动地的痛哭,竟真的令姑娘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我喜欢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有无限可能,可以让有情人终成眷属。
作家沈从文曾经这样描绘自己与张兆和的爱情。“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运,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在最好的岁月里遇见那些该遇见的。席慕容说她愿意化成一棵开花的树,长在爱情必经的路旁。于是,那些正当年华的人,每当走进一树树的桃花,都深深地记得,要认真收获人生美艳的刹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