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一在大山深处上班的生活,总是枯燥和无聊的,没有太多的人跟他聊天,没有城市的种种灯红酒绿,只有跟他在一起的十几个一起工作的铁路人,他们都很友好,毕竟就这么小的一个群体。跟韩一一起上班的,都是男同志,因为在这个大山里头,条件这么艰苦,不会有女孩子愿意来到这个地方,大多数都是在靠近城市里的地方,在工区的女性,唯一一个就是工长的妻子,她姓唐,韩一这些年轻年轻人都叫她唐阿姨,唐阿姨是跟着工长一起来到工区的,他们家在这里住十几年,唐阿姨平时就负责食堂,帮忙做饭,她跟工长老家是在同一个地方的,都是四川人,做菜的口味都是偏辣的,按照川菜的做法,每个菜都离不开辣椒,还有各种的香料,贵州这个地方,气候偏湿,吃辣椒可以祛湿,当地的人都会种很多的辣子。韩一是一个东南地方的人,刚开始来到这里,吃得很不习惯,他也吃不了辣,一直让他很苦恼,但是他还是入乡随俗,按照食堂的吃法,怎么做就怎么吃。后来就慢慢习惯了,而且越来越喜欢这里的口味,在韩一的老家,做菜很少会放辣椒,而且口味都是偏甜,来到这里,突然就改变了,他也没有觉得太过于惊讶。
在这个山里的小站,附近都是少数民族的村民,当地的人都叫寨子,从工区的门口往左拐,有一条上山的小路,顺着这条小路走上去,大约几十米,就到了一条水泥的公路,这条公路往山里走就是通往寨子的,进去大约一百多米,就可以到达寨子的村口,那里有两个小卖铺,这就是这个寨子的商店,这里也会有集市,一个星期这里的寨民就会赶集一次,赶集的地方就在靠近商店的那条马路两旁。每次到了赶集的日子,寨民们都会起得很早,只有起得早,你才有得选择,如果起得晚的话,集市里的东西就卖完了,偶尔工区的老师傅也会早起去赶集,买一些吃的用的,食堂没有菜的时候,唐阿姨也会早起去买些肉回来,集市很早,大约6点钟就已经开市了,到了9点钟左右就结束,韩一到这里,从来没有去逛过这里的赶集,因为他没有什么需要买的。直到有一天早晨,食堂里没有米了,要在寨子的集市里买,工长叫韩一上去帮忙扛下来,那时候,是早上的七点半,当韩一去到集市的时候,自己聚了很多人在赶集,他们大多都是骑着摩托车来的,背上都背着一个背篓,背篓是这个地方习惯,村民们上街也习惯背着一个背篓去买东西,买好了就放在背篓里,背篓大多数都差不多,都是用竹子编的,然后再绑两条皮带,跟双肩背包差不多的设计,当地的寨民,他们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这个背篓,无论是去集市,还是去菜地里摘菜,或者是去砍柴,他们都会背着这个背篓去。韩一第一次看见这样的一个东西,觉得很新奇,因为在他的老家,没有见过这个玩意,他想看看这个背篓有多神奇。在他去帮忙扛米的时候,恰巧是用背篓装的,所以韩一可以感受一下一个背篓背在身上的感觉。首先需要有一个人帮忙把背篓给他上肩,然后才能背起来,放几十斤米在他的背上的时候,这个背篓真的不好背,还十分的吃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