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乡情琐忆‖馏干粮化了锅

乡情琐忆‖馏干粮化了锅

作者: 卜祥山 | 来源:发表于2021-06-04 22:38 被阅读0次

记得小时候,散学时老师基本不布置作业,夏天放学早,基本就是“拔草喂猪”,坡里帮不上忙,也就在家搞搞“后勤”。烧烧水,馏馏干粮什么的,那时特别“稀罕”家里有姐姐的,烧水做饭闺女孩子都包了,我不行,就兄弟俩,我是老大,烧水“馏干粮”的同时还得哄孩子。

我家人口少,很早的时候就不用大锅做饭了,那时兴起了一种“自来风”灶台,点上火,不用拉风匣,靠烟筒的“拔劲”不一会儿火苗子就窜上来了。

我家屋后就是大街,大街北面是供销社。是村子的“休闲娱乐中心”。一听到屋后有孩子们吆喝,在家就坐不住了,一心里只想着出去玩,所以干起活来也丢三落四。那时烧水“馏干粮”用的是铝锅子,不是忘了添水就是忘了放干粮,最厉害的时候由于忘了添水“干烧”化了锅底。好在铝锅化了底还能补救,拿到集上,让壶匠镶个锅底又能用了。

记得有一次贪玩,锅也忘了燉在灶台上,直接把笼扇燉在了上面,点火后和爷爷说“你给我看着火,我出去耍耍……”

由于天黑,爷爷也没细看,只管加柴添火,不一会笼扇篦子化了!干粮也漏进了火堆。爷爷上街找我,“你这孩子!馏干粮木座锅,放上个笼扇就散了伙!你回去看看,笼扇烧化了,干粮也烧糊了……”

回家一看,果不其然!心里想着,等俺娘回来一顿“谯”是跑不了!爷爷见我有些害怕说“往后干活仔细着点,白那么“粗拉”……白害怕,恁娘回来,我就说是我烧火烧化的……”。

一时间,感觉爷爷真伟大!真男人!有担当,能“抗事”!

有时候“崇拜”之情,发于一瞬,止于一生。

(寿光老卜支持原创。图片取自网络)

相关文章

  • 乡情琐忆‖馏干粮化了锅

    记得小时候,散学时老师基本不布置作业,夏天放学早,基本就是“拔草喂猪”,坡里帮不上忙,也就在家搞搞“后勤”。烧烧水...

  • 乡情琐忆

    我家向南不远处的地方就是一条长长的堤坝,围着温厚、柔软的沙河水。沿着河坝一直往东走,看着堤坝左侧的风景,由密密麻麻...

  • 乡情琐忆:凉茶

    在我的家乡寿光市,(寿光东南部)把白开水叫“凉茶”。 “凉茶”是土话。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人们在语言交流中,土话、俗...

  • 乡情琐忆‖“开火”

    村北有后埠,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村子筑有圩子墙,后埠就是村庄的天然的屏障,村子有东门、西门,南门,因为有后埠阻挡,所...

  • 乡情琐忆——————吃烟

    在我的老家,把抽烟叫吃烟。我从八九岁就开始偷着吃烟,那时的人们,成盒的香烟吃不起,大多吃烟袋和用写过字的本子纸卷烟...

  • 乡情琐忆——————打狗

    我打小就稀罕狗,我稀罕的不是现在与人“同床共枕”,“成双入对”搂在怀里的宠物狗,而是土生土长的“笨狗”。叫它笨狗不...

  • 乡情琐忆‖“开火”旧事

    小时候“开火”,(分成两队,扔石子土块,模拟战争,冲锋)把小叔的头打破了。他一露头,我正好扔过去一块硬土坷垃,正中...

  • 乡情琐忆‖“小香港”

    八十年代,性如青年,勇敢且叛逆,觉醒且风骚。 邻村老王(当时是小王)提溜着提包去了南方,等到他再回村时,穿衣打扮简...

  • 乡情琐忆:“拿豆虫”

    在我的家乡寿光市,把“豆天蛾”的成虫叫“扑拉蛾子”,把幼虫、蛹叫“豆虫”。 豆虫,主要以豆地为“栖息地”,啃食着高...

  • 乡情琐忆————“汤头”及其他

    汤头 ,是中医术语。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因中药以汤剂居多,因此中药的配方被称作汤头”。 古人喜欢以诗歌的形式来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情琐忆‖馏干粮化了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ufe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