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鲁贝(Roubaix)这座城
我就读的法国高商EDHEC是一座百年老校,在全法精英商校里排名前三,金融专业更是获得过全球排名第一的荣誉,在法国和欧洲都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力,然而学校总部坐落的城市鲁贝,今日却得了个尴尬的标签 “ 法国最贫的城市 ”,很多中国留学生开玩笑说,要是早知道鲁贝的负面名声,就宁可选所差点的其他法国商校了。更夸张的是,去年鲁贝政府放出了几套年久失修的老别墅,标价1欧元,也竟然无人问津,卖不出去!

鲁贝这座法国北方靠近比利时的城市,当年是尼德兰地区的一个重要工业中心,尤其是它的纺织业,单单蕾丝工厂就一座挨着一座的开工接单,其他的配套设施和商业也繁盛地展开,今天鲁贝老城片区的房子和建筑仍然看得出当年富足的样子,大教堂,市政厅,火车站,美术馆,学校,样样气派都仍在;居民房子之大花园之美,根本就是过去富人阶层的配置,也仍有一些富人现在还住在这些房子里;法国的穆里埃大家族就出自这里,现在根据地也仍坚守在此。当年靠纺织业起家的富裕家族,后来大部分随着产业衰退要么没落要么离开,能挺过来的毕竟是少数。

城市的命运也就跟着一起一落了。今天有大量的外来移民和贫困民众住在鲁贝,靠着政府救济金过日子,甚至有一大片区域成了穆斯林的聚集区,街上人口的样貌,商店里的清真食品,每天清真寺的祷告钟声,仿佛错入了北非的城市。

(二)公共艺术文化丰富活跃
很神奇的是,尽管经济的周期潮涨潮落,鲁贝的文化和艺术却一直有着摧不毁的生命力,“生活都那么苟且了哪里还可能有诗和远方?”,这样的定论或许得打个问号。我对鲁贝的文化艺术认识开始来自于我的艺术管理课程老师克里斯朵夫,他之前当过剧院的院长,法国文化部的要职,里尔市的文化部长,如今全心全意为这个没落的鲁贝市的文化传承创新而奔波。我们昵称克里斯朵夫是法国北方一霸,因为没有他不认识的艺术文化圈的vip人物,也因此我们跟着他拜访参观歌剧院,博物馆,国家演奏团,艺术高校,公众文化空间,他带领我们探讨公共文化艺术的价值和创新。在这个法国老师身上,学生们都不由自主地感受到一股对人文精神追求的力量,和功名利禄不一样的一种东西,直击人心。

如果金钱或出身已经残酷地区别了人与人的阶层,公共文化艺术这根稻草还能不能尽可能公平地伸向所有民众,不管穷和富,都能接触到它的滋养呢。法国民众和政府及商业组织对文化领域的重视和支持在世界上大概数一数二,虽然这些年财务越来越不充裕,大家纷纷喊穷,这也倒逼了各公共艺术文化馆开始寻求创新来吸引观众。

鲁贝有一座旧的游泳馆,现在被改造成了美术馆,名字就叫“游泳池美术馆”,现场参观的体验是又像来观摩游泳比赛,因为基本的构架还保留不变,又像徜徉在艺术品的海洋,是一项深受观众好评的创举;就在游泳池美术馆的旁边,有一个对旧工厂改造的时尚中心,里面进驻了各大设计师品牌,也算是对过去纺织业辉煌的传承和创新;鲁贝市一年一度举办艺术家集市之夜,这在圈内算个艺术盛会,艺术家们聚集到一起带着灵感和工具,24小时不休不息地进行创作,所有公众可以前来观看创作过程也可以直接买下作品,独一无二的原创。

(三)鲜为人知的鲁贝艺术家们
鲁贝还聚集着众多法国和比利时的艺术家,他们之间自然地形成了一个艺术家圈子,名声还不小,叫鲁贝派艺术家。因为好奇,我特意去拜访了多位艺术家。联系这些艺术家刚开始,我就写个邮件或者发给短信,对他们来说我就是一个陌生人!然而他们都非常友好地回复,热情欢迎我去参观工作室,没有架子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后来,就有了拜访他们工作室的经历。

拜访一位老艺术家,他的工作室在他家车库,环境很简陋,是个忘我的画家,作品和颜料工具摆满了两层空间,我发现他走路有点问题,后来得知原来是眼睛快盲了!“画画用的是心和感觉,眼睛不太重要的。” 他的画风有点超现实主义,画面颜色饱满艳丽,虽然他一上来就说自己讨厌毕加索,但是一会儿又承认自己不自觉地受毕加索影响。后来去他家喝咖啡,就在工作室旁边,一进门,眼前的一片墙上面挂满了各种样式的黑色帽子,大概不下五十顶,都是他太太的收藏。问他最满意自己哪幅作品,他找出了很多幅画,问他创作当下的想法和构思,你猜他怎么回答? “就觉得应该这样画,这样画好看,我喜欢。” 艺术家的思路啊!

离开前在他家门前大街上,遇到了他的几个邻居,都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看模样打扮非常朴素甚至穿得有些邋遢,但一开口打招呼说话就立马感受到他们迷人的气质,通透的人儿。

艺术家不像商人,要是没名气就很难发家致富,他们大部分人也不懂艺术市场的买卖,很多艺术家都是长期跟画廊和经纪商博弈,往往商业上他们处于弱势。这也间接地让艺术人慢慢地聚到鲁贝生活,因为这儿生活成本低。当地土生土长的艺术家和外来多元的艺术家一起打造了鲁贝的艺术圈。
(四)贫,但不穷
拜访过这位老画家之后,我对鲁贝这个地方有了另外的看法。确实,这个地方经济窘困,但他们很多人不穷,甚至富有。内在很富有。鲁贝的艺术和文化生命也并不没有因为房子连一欧元都卖不出去的悲催现象而终结,艺术家的画室简陋到像毛坯房,但是他们觉得这不重要,他从艺术创作里得到的灵魂滋养,已经足够让生命丰富有趣。退一万步说,法国社会有低保的福利,任何人起码的生存都得到保障。
要是丢了艺术和文化这些内在的财富和生命力,鲁贝就真的贫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