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谁不喜欢呢?没有人能抵御故事的诱惑。
你可能不记得自己上学时,老师讲过的课本内容,但你一定记得他曾经讲过的故事。
就像那年夏天,吃过午饭,同学们回到教室,都有些昏昏欲睡。再看看排课表,不由一声哀叹:又要开始听催眠曲了!
下午第一节课,是黄老师的动物学。他讲课态度严谨,语速一向来不紧不慢,再加上声音低沉,这种情况下很难让人不打瞌睡。
但偏偏这次课上,老师讲的遗传学内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
课堂上,老师平缓的语调在蝉鸣声中显得格外无力,忽然,他提高了声音:你们知道现在的孔雀为什么越来越漂亮了吗?
本来无精打采的一群人一下子抬起了头,竖起耳朵看着他。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老师接着说,因为雌孔雀在找对象时,只会挑长的漂亮的,而难看的因此没有对象,也就不会留下后代,这样一来,留下来的孔雀也就越来越漂亮了……
多年过去,我忘记了很多东西,为什么却还记得这些内容?
从《沟通的技巧:故事的魔力》这本书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27880/33a73bf3bd266f81.jpg)
毫无疑问,是故事的魔力在起着作用。
作者托马斯·皮恰克是《明镜周刊》记者,小说作家。曾担任德国最负盛名的媒体类大奖斑比奖颁发集团——德国布尔达传媒集团的主编,出版了长篇小说《世界的尽头》、《以故事说服对方》等。
《沟通的技巧:故事的魔力》通过分析各种著名的故事,训练大家科学讲故事的思维,学会名家的故事模板,通过学习讲故事的技巧,搭建沟通的高效模式。
1、故事的魔力是什么?
说起故事的魔力,让人马上就想到了《一千零一夜》,它是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
山鲁佐德为了拯救无辜的女子,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国王,每当讲到精彩之处,天也刚好亮了。国王被故事吸引不忍杀她,允许她下一夜接着讲。
就这样她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感动了国王,与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故事集因内容丰富,规模宏大,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也说,在读了《一千零一夜》四遍之后,他尝到故事的滋味。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27880/453a39b88f29ad9f.jpg)
这些故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没有作者的情况下,这些故事如同它的叙述者山鲁佐德一样幸存下来,里面的许多故事,比如《渔夫和魔鬼》、《阿拉丁和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辛巴达航海旅行记》等耳熟能详的故事,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长大。
这些故事将叙述者和听众之间互相联系起来。表面上看它只是一个故事,但往深里想,则涉及真正构成人类生活的话题。
因为人的脆弱性,还有双方之间的开放程度,在故事中谈论自己生活中决定性变化的人,都会让听众入迷。
故事也有助于发现和了解他人,比如,老板、员工,尤其是所谓的对手或竞争者。在觉得不喜欢某人时,反而应该听听他的故事,也许会改变对他的看法。
在公司变革中,如果用故事的模式,以价值观和使命感作为故事的根基,将变革过程设计成故事,将恐惧、担忧、希望等情绪融合在一起,会给参与者一种安全感。
故事也能使你不必使用销售技巧促成订单,不必讨好也能让人心生好感,甚至,好的故事可以促使听众去做某些事,促使他们改变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27880/b8a840f2d8006354.jpg)
故事还将知识和经验代代相传。
而讲故事的能力,也被证明是一种极其有用的生存能力。
2、故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魔力?
在我们出生后,还不认字的情况下,故事就已经开始陪伴着我们了,可以说没有人不喜欢故事。
那么,故事为什么有这么大魔力,几乎人人喜欢呢?娱乐,放松,好奇,逃避现实?仅仅如此吗?
神经科学家有个惊人的发现:大脑对故事讲述的是现实还是虚构并没有的严格的区分。人们需要故事,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重要的是作为心灵的训练营地。
故事当中准确的描述、隐喻、众多细节等,可以让读者进入故事人物的思想和感悟中,如此就好像我们真的在和这些人物打交道一样。
科学研究也证实:阅读小说多的人对其他人更有同情心,因为他们更容易从不同的视角来观察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27880/4189d1ad6aa177ba.jpg)
故事对我们来说,就像大脑的飞行模拟器,它为精神创造了一个游乐场。我们在这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各种场景,通过在故事中体验过的危急情况来训练自身。
故事通过让我们在情境中思考,通过面对生活的挑战来训练我们的思想,也帮助我们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为更多真相和观点拓宽了空间,为了控制混乱并与他人建立联系。而人际关系建立在人们互相讲述故事的基础上,彼此越熟悉,了解的细节就会越多。同时,通过故事去说服,比枯燥的数字或论据更有效,人们更容易理解。
我们讲故事也是自我暗示的一个非常强大的来源,它可以塑造身份认同,对个人发展而言,它可以被改写。所以精神病学家本·富尔曼曾说: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永远不会太迟。
3、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我们知道,现在注意力缺失综合症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常态。
经常上网,在不同平台之间穿梭,高度网络化,共享一切,让人们不再阅读文本,而是专注于标题、图片和视频,我们吸收视觉信息的速度比文本快6万倍,注意力时长却大大缩短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27880/ac008914b26e981a.jpg)
但大脑却特别喜欢故事,它能减少人们阅读负担,在阅读中感到轻松。
那么,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呢?
一个引人入胜的初始情景对吸引观众进入故事是至关重要的。
《肖申克的救赎》作者斯蒂芬·金有个建议,就是简单的问“如果……会怎么样”,然后相信它会带来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它在第一秒就令人着迷,在最后一秒仍保持活力。
按照这个方法,在你没有创意,没有故事的情况下,可以化解你的紧张情绪,消除写不下去时的沉重感。
当一个故事完全提前计划好的时候,就像一次完全安排好的旅行,没有任何偏差的余地,是很难写的生动的。在提出“如果……会怎么样”后,就会出现一个足够令人信服的初始情况,成为故事的起点。
比如,如果一个年轻的母亲和她的儿子在一辆抛锚的车里受到一条疯狗的威胁,会怎么样?
随着问题,生动的情境就会出现。因为问题中蕴含着紧张,这不但激发了作者的想象力,也激发了听众的想象力,给大家发出一个自由驰骋的邀请。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27880/0ac2a20d4b7d8550.jpg)
这个疑问就是一个简单的模板,类似的模板还有黄金圈。
它用三个问题: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来回答什么是故事的核心。
它将故事从激情转移到做什么和怎么做上面,而“为什么”的答案基本上包括了整个故事的核心。
比如,宜家的广告语“我们希望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星巴克的广告语”我们希望在各种环境中激发人们的灵感”都是在回答这个“为什么”。
苹果公司的“非同凡想”广告活动,其故事核心也是用了黄金圈:
是什么:苹果电脑
怎么样:创造性
为什么:改变世界
写在最后:
一个故事是一次感动听众的旅程。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
故事自带动人的情感,容易让人产生强烈代入感,好故事能绕过事实和逻辑,直击内心,甚至将讲故事堪称为赢得人心、凝聚人心的高效沟通核武器也不为过。
讲故事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故事相比于道理,更柔软。
在沟通中,我们要把观点转成故事,人们会抗拒观点,但是听故事,人们会买票。
![](https://img.haomeiwen.com/i16927880/521b8b9649f8603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