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作者: 芷凡bonita | 来源:发表于2018-08-07 23:18 被阅读165次

            整理孩子们的画时,眼前浮现出孩子们的嬉笑打闹哭喊声,真实的孩子们,"让孩子做孩子"我特别喜欢周娟老师的这句话。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源于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介于家庭与学校环境之间过度空间,以便于观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态,因材施教,更好地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的初心,我一直在细致地观察与谨慎地思考。观察思考得出共性部分,分享如下: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一、学习与玩乐是对立的吗?

          暑托班第一周里,到了写作业时间,孩子们就开始各种理由、各种拖延,小一点的孩子干脆就直接说"我不想写作业,我要玩"。

          于是,就有大孩子的观点来了:你们那还叫写作业啊,那么一丁点作业,一下子就写完了,看我们*年级才真的叫苦啊,根本就没有时间玩。

            我听了不禁想起来之前在高校当老师的时候,我们那些班主任们,当时他们的孩子大多是小学生,我常听他们聊天说"现在的孩子啊,作业真多,越大越没有时间玩了,只有小时候还能玩一玩",也想起来可可的爷奶以前在他上幼儿园之前常对他念叨"娃娃呀,现在好好玩啊,进学校了就关起来了,没得玩啦"。

          我在寻思这些思维方式的共同点——学习与玩乐是对立的。诚然,从某些意义上来说,这是真实的,也是对大多数人使用的。但现在是时候真正思考一下另一种思维方式了!

        有没有人玩得也好,学得也好的呢?当然有——看看婴幼儿从呱呱坠地到学龄前阶段,他们所学到的本领很多,基本上是玩乐得越充分,发展得越好;纵观人类发展,不少有着强有力学习欲望的人都是会玩乐的人,比如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等。

        现实中,家长可以从两方面引导孩子,一是"学习与玩乐都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说"一天到晚就知道玩,不知道学习"了,而是说"学习时间咱好好学,玩乐时间咱好好玩,吃饭时间咱好好吃"这样在心理上让孩子不去强化学习与玩乐的对立;二是看到"年岁渐增,学习玩乐的方式慢慢会多元化了,不再像小毛毛一样只有一两种方法了,能力与权利都大大增加了,这就是成长的好处",这样孩子更能积极主动迎接成长的挑战。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我们这一代已经感受到学习不是一个只在学校进行的事情,它将贯穿一生,终生学习概念大家基本都有了,这是我们做父母的比爷爷奶奶辈的进步,然而,还有多少人在继续沿袭着老人的看法"学习很辛苦,好好学吧,进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就好了"。

          然而实际情况:个人社会竞争力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你现在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学习掌握新知识的速度和能力的大小,所以未来个人学习能力将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而个人学习能力能否很好调动,取决于你的关于学习的看法,是和快乐相联系,还是与痛苦相伴随?

            我记得当时看《超级演说家》总冠军刘媛媛说过一句话“为什么我们一高考完就松弛,而国外的毕业生甚至进入社会后还保持学习的热情呢?”这个问题真的很值得我们这个时代的家长们想一想。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二、爱读书就一定是好吗?

            我们这次的十几个孩子全都是爱读书的孩子,所以他们本身目前都属于学校里的"好孩子",有好几个男孩子讲起军事历史地理是头头是道,让我简直佩服。然而,我常常忍不住想"如果这么多孩子只对读书感兴趣,这真的合适吗?"

          果不其然,第一周前四天,孩子们课间以及休息时间很少打闹交流,大多数都是自己找本书看得开心,绘本馆的资源丰富啊!每天孩子们像小书虫一样一有时间就钻进书海。我想起来可可描述的他们小学生下课期间,不允许跑闹追打,只能看看书或聊天,女孩子比较喜欢聊天,男孩子喜欢身体碰撞交流,然而,一年级下学期的一天所有男孩集体被罚,就因为他们追跑逗闹。我知道只爱读书,这不是真正孩子的状态,我陪伴着等待着他们。周五的情绪调理课,我们第一次玩起枕头大战,狭小的空间里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打逗被官方允许甚至被鼓励,他们好兴奋。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从那天开始,第二周的每一天都是自发的枕头大战甚至肉搏战,战火燃烧得超过规定时间及范围,我们之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午休制度"完全遭到冲击。

          不过,我开始看到孩子们的碰撞冲突,看到真正的孩子的较量,这种难得的机会修复孩子在曾经的同伴相处中的困扰,帮助他们去赢回自己内在的力量。

          也正是在这个真实的环境中,孩子们的笑脸越来越多了,真实的情感链接越来越多了,而且从第三周开始,基本上打逗的主题慢慢开始演变成了游戏主题了,而这,也正是我认为孩子们的真实社交活动。

            只读书的孩子,他们体验的是一种"无社交"的社交,记得之前有个老师感慨"当下中国基本没有无组织,无纪律的孩子集体活动"深以为然;或许,学校里老师担心责任之类不允许孩子们过多社交不得已而为之,那么我们家长呢,就任由这样子的不得已在所有地方蔓延,让我们的孩子埋首书堆,彼此间少冲突,然而也少链接吗?那么"热闹人群中的孤独感"真的会成为很多人的痛了!

          我有注意到我们的家长真的很爱孩子,什么都给孩子准备得好好的,以至于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不给别人添麻烦"是好事,然而,人生而为人,在人的世界里,关系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幸福来源,如果我们不慢慢地去练习人际相处,去构筑关系,那么我看到的"孩子没有橡皮就不写作业"的情况就绝对不是个案了——而从长远来看,这样优秀的孩子就只能一切靠自己,她不习惯于求助,也不习惯于在别人面前不完美,所以,很多时候,她孤立无援,而别人没有人知道她也需要帮助。当她的困难对她而言足够大时,崩盘的可能性很大,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人际支持系统"建立,是从小学习,实践构筑的!

          现实中,我们家长要好好体味古语"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智慧。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三、我的孩子会被欺负吗?或者他会欺负别人吗?

            关于这个话题,其实我真的很有感触,因为我自己的孩子,之前没有太多幼儿园学习生活经历,他三岁前的生活环境是超级被关爱且害怕冲突型的,他很乖很听话,而且,他超级有正义感,所以他在幼儿园托班小班那里有老师的关照还挺好,到中班的时候,他就时常会和我说起一两个爱打人孩子打他们小朋友时,他的担心害怕。我之前还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纪念他用"把一口袋妈妈的吻,带到幼儿园,自己没用到,然后就送给那个爱打人的小朋友"的故事,当时他说的意思,他肯定也不喜欢打人,只是,他被人打,觉得打人很有用——具体那句原话我已经记不得了,但我觉得孩子说出的是真相:一个欺负别人的孩子,要么是曾经受过别人的欺负,要么就是曾经感受过欺负别人的快感,而他缺少别的快乐来源。

          一般来说,我的孩子不会主动去欺负别人;但他会不会被欺负呢?!我其实是有恐惧的。直到我们离开幼儿园办了一年学堂后,我才放下心来:在学堂里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母子历经了一个月的"折磨",最后,终于让可可不再指望全能有力的妈妈或者老师出现在身边,而是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即使只有一次那种"我是有力量"的感受,那种感受足够清晰深刻,就可以拿来一遍又一遍地给自己赋能,这正是积极体验的意义所在。

          这次暑托班里我也观察体验到了这一点,验证了以前我的观点:超级管孩子的家庭和超级不管孩子的家庭,容易出现被欺负的孩子——自身力量没有出来、而且没有家庭支持关注的孩子最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四、我的孩子学习成绩为什么不好?

            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有几个原因:第一,人各有天赋,或许你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他擅长别的方面呢!当前我们学校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适合听觉型学习者、视觉型学习者,而不太合适体觉型学习者,那么你的孩子是怎么样的学习者呢?我们难以改变学校环境,那我们家长能不能少增加他们的困难,陪他们一起面对挑战呢?

          第二,孩子的身体没有做好学习的准备,有可能是个体发育年龄还不到,有可能是没玩够没发展好,所以在学校学习时,困难很多,规则感不够,小动作不断,很难用心学习;而如果家长老师很在意学习成绩,就可能会把这个孩子的正常发展课题变成一个真正的问题。

          第三种,孩子的心理年龄偏小,他的安全感不够,或者情绪累积有点多,以至于有很多的恐惧纠结精力消耗,真正能用在学习上的能量很有限。如果再加上遇到一些和学习相关的比较深刻印象的不愉快情绪,可能就会把学习与不愉快联系起来,一学习就难受,恶性循环。

          目前我这边暑托班的孩子还比较小,基本上都是10岁之内的,他们在学校的成绩都还不错。不过,按照目前为止我的感受,到时候有几个孩子可能会比较有挑战的。我们家长可以提前做一点自己能做的准备,包括心理建设。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五、我的孩子快乐吗?

            这个问题很多家长在孩子没上学之前很关注,而一上小学,有些甚至一上幼儿园就开始不重视了。或许因为他们有一个潜在观念"读书就是不快乐的"。是时候破除你的旧有限制性信念啦。如果成人环境得当,孩子可以一直葆有好奇快乐去学习成长。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是一副小大人形象,甚至都很少笑的时候,请家长认真观察一下,孩子怎么了?尝试去找到他她的担心或者困扰在哪里,帮助他她找回笑脸。周娟老师在这一块做得特别好,她在陪伴孩子度过一年级的成长阶段里受益匪浅。其实,孩子是来帮助我们成长的,他们的快乐,我们可以假想为,就是家长成长评价指数。请我们为自己打分吧。

          另外,家长朋友也不要走极端,一味要求快乐。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各种情绪体验慢慢来的过程,从只有喜和忧,到怒、厌,怕,再到各种精细的情绪体验,逐渐深入。《头脑特工队》里面那个十一岁小姑娘的"快乐岛"很有意义,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家庭一直都可以在里面占到很重要的一个位置。重视家庭对孩子的支持作用,关注他她的快乐不能缺。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六、我的孩子有生命活力吗?

          这个问题听上去有点吓人啊!不过,我记得我以前带着三岁的可可在大理住时,那个华德福老师观察后一句"你的孩子生命活力不够"大大地冲击到了我。她说:你看,孩子大大的头,纤细的胳膊和小腿,总有点怯生生的样子,总爱跟在妈妈后面,和妈妈一起,有妈妈就玩得很好,妈妈离开一会儿,就受不了。            我一听,没错,可是我身边的孩子很多都是这样的啊,再说,可可小时候总生病特别不容易养,加上之前看育儿书里说这也是正常依恋形成啊!再后来,我遇到更多发展得更好一些的孩子才知道,原来,可可和我的"共生"状态还在,所以他还没有感受到自己蓬勃独立的生命力。于是我学习调整自己慢慢从那种"我依赖你,你依赖我"说不出来的纠缠中清理出自己与孩子的界限。

          这一点对小孩子来说,最容易观察到的就是身体状态,他她会承接家庭中的攻击能量,孩子作为一个家庭中的最薄弱部分,最容易成为不良家庭氛围的出口。有生命活力的孩子大多生活在家庭关系融洽和睦,父母相爱的环境里。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七、玩ipad就一定不好吗?

          这个问题一问,我们就能知道答案。但是我们可能很少去探究如何好,如何不好。印象里我记得当年我是中学生的时候,听说有一些富裕家庭有小霸王游戏机,孩子会有打游戏瘾,那时候很多家长们就说"打游戏害人";后来电脑风行了,满大街网吧,于是有家长说"电脑害人";现在ipad手机流行,家家几乎都有,于是有家长说"Ipad害人"……或许我们很多人习惯于用消极对抗的方式迎接新事物,而那些习惯于用积极利用方式来迎接新事物的人,他们很少会认为什么东西是一定坏的。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一个工具而已,是获得快乐甚至幸福的其中一个工具,而且,就像刀是我们的生活工具一样,ipad也是我们的工具,用好了,为我们的学习,娱乐身心,沟通交流等都添色不少,然而,用得不好也添堵得狠啊!

          现实生活中走极端的人毕竟只是少部分,心理学界有个说法"任何一种成瘾都是一种匮乏"是很真切的,我们家长不妨常想想这句话,拿来关照一下自己的生活。比如有人会对追逐金钱成瘾,一切为了钱;有人为了追求权势不择手段,一切为了权;还有人为了爱情……用好了,是一种成长的动力;但过头了,就会过犹不及,因为生活本身是一个丰富多元的动态平衡系统。

            作为父母,我们要能知道我们养育的孩子,他们将要生活的环境必将和我们大不同。世界自2003年后已进入了高速运转阶段,十年后能出现什么,什么会消失,我们真的不得而知。甚至现在有些关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发布的前沿消息是会提出一些警示的。那我们家长到底要怎么对待这些未来的人才呢?——相信他们自带适应未来的基因,同时,尽可能地提升自己对时代的适应能力,不用自己的匮乏与执著削弱了他们的能力。同时,重视孩子发育成长的规律,陪伴他们慢慢夯实他们的身心调和使用能力。——落实到ipad的使用上,我觉得我家可爸的做法还不错:固定频率地提供ipad在有家长的环境下自由探索,根据自己表现出来的自控力来增减游戏时间,在每周的家庭会议上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陈诉。

          在同龄人间交际会有一个所谓的门槛:如果你没玩过《我的世界》,没看过《海底小纵队》……会很容易被排除在外,产生不被接纳或者难以融入的感觉。我发现可可玩游戏会和这个动力有很大关系。那我尊重他的群体需要,同时也会提醒他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所以他可以有自己的玩游戏方式。个人觉得因为玩游戏的确是个很大的吸引力,规则感不好的家长在带领时容易很吃力还不讨好,我自己相对可爸来说比较情绪化,有时候对可可玩游戏还是容易有些情绪,但我会觉察自己的匮乏与局限,去感受自己的恐惧自己消化解决。

          这次在暑托班,我也看到了孩子们对游戏的状态。如果有一个ipad,基本上这个电子保姆就会把孩子们全部吸引过去,甚至一个玩,其余的围着看,聚精会神的样子。这是他们最容易想到的应对无聊的办法,或许这也是这个时代的孩子们的挑战,需要在虚拟与实际中寻找到一个平衡吧!但凡有几个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对他们的要求基本上只有一个:无电视电脑手机。然后就会听到无聊死了的抱怨声,然后,就会有孩子开始提议玩点什么,然后就开始了他们自己的活动。屡试不爽——当然,我的实验还限于十岁以内的孩子们,或许再大一些的时候,就不知道他们的活动是什么样的了。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八、孩子是好孩子吗?

          如果问一个小宝宝"你是不是好孩子?"  基本上会说话了都是自信满满地答"是",固然,这是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认知,而这个认知反馈基本上来源于身边家长们。当我们正儿八经问家长这个问题时,答案一定是肯定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囿于我们自己的局限性,习惯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我们会容易忘记"有利必有弊"。孩子们展现出来的状态基本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在活动中发现孩子会觉得自己如果能让爸爸妈妈高兴认可就是好孩子,而爸爸妈妈不开心,他她就会觉得自己不是好孩子。所有的孩子最初都是想做好孩子的,但是如果家长心目中好孩子的标准太高了,很不容易取悦的话,孩子总是习惯性受挫后,就容易给自己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或者至少把自己好孩子的标签给撤下来了。

            这个关于自己的看法,会慢慢从好孩子,到好学生,到好的自己,到好的丈夫妻子……基本上源头就在家庭里对孩子的看法,或者引导他她看待自己的方法。

          我们常常会发现貌似很优秀的人,却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说只是某方面好,他的生命力会很弱,遇到挑战时,他会害怕尝试;当得不了第一时,他追求得第一了才好,而当得了第一时,他担心下次得不了,能保持才好——于是,他就成了那种不停追求结果的状态,难以享受过程带来的感受。而且,抗挫能力还比较弱,可能会有"不优秀不配活"的错误观念。

          而有些人,他可能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然后就可以去努力地干什么,过程中他就能得到回馈,不只是得到一个最后结果。那他自然而然地容易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容易遇见幸福。最主要的是这样的人,会活得比较坦然自在。做就去做,不做就是不做,坦然自在,心安理得!

          一对真心认为孩子是好孩子的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自我接纳,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价值的,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所谓无条件的爱,能带给孩子的便是这份被接纳感。而真正的难度也便在于这里——没有体验过无条件的爱的父母,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接纳,真的是无源之水,所以,我认同父母要想让孩子能认可自己是好孩子,就要先花功夫在自己身上,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是自我成长三部曲。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九、孩子的梦想你知道吗?

            常常看见"以梦为马"这样的说法,孩子是真正的可以以梦为马的人哦!他们有许许多多的梦想,有些在我们眼里匪夷所思,但是,记得像那个著名的尼尔.阿姆斯特朗的妈妈一样,支持孩子的跳到月亮上去的遐想,还提醒他记得回家吃饭。

          我们有孩子的梦想是成为恐龙的好朋友,那就听他兴高采烈地给我们讲他的好朋友的故事呗,或许长大后,他可以去做化石考古研究之类的事呢!

            我们有孩子的梦想是生产出长生不老药,给妈妈喝了之后可以和他永远相伴,不离不弃。还有孩子的梦想是成为机器人工程师,这在他们的时代可能是热门行业呢!

          其实,梦想,在想象的那会儿它就已经开始发光发热了,并不只是在实现梦想的时候才有力量。当一个孩子在想象他和恐龙是好朋友的时候,他是有了力量感与愉快感受的,这种体验本身就会帮助他更好地生发出自己的力量与能力。著名的"吸引力法则"里就是很能用想象的力量来美梦成真。

          关于梦想对人生的意义,已经有太多的说法了,此处我不再赘述。我只是想要说说家长对待孩子的梦想,一不要有务实精神,二不要有执著精神。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十、你们的亲子关系足够好吗?

        这最后的一个问题基本上是一个总概性的问题。从两个方面来看:你们可以无话不谈吗?当孩子有糟糕事情时他她会来找你吗?

          我记得我在孩子很小时决定做全职妈妈时,有个朋友提醒我"有必要这么大付出吗?"我当时说"0-6岁的亲子陪伴质量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这句话是我在华师心理学学习的两大收获之一,另一个是"死亡是人类的禁忌"。而真正让我去理解消化这句话的就是这破釜沉舟的一个决定带来的之后所有实践体会。

          当我作为一个高质量陪伴了孩子的家长时,我没有任何的歉疚感,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在他需要管理约束时"将他一军",就凭我是你妈,我知道这样对你好!

          当我在别人对他她有评价看法时,我可以清晰坚定地用我对他她的看法来让他她自己确定他她是怎样的人,因为我足够了解他她!

          而当我小时候参与了他她的生活时,我才知道他她为什么会那么想那么做,更明白我的孩子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他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会不会对我说?!这是我时常拿来问自己的问题——现在这个社会,良莠并存,有多少机遇又有多少陷阱,如果让一个孩子单身上路,真的是置风险于不顾。我时常还在庆幸可可上幼儿园的机会比较少,所以还没有内化"学校里的事情不能和家长说"这句教师圣旨,他会从最开始的什么都和我说,到慢慢地他学会自己处理消化一些事情,再到他会约着和我说他一段时间的事情。这一路,我看得到他的进步,他也能感受到家庭对他支持的同时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

        他会有越来越多不愿意告诉我的话,然而,我知道,他也知道,父母永远都准备好回答他的问题,这样青春期的风险就规避掉一大半啦!

            而孩子有糟糕事情是否找你聊,基本上就取决于你的处理应对方法了,如果讲完之后反被骂,或者一点用处都没有,或者破坏了他她在你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这个形象又对你们的关系很重要的话,可能他她就不会找你说了。

        我们这次暑托班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关心孩子的,然而,亲子关系足够好吗,这个问题,都值得问问啊!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这篇文章拖了好久终于写完了,也算是我对这个暑托班的一个公众小结,希望能有更多一些家长与孩子受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暑托班第15天——观察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vz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