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误会孟子

作者: 目送归鸿 | 来源:发表于2020-06-14 20:23 被阅读0次

    孟子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论断:“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意思是说,人的社会分工不同,有些人是脑力劳动者,有些人是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是管理者,体力劳动者是被管理者。脑力劳动者为社会做好管理工作,无暇顾及体力劳动,他们的报酬待遇理应由体力劳动者提供;而体力劳动者只要一心做好体力劳动,无需担心管理工作。他们当然要为脑力劳动者的付出作物质补偿。这是再也简单不过的道理。这里并无等级观念,政治差别,只是围绕分工与报酬作单纯说理而已。

    但孟子却被责之为替统治阶级张本,掩盖他们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立场态度有问题。这实在是太冤枉孟子了。孟子这番话其来有自。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仁人志士,各自表达,引领思潮,干谒王侯。当时各派学说共有一百多家,其中著名者有儒、墨、道、法、名、杂、农、兵、医、阴阳、小说、纵横等家。彼此争辩,互相排斥。孟子经常以其纵横之学,充沛之理,犀利之辞,将其他学派驳得体无完肤。

    孟子在滕国游说时,农家的代表人物许行也来到此地推行自己的学说。得到了国君滕文公的赞许,并资以房屋农具。许行主张无论国君还是平民,都应像尧舜那样亲自耕种编织,自给自足,而不应不劳而获剥削他人。因为身体力行,许行的这套朴素务实理论颇得滕国上下所推许,人们蜂拥效行。甚至颇有名声的儒家弟子陈相都十分推崇,更换门庭投在了许行的名下,做了个农家弟子。不唯如此,陈相还兴致勃勃地向孟子介绍推广,希望这位名满天下的贤人也能接受农家观点。

    孟子不动声色地听完陈相的阐述,似乎漫不经心地问了几个问题。接着就开始进行狂风骤雨般的反驳诘问,并提出了关于劳心者与劳力者的崭新论点。君主要治理国家,官吏要推行政务,庶民要生产劳动,各有分工,各司其职。大家都去田里耕种,呆在家里编织,谁去操心国家大事,谁去管理社会事务,到时候国家社会岂不要乱成一锅粥!孟子论据充分,逻辑清晰,辩才无碍,陈相听了哑口无言。

    然而,孟子为了反驳农家而提出的劳心劳力之说,却被人为地定义为替封建统治者辩护的腐朽理论。孟子泉下有知,一定要痛心疾首,为自己的清白竭力辩护的。

    其实,先秦诸子中,孟子是最具民本思想者。他一直提倡体恤民众,关注民生,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他说:“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只要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就会衷心地拥护君主,那时称王于天下就易如反掌了。他还破天荒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这在那个讲究人伦重视等级的时代,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极高的理论视野。他其实是个真正的民主主义者,始终将人民的地位置于顶端。他强调:“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细究数千年政治理论学术著述,还真没有谁在这方面说得比孟子更加清晰明了坚决彻底。

    对于传统文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许多的观点论述实在是失之偏颇,既枉屈了古人又误导了时人,是时候正本清源恢复原貌了,否则,圣贤如孟子者,将以讹传讹地被长期误读错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误会孟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vyf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