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摊妹子的跨国姻缘

作者: 布村蓝楹 | 来源:发表于2020-06-14 21:15 被阅读0次

布村蓝楹

疫情,虽然滞留了我们回国的脚步,但身在海外的游子,重来没有放弃对祖国母亲的牵挂。

当我们从媒体上看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当记者提到有关就业的问题时,总理说道:我们西部有个城市,按照当地的规范,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总理提到的这个西部有“烟火气”的城市,就是成都。有人为成都关怀弱势群体的举措点赞,还有人表示,在疫情就业压力较大的当下,成都的做法值得推广。

看到这条信息,不由得想起成都朋友慧,她的地摊生涯竟引发了跨国姻缘。

2015年秋,枫红浸染时,我常常带着推着婴儿车带着小外孙,去附近的公园散步。有次回来的路上遭遇暴雨,措手不及,狼狈不堪。

雨幕中只见,一位同胞姐妹,急忙赶过来,把我和小外孙令到她家避雨。她名慧,是中国成都人,就住在公园附近。

熟识之后,几次在公园或路上相遇,都看到慧和一位身材高大魁梧黄头发,蓝眼睛的中年西人同行。

有次,慧独自牵着狗狗散步,在我们门前停留了下来,我看到后,立即招呼她进门做客。我有几次去公园,如遇慧在家,她也会热情地打招呼和我聊会天。

然而,每次我都是带着小外孙出现,脚步匆匆,不得安宁,没有静下次心来深谈。

而慧每次见面,都给予我足够的耐心与热情。她说:“我的神态与声音,极像她中国的姑妈”。她的善意与坦诚,驱赶着我异乡的孤独于寂寞,偶遇竟成了知己的契机。

有一次,女儿女婿带小外孙外出。我得闲独自到公园散步,遇到了慧。她告诉我,最近很忙,因为买了一块新开发的居住地,正在策划盖房子。准备盖两栋别墅,一栋给儿子,一栋她们夫妇住。

她还告诉我,儿子是她和中国的前夫所生,马上就大学毕业了。他和现在的澳洲丈夫是在中国义乌小商品市场认识的,说来话长。

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国营企业改制转型,员工纷纷下岗。她刚生下儿子几个月,夫妻俩人相继下岗了。

贫贱夫妻百事哀。丈夫一筹莫展,无所事事,他们争吵生怨。望着嗷嗷待哺的孩子,慧惶恐无助。无奈之下,为了生存。

慧,首先跨出第一步,白天在家照顾孩子,晚上在附近的马路边摆地摊。刚开始卖孩子的玩具,衣服,女人的发卡,丝袜,每每小有收获,她都雀跃惊喜。

但遭到了身为教师的父母,强烈反对。认为她去摆地摊,沦为草根有失身份,让她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

娘家的靠山变成了指责的冰山。哪里有天生的超人,都是命运多舛的煎熬与磨练。慧索性把幼小的孩子背在身上,带上奶瓶,进货出摊。

看着钱包里不断增加的零星钞票,看着儿子贪婪喝着奶粉,忘记了疲劳,慧抹掉眼泪,嗅到勤劳致富的味道。

几年下来,凭着聪慧与努力,慧已不满足批发别人转手的货物。靠着自己到义乌小商品市场批发小商品;去厦门、广州等城市批发时尚的衣帽,饰品。不但解决了家庭的柴米油盐,而且还租下了店面,结交了客户,地摊的烟火燃烧出了小火苗,在忙碌中看到了生活中的光与亮。

那年慧千里迢迢,从成都到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进货。车次误点,焦虑劳累,不料她的钱包又被盗,似乎天塌下来了,扑通一下,坐在了市场门口的包装箱上,失声痛哭。

也许是上帝的眷顾,竟有一双温暖的大手,帮助她度过了难关。大卫是从澳洲来中国广州,参加一年一度的国际商品展览会,那天顺便来义乌小商品市场进行考察。

他稍通中文,从事国际贸易,后来成了慧的丈夫,生意上的伙伴。成都的草根地摊,拯救了下岗百姓的饭碗,民间草根的生存欲望与物品流通的需求,如干柴遇烈火,一下子被熊熊点燃。也成就了慧,这个地摊妹子的跨国姻缘。

疫情期间,从航空公司,旅游行业,酒店饭庄,大中小企业生存不易,个体商户更是雪上加霜。

其实,地摊经济,对社会的稳定,是有一定的意义。暂不谈,会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码可以养活一些自食其力的人,同时也减轻国家的负担。给农民自产自销的一个场所,这是事实吧。

如果在一场黑天鹅事件中,一个城市仍然是老一套的做派,仍然是死板教条,不仅会给经济带来极大的影响,更是影响到数十万个家庭的生活。

成都的火锅又火了,成都又一次走到了地摊经济的前面。地摊经济开始了燎原。但愿地摊经济,复活更多的企业,催生更多的家庭,产生更多的美好姻缘。

2020/06/18于澳洲布里斯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都地摊妹子的跨国姻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yf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