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复杂,必须时刻去思考。
一场马拉松有终点,人生也有终点。马拉松的终点是跨越物理上的那个点,人生的终点有人说是死亡,即身体意义上的生命消失;而再一番思索后,我觉得人生的终点更多是一种精神上的含义。
精神意义上的终点让我想起了众多自媒体阶层固化的定义,这也是一种表象。阶层固化的被描述成一种表现体现为人们对更好生活向往的无奈。什么是阶层的衡量标准,的确有些复杂。对每一个人来说,当下重要的是不要急着找自己所处的阶层并加以标签化重要,而是认清自己的可能性、未来更为重要,往远处看,方能心平气和。若所有的人或者绝大部分的人都一直在感慨阶层固化、空气浑浊,那么所有人的生存环境将会变得无比恶劣,貌似是一个黑屋子,看不到光明。
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开发,其实人们的生活状况已经有了太多改观。如果对比西方世界大部分国家,中国当代的民众已经获得极大物质的丰富。但物质的丰富一定不会成为民众追求幸福的终点,因为这仅是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第一阶段。而下一阶段,自己的幸福能够走到哪里,怎么走?这些才是对每一个个体更重要的问题。
《大学》中有一段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一段对上至高堂、下至黎民均可吸纳的话语。
对于个人而言,重要的是知止,如果知道止,另一种意义上的终点就已经出现。比如我是一个普通人,我的幸福的边界、我工作以及生活的可能性边界在哪里?这就是一种知止与追求的辩证关系,是动态的。
所以终点即不是物理上的、也不是时空上的,更多是个人主观的,会动态变化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