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馨之
笔名:馨之
谈谈生活之中的那些琐碎之事随手翻阅着手机,我卸载了很多娱乐软件,突然发现 自己似乎很久都没有动过笔,哪怕只是写下一丁点的只言片碎来纪念自己的生活,或是留下些许生活的印记。
不过,最近心里也很是凌乱,具体因为什么原因凌乱我也是说不上来,也许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也许是因为生活极其的不如意,总之就是各种烦闷各种抑郁,我有时都会莫名的怀疑我自己,是否在精神上已有些小小的问题,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抑郁,哈哈!大家还是莫要惊慌,我能在此写下文字性东西记录我的生活证明还没有达到抑郁的境地,所以说,你们的脑细胞千万不要躁动。
我与其在这里怨天尤人的痛天恨地,倒还不如静下心来用文字来打发我这种该死的不良情绪。我要说的是,对于我的随笔文字依然还是没有主题,我对我的随笔文字始终都是保持没有主题没有逻辑,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今天我只想谈谈在思想上与生活之中的一些琐碎之事。
我想知道,何为人生?
是生与死?
是家庭与婚姻?
是子女与生存?
还是爱与恨美与丑等等其它一系列的有关人生更多的相关问题?
其实,像这样的问题,我想不光只是我一个人不知道吧?很多人都应该还是不知道的,具体也都说不出个所以然吧,就像这一系列的人生问题我都不知道问过自己多少遍,每次也是时刻都是饱含着一腔热情想急于求知,直至目前始终还是没有一个完美与合理的解释。
我又想问问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梦想?为了追求?还是为了自己的老爸老妈?或者说是为了老公为了孩子?或者说是为了更多的相关的或不相关的人与事?
还是三个字,不知道。
我想说,一个人倘若只为相关的人和事过活倒还是说的过去,如若为了不相关的人与事过活那就有些大煞风景了吧,作为每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这么优秀的自己何必要站在别人的雨季里淋湿自己呢?嗯!是的,这种想法最终还是比较理智的,也是值得崇尚的,你说呢?
作为每一个人,在有生之年都在历经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各种各样的劳作,而且这种光有劳作没有享乐的日子数值比天还高比海更深远,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人生的苦难似乎就是无边无际比汪洋大海还要汪洋,它奶奶个腿腿真是煎熬的很啊!
就这样,每个人都在经历,每个人也都要面对,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了谁?自由受限制,追求受束缚,一切的一切都不能靠如愿以偿去支配,一切的一切都要靠理智去支配,就连那一抹微乎其微的热情都要靠充满着人生哲理的理智去定义,谁也不能说这样生活或错或对,管不了是错是对或是是是非非,总该是有它一定的道理。
我记得,在《纪伯伦》的先知中有塑造过一个有关智者的形象,故事情节大概好像是就在他准备返回阔别已久的故乡时,由于他依依不舍之情站在了岸边,这时,城里的男男女女来就都来到了船前,请求他讲说有关真理问题,于是,他一一回答了人们所请教的很多很多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人世中的方方面面,有的关乎日常生活,有的是有关人生哲学与思考,总之跨越领域也是很大,包括,爱情,婚姻,自由,工作,孩子,苦痛,理性,热情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有有关生与死,好像一共有26个话题,我只记得有关婚姻和孩子的问题,因为,像这样的问题最常见也最贴近与我的生活,最合乎我的身份,所以就在大脑储存器里多储存了一些而已,他是这样说,在婚姻上,智者主张要有间隙的亲密,何为间隙的亲密,就是作为老公要给老婆自由空间,老婆也要给自己的老公给自由空间,不要过于亲密与黏糊,也就是说要有独立性,谁都不依附着谁,谁也都不管制着谁,随心所欲,欲所欲为,这听起来好像和我们中国传统的白头偕老有太大的差异,他所认为的,即便是在婚姻生活里,每个人都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他说,爱情要在有弹性的空间里成长才会枝繁叶茂,我不知道是保持认同还是反驳,也许这是国外人的思想,他们过于开放,这种生活理念好像在中国有些吃不开,中国婚姻见缝都能插根针,有间隙的婚姻恐怕是要玩完的节奏,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的国家还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国家,但正是有了这种传统文化才更好的滋养着我们祖祖辈辈一代代在健康茁壮的成长,一般像那种有爱情的婚姻也许可以有所谓的弹性空间,那如果是那种没有爱情的婚姻在弹性的空间里我想恐怕早已over或灰飞烟灭了吧,何谈枝繁叶茂,叶茂个毛线啊,哈哈,请允许我笑一秒钟,实在是心情不好用文字调侃调和一下写作气氛,不作为任何求证论据论点来阐述哈,总而言之,再好的婚姻还是需要用爱灌溉与滋润,连这一最基本的养剂都没有了,间隙亲密也好,弹性空间也罢都是死路一条又一条。
他还说,在对孩子的看法上,智者指出,孩子只是凭借父母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对于这句话我怎么读怎么理解都是有些拗口,也许是我文化水平有所局限,总之,他的意思就是说,孩子是一个生命体,拥有独立的灵魂与品格,父母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却无法左右他们的思想,父母真正的职责是授之以爱,而不是授之他人生的全部,用更洋气的话说就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人世间的冷暖荣辱都还是需要孩子自己去亲身体验并感知,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思想与认知能力,父母过度的介入孩子的生活也许会适得其反,我倒认同这种教育理念也觉得是十分先进的,也许,我这样说有的人会认为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我始终认为孩子要有天性,不能磨灭他的个性,记得有一次给我儿子辅导英语作业,他将树叶填成黄色,香蕉填成绿色,我怒发冲冠的呵斥他,他平静的告诉我,妈妈,那你说,树叶在秋天的时候难道不是黄色吗?香蕉在没成熟之前难道不是绿色吗?他一连串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我顿时哑口无言一脸茫然,小学生都知道的问题,双重否定句等于肯定句,我没有了反驳的余地,我只能收回我的家长身份所赋予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语重心长的说,是的,现实生活中,像这样属于自然现象,这也是属于合理与常规的一种现象,关键是你这样答题你得不到分数,你得不到优异的成绩你就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也不是我们的好孩子,我能说什么,我只能这样回答,我打他?骂他?反驳他?他说的也没错啊。这说明了什么,孩子他是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认知的,所以说,对于孩子的教育我还是比较认同这种观点。还有一次,去年的期末考试,儿子的英语成绩从90分跌倒59分,家里大大小小的人都在指责与谩骂,当然也包括我的责备,他又一次犀利的回答我,我们英语老师说,学习英语最终目的就是口语表达能力要强,你看我的分值,口语表达部分总分21分,我获得17分,我不觉得我考的很差劲或违背了什么,我当时并没有发火,也很平静的说,话是说的很有道理,可是,中国的教学体制就是拿分数作为一个个关卡,你说的天花乱坠没有一个优异的成绩一切都是免谈,除非有一天有一个苹果也掉下来砸在你头上,那你就在创一个什么定律,让别人视你为传奇人物去膜拜,把你调皮捣蛋逃学或成绩不理想杜撰成名人传,那就万事ok了,这样你觉得可能吗?他笑了,我却是哭笑不得。
一场群舌大战,他有他的理,我有我的理,我们谁都说的没错,错在了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我只想说,对于国外的教育方式我很是认同,知识可以传递,但是不能束缚孩子的思维,获得知识的途径还是需要用他自己的思想慢慢摸索与求得认知。
所以说,不管是人和人还是事与事,没有一句两句话所能概括的清楚,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中相互依赖和相互生存,任何观点都是张有张的理,王有王的理,一切事物的生命与发展还是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争吵不休,万千思绪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谁都做不了那个在灵魂的沙岸中间做流动大海机会,还是早点关机入睡,世界·晚安。
馨语馨愿
馨之·随笔2019年3月10日凌晨2点30分,恐慌的夜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