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读莫言的小说前,我心里有点抵触他,总认为他是炒作出来的,毕竟诺贝尔文学奖的头衔闪闪发光,好过任何语言。我自认为路遥、毕飞宇啊,他们的书才堪经典。读了莫言的作品,才知道他是真正的大文学家,他能获诺贝尔奖,名副其实。他的小说,都是赤裸裸的现实写照,而那些魔幻色彩,只不过是现实生活的另一种呈现。别人的小说,也许就一个主题,而他的,包罗万象,好的坏的,人性的非人性的,温暖的热情的世态炎凉的,坚强的软弱的,真实的虚伪的……无所不包。
莫言不会为刻意塑造一个人而给他一个完满的结局或是凄惨的下场。在他的笔下,人物角色自然发展,该是怎样就是怎样。他小说里的人物,就活脱脱地像现实中的人。看他的小说时,总觉得一幅幅画面在眼前,感觉像是看电影或是电视剧。这归功于莫言的小说语言。他的语言细致逼真,生动很有活力,朴而不华,细而不矫,多而不重,像大画家的画,逼真形象,但又比画细腻多情。
他的文字里没有愤怒,没有哀叹,没有讽刺,但是却让人感受到了极大的批判意味和反思意味。他用真实的文字记录真实的社会和真实的人性,让人看清了建国初期和文革时,历史书上看不到的荒诞社会的一面,也让人看清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某些风气的混乱。其实,莫言的笔是犀利的,他在记录这个社会的同时,也在深刻地剖析这个社会,让人看到血淋淋的一面。
莫言颠覆了人们的思想,至少是颠覆了我的思想。日本鬼子并不都是坏的,他们也有和善的一面。但是我们有些中国人,为了要划清敌我,为了要证明自己,故意把他们说得极端丑陋。如莫言的《蛙》当中,“姑姑”一家并没有受到日本军官的严刑逼供,相反是受到友好礼待的,虽然日本军官的目的不纯。但“姑姑”为了衬托她与日本鬼子势不两立的坚定立场,为了衬托她的英雄气概、民族气节,她就向大家眉飞色舞地讲述日军怎么虐待她,而她又是如何挺过来的。当然,这种效果是非凡的,她的形象立马高大起来,她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而“姑姑”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对孕妇毫不手软,多少未出世的孩子甚至还有即将临盆的孕妇死在她手中,她毫无惧色,而且理直气壮。这种对比,既荒谬又讽刺。
多读经典作品,会促进自己不断思考——这是莫言的小说给我的最大获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