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填报志愿的时候,还是懵懂少年,用今天的话来说,还是小鲜肉一枚,当时的小鲜肉看到教育技术专业的介绍说毕业以后一般到教育管理部门工作的时候,心头荡漾而向往,于是毅然而然的在志愿里面填写了教育技术,我大概是我们班唯一一个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就是教育技术的了吧。
回首往事,自不必言。当年不成器的大学生如今已经是不成器的中年信息技术教师,二十出头的我,如今也已经工作六年,连我手头的笔记本也陪我度过了四个年头,时光过的真快啊。
记得当时的自己对教育技术这个专业认知不足,剑走偏锋,觉得教育技术,以技术为重,作为电教人要研究技术,通过技术改善教育,踌躇满志,似乎等我毕业,我就能够促进中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觉得自己就是牛逼,现在想来真是图那义务。
有幸参加山东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优化工作坊主持人培训班,心里也算是有所宽慰,可以像水手一样用微不足道的成就来麻醉自己了。
今天下午培训的主题是《移动环境下的教与学》,主讲人是央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项目专家组长丁立教授,讲的真的不错。
丁老师的讲课通俗易懂,接地气,并且互动性强,跟那些催眠曲完全是两码事,果然是功力深厚,技术运用手到擒来。
丁教授的观点很实在,其实教育教学中,我们不一定用到什么复杂的技术,一定要选择简单易用的技术,技术运用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好的教学设计,技术的运用必然是一团乱麻,无源之水,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过渡不恰当的引导还会招致教师对于技术应用教学的反感,然而非刀之过也,决策者使然。
据说有个段子,马云看到公司有讲师在传授把梳子卖给和尚的诀窍,于是炒掉了这个讲师;甚至有时候为了让顾客买梳子,我们有造头发的行为;想想教育信息化就知道了,有多少学习做了和尚,买了其实本不需要的梳子,哪怕是挠痒痒,痒痒挠不是更好吗?
创业有很多种,有的是依据马斯洛的理论满足了人性的欲望和需求;有的是倒买倒卖创造利润;有的是改进现有产品的不足,做精做强;还有一种叫做政策红利,基于政策的创业,比如当年的光伏产业。而如今,的教育信息化市场就有些像是基于政策的创业,很多公司匆匆改头换面,上马项目,拉几个人就可以开发教育信息化系统,招标的时候糊弄下专家,最后买来不能用,倒霉的学校,更是一线教师。
随着创客教育的兴起,太多的创客公司做起了华为红蓝绿厂的勾当,价格虚高,200的产品能够卖到一千以上,倍率在5倍以上,我有时候真有种教育就是一个傻白甜,养活了太多的“创客公司”;中国的教育创客领域太缺乏雷军这样的创业者,优质低价,口碑获胜,最后占领市场;树莓派、Arduino以及Micro:bit在我国越来越普及,然而这里满有哪些教育产品是我们自主生产的,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够向外国人输出,什么时候也有这么给力的公益项目(好像跑题了,本来讲培训感受的,不过我貌似一向如此)。尽管makeblock以及df等公司在国外也颇有名气,然而毕竟是逐利的商业公司,很难像树莓派、Arduino一样有影响。
话又说回来,我一直觉得,教育信息化本来并不复杂,不过是利用技术改进原有的教学流程,改善师生间信息交互和传播的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其实很多技术都可以达成这一目标,而且免费可靠。不过教育系统对于免费可靠的东西似乎天然的有抗拒力,这一点是非常有趣的。
丁老师举了很多例子,比如促进学生背诵,可以利用UMU平台来收集学生的背诵视频,然后评比,为了追求良好的朗诵效果,学生自然会努力反复诵读直到能够成诵;如果这种方法用的多了,还可以用讯飞语记来尝试文字识别,发音看谁的梵音最准,孩子们也一定会努力让自己用标准普通话朗读课文,这些都是很简单的技术,但是真的非常实用。
技术的管理
我记得乱世用重典,很多时候罚款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当违反规则的成本极高的时候,人们就会倾向于不犯法;比如违章停车罚款5000,如果严格执行,我觉得违章停车的就会少很多。就是这么个意思,大家轻喷。
当今学校视手机为洪水猛兽,然而这整个社会造成的,在很多“有识之士”家长的倒逼之下学校只好采取以禁代管的方式来处理手机,却回过头来花钱购买昂贵的电子书包解决方案,实现平板教学。BYOD本来是有非常美好的应用前景的,然而到了教学一线却水土不服,惨遭禁止。
其实这并非死结,即便是我们在听无聊的讲座的时候也会忍不住刷手机,然而丁老师的讲座我手机玩儿的就比较瘦,还频繁的用手机参与互动;当我们以同理心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时候,问题也许出在教学设计,当我们有良好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有事可做的时候,学生用手机的时候也就会促进学习了;
再就是制定手机使用的规章制度,跟平板一样,在用不到手机的课堂,学生统一把手机放到指定位置,如果在不需要用手机的课堂上学生用手机,轻则检讨,重则罚款,也许会好很多,规矩大于行动,无规矩不成方圆,至于能不能实施,这就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管理的问题了。
我们在讲座约定,如果有人在不需要用手机的时候玩儿手机,就在建立的培训微信群发至少50元的微信红包,果然大家都很少玩儿手机了。
提高效率
签到
传统我们采用会议签到的方式签到,效率奇慢无比不说,还经常有人代签,说不好意思,又很难禁止,现在有很多基于web的签到城程序,可以方便的签到,可以一键导出签到结果,真的非常方便,而且跟手机唯一绑定,防止作弊。
收集作业
很多平板课堂的使用者觉得,平板的好处之一是可以快速收集作业,批改作业,然后学生提交作业可以大大反馈,从而节约时间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然而必须通过昂贵的电子书包解决方案才能实现这个功能吗?不是的,手机结合UMU、希沃助手以及众多的免费平台都可以实现这样的功能,甚至是自己开发也不是不可能,据我所知2015年的时候就有珠江的学校自行开发了基于微信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从签到考勤到教务教学管理,课堂教学一应俱全,还可以管理学校的电气设备。很多时候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对技术的认同和应用,如今绝大部分的所谓数字化校园系统七八年前就能实现,不过是理念的差距罢了。
技术的运用必须是在合适的场景,也许我们搞技术不是最强的,但是至少我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指导我们选择最合适的技术。
现场还演示了用clips等软件制作微课,制作视频,利用语音识别技术配字幕,加画外音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再一次鉴定了我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是否适合于教学取决于我们是否选择了合适的场景,进行了合适的设计。
当然丁老师现场演示了很多有意思的用于教学的软件和功能,就不一一道来,我把讲座中用到的软件名字写在这里,感兴趣的老师自己尝试吧,比如iTools、AirServer用于将安卓和iPhone屏幕投到电脑,视加vr体验,其中炮轰不认真听课的同学效果真的蛮有意思,ar增强现实的昆虫吓得女老师花容失色等等,还有clips用于制作微课,UMU教学平台,为你诵读,讯飞语记,Zine,视+,录音宝,UMU互助,美摄,画声,配音秀,Quiver,趣配音,为你读诗等等。
晚上游玩大明湖,心情莫名其妙的开朗了许多,对于大明湖古香古色的建筑,道旁婀娜多姿的垂柳,光滑的青石道路,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着现代文明的倒影,老舍故居的胡同充满历史的回忆,同行的老师与湖畔美人靠上民乐弹唱的老人们放声相和,仿佛回到童年她父亲弹阮的旧时光,身畔不时有暴走的团队路过,闲逸的夜色似乎也弥漫着青春的活力,间或有妙龄玄衣女子从我身旁划过,心里荡起阵阵涟漪(妙龄玄衣身畔过,荡漾心头起涟漪),心情莫名其妙的好了起来。
夜游大明湖畔,很好奇大明湖畔的古人是如何消磨时光,也许他们拥有的才叫做生活,而我不过是挣扎生存在现代社会的无名小卒罢了。不管如何,未来的路很很长,正如同行老师讲述旧友的经历,总有一段时光,落魄不已,挺过去,终究会有柳暗花明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