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转载】“侃爷”德懋的蜀中生活

转载】“侃爷”德懋的蜀中生活

作者: 献伦闲谭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22:54 被阅读0次
    转载】“侃爷”德懋的蜀中生活

    2013-01-11

    ■张宏平 余向华 宋亚娟

    皇城根下,他是康熙第10代子孙;嘉州城里,他是“异乡客”;艺术世界,他刻、画、写、摄,特立独行。 竹公溪的河水不如早几年清澈了,唯一不变的是附近茂盛着的大片翠竹林,和鹣紫山上传来的声声清脆鸟鸣。这是乐山城里很僻静的一角。10年里,爱新觉罗·德懋这位清皇族后裔已挪了四次“窝”,终于选定了这处地方。   10年,足以让很多人的心绪改变,更何况一位当初为了爱情而抛弃京城繁华生活来乐山城的人呢。故事发生在1996年,那一年,德懋48岁,儿子9岁。   对于“远奔”,朋友捣鼓他:“脑子没进水吧?”   他说:“只是被门撞了一下。”   那道“门”叫爱情。这部没有结局的爱情戏,主人公是德懋和一位乐山姑娘,他们把北京和乐山这两座城市联系在一起。   上世纪90年代初,早已离异的德懋独自带着儿子生活。一次偶然机会,结识了来京学习的一位乐山姑娘。几年鸿雁传书,两人感情“升温”。   1996年3月,德懋毅然决定,远赴乐山追逐爱情。临行前,他专门去拜望自己的堂兄、著名艺术大师启功。德懋和启功有着一份特别感情,同样酷爱艺术,启功有三枚印章都是堂弟德懋所刻。听说不惑之年的德懋要远行,启功很担心。   临行那天,火车站站台前,送行的好朋友抱着他的头直捣鼓:“脑子没进水吧?”他木然回答:“没进水,只是被门撞了一下。”告别京城,他头也不回。“不敢回头啊,我怕自己在一瞬间改变了路径”。   到乐山四年之后,远行的德懋终于回了一趟北京,才知道当初不告而别时姐姐的痛楚。姐姐曾满街去找他,找遍了弟弟最爱去的地方。最后终于有人不忍心地告诉她:“你弟弟去了四川。”四年后,看到弟弟突然撞到自己眼前,黑了,瘦了,连头上的白发也多了,姐姐心疼得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德懋终于有机会在姐姐面前倾述。在乐山的四年间,德懋感受最深的是乡愁。一天晚上,德懋沿乐山滨江路行走,一茬一茬人从眼前掠过,悠闲、幸福写在不同人的脸上。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跑过来,扯住他的衣角嘻闹。小孩跑远了,失落一下子爬上他的心尖。回到家,铺开纸,情绪一股脑地恣意蔓延。一夜无眠,180多页的信堆在书桌。然后小跑似的跑向邮局,把浓浓的乡情寄向北京,寄给姐姐。   德懋和乐山姑娘一段奇特的爱情,最终由于种种原因画上了句号。然而,生性豁达的德懋,却和乐山这个灵性的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春节回京呆了几天,儿子问:“什么时候回家呀?”   他很惊讶:“回哪个家?你现在不是在家吗?”   在乐山城,德懋换过4个地方,张公桥、玉堂街、牛咡桥和现在的竹公溪。在他的记忆里,最难忘的岁月是在牛咡桥那所小学住宅楼里。那是一处三层老式楼房,他和儿子住在底楼。房子年久失修,大门变形以后门缝足足有一寸宽。一到夜晚,老鼠如入无人之境,德懋和儿子半夜起来抓老鼠的故事,也日复一日发生。   刚到乐山时,举目无亲,一位刚认识不久的朋友为他提供了住房。后来,他交了不少朋友,有艺术家、国家干部,也有擦皮鞋蹬三轮车的师傅。上街失窃,一筹莫展时,有朋友会慷慨解囊;突发急病,遭遇危险时,也是几位乐山朋友将他送往医院,使之脱离了生命危险。   一次,一位慕名而来的乐山画家找到德懋在竹公溪的家。缺少女主人的家满屋凌乱,这位手握画笔的画家,急忙张罗着为他洗净衣裳。这件事,让德懋颇有感慨,感觉最难割舍的是蜀中小城那浓浓的人情味。   现在,德懋的儿子已经19岁,习惯了在乐山的生活。有一年春节回北京,没呆上几天的儿子突然问父亲:“我们好久回家?”德懋惊讶地问儿子:“回家?回哪个家?这里不是家吗?”   有人问:“什么是跷脚牛肉?”   他急忙跑去研究,然后答曰:“人矮,只好把凳子架高一点。”   德懋肚子里装了不少墨水,除了篆刻、字画扬名外,还是个标准的“侃爷”,只要有他在,这地方一定不冷清。他学会了唱川剧,还热心地研究乐山当地文化。   “侃爷”告诉当地人,“箱箱街”的由来,与“过去一批背箱子的外地人在那里卖梳子”有关,许多老乐山也大为吃惊;他还研究乐山苏稽镇有名的跷脚牛肉,侃道:“为什么食客使用的凳子会比桌子高?原来这里人不高,只好把凳子架高一点。”   德懋足迹踏遍乐山边远小镇,他的系列画作便在此产生。其《蜀乡情》系列,多侧面地展现了岷峨秀色,他以京派画家的大气,绘出了嘉州的婉约和空灵。   乐山生活久了,他便把北京的亲朋好友请了来。看到德懋的惬意,大家的担心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今,德懋是个大忙人,他的字画、篆刻被许多人收藏。最近,他又迷上了摄影,一有空就背上摄影包东奔西跑。   在川内某大学,德懋带了18个研究生,教研清史。他还主持乐山市书画收藏协会的工作。没有人问德懋今后的去向,对于他来说,10年前的南下,或许已注定了今生与蜀山蜀水有缘。   [背景]   爱新觉罗·德懋,康熙第10代子孙。1948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学硕士、美术硕士、历史博士。他擅长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还爱好音乐、摄影。其书画篆刻作品,多次在新加坡、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展出。曾荣获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全国大师杯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赛”金奖。 爱新觉罗·德懋:卜居乐山的京城画家 乐山日报/魏奕雄  1996年,一位北京画家,因为恋上一位乐山姑娘,来到了乐山城。虽说这段恋情很快结束了,但他却卜居不走了。他说:“乐山秀丽山川和深厚文化积淀的魅力,以及契合的人缘,具有挡不住的诱惑。”至今,他已在竹公溪畔的寓所里,有滋有味地生活了10年。   他叫爱新觉罗·德懋。这位清代皇族后裔1948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专职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绘画、金石篆刻兼擅,还爱好音乐。   这是一位喜欢在艺术探索中离经叛道、张扬独特个性的儒雅之士。他的书法,以行书为主,横粗竖细,奔放潇洒,丰筋遒劲。《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人才传》评述道:“德懋……潜心现代书艺特有的装饰、变形、夸张研究,其墨色变化酷似交响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力求创新,心野功深,勇于实践,字外求工,我行我素。”绘画方面,山水、花鸟、人物并举,尤其笔下名山胜水的空灵感最具感染力。其金石篆刻,刀法古奥,点划有力,厚拙苍朴,30年来已为国内外人士治印2万多方。他的作品,曾多次在新加坡、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展出,也曾在北京、银川、石家庄、成都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不少精品被北京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和国外友人收藏。在1995年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大师杯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赛”上,荣获金奖。   虽然德懋先生游历过祖国绝大多数名山大川,但对乐山乐水情有独钟。近些年,他的足迹遍及嘉州的每个角落。巍峨的乐山大佛,步移景异的峨眉仙山,五通桥的黄葛树,西坝的桫椤大峡谷,马边的古老小镇,峨边的彝族风情,一泻千里的大渡河,平静沉稳的岷江水……都令他如痴如醉。他常常背着画夹,跋山涉水,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写生,那云海迷雾、柴扉竹篱、奇花异草、古木怪石、枯藤苍苔和山乡纯朴敦厚的民风,无不触发他的灵感,撩拨起情不自禁的创作冲动。他的《蜀乡嘉州情》系列画,多侧面地展现岷峨大地的秀色,有不少纯粹从平凡的景物中挖掘出意想不到的动人情趣,寄寓着他对乐山这片热土的无限深情。   德懋先生尤其喜欢跟乐山人交朋友。在他的“自乐斋”画室里作客的,既有文人墨客,也有机关干部,还有企事业单位职工,擦皮鞋登三轮车的来索画,他也热情接待。他对笔者说,有两件毕生难忘的事,使他对乐山人怀有特别的感情。一是初到乐山时,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是一位刚认识不久的乐山朋友热情地为他提供了住房。几天后,上街失窃,身无分文,一筹莫展,这位朋友慷慨解囊资助了他。二是有次突发急病,几位乐山朋友连忙将他送往医院抢救,使之脱离生命危险。从此,他长住乐山,一有空闲,就大街小巷乱逛,听川戏坐唱,看打“二七十”,学讲乐山话,天天阅读《乐山日报》、《乐山晚报》等,多方收集乐山的人文资料。如今,他对乐山的地理、历史、文物、掌故了如指掌,成为一位乐山通。有一次,曾经担任过乐山地委书记的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当面“考”他:“听说你对乐山非常熟悉,你晓得牛口耳桥吗?”德懋答出确切位置后,又补充道:“乐山人善于造字,给‘耳’加个口旁,是乐山人的独创。”接着,他说张公桥是清代官员张能鳞主持修建的,叮咚街因有叮咚井而得名,老霄顶是因为原名神霄玉清万寿宫的缘故……杨汝岱笑道:“果然是乐山通!”   德懋先生与乐山书画界人士在经常的互相切磋中增进了友谊,融成一体了。2004年5月,他被选为乐山市书画收藏协会会长。如今,这位57岁的京城画家仍然日复一日在竹公溪畔悠然挥毫泼墨,孜孜不倦地追求他的艺术境界。我问他还要在这里住多久?他笑答:“我喜欢乐山,继续呆着呗!”(完)


    (乐山日报/魏奕雄)


    转载】“侃爷”德懋的蜀中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转载】“侃爷”德懋的蜀中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dv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