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的这首诗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提到了个典故,语出《博物志》:
“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民间则有这样一个传说:
一个受伤的鲛人晕倒在海边,被附近的一位渔夫所救,在伤好之后这个鲛人并没有离开,而是留在这个渔夫家帮他织起绢来,这个渔夫将这些娟卖掉之后,赚了很多的钱,之后鲛人就同渔夫告别。 鲛人非常感激渔夫,有些不舍,就留下了眼泪,泪水落下化成一颗颗晶莹的珍珠。等到珍珠在盘中快要溢出,鲛人便赠送给了渔夫。
这里的鲛人又名泉先、泉客,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神秘物种,同西方传说中的美人鱼类似。
《山海经》里面也有类似人鱼的记载,比如龙鱼,雕题,还有山椒鱼、娃娃鱼,都类似后来人鱼的样子。
东方叫人鱼,在古希腊则叫海妖。《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记载特洛伊战争后载誉归来的英雄奥德修斯,途径海妖岛屿,差点被女妖塞壬的歌声迷惑,只是自己提前被手下绑在船桅上,才躲过一劫。可见海妖歌声的魔力有多强。
不过不是所有西方国家的海妖都这么吓人,在丹麦,海妖的称呼则变为美人鱼,主要是来自于那篇著名的童话《海的女儿》,她聪明美丽,能歌善舞,因爱上落水的王子,用自己美丽的嗓音换来人类的双脚,但最后因不愿意伤害王子,而化身为泡沫。
从魅惑人心的海妖到美丽善良的美人鱼,形象差别之大,让人咋舌。一个是西文文明的摇篮,一个是维京海盗的大本营,两个人鱼的大相径庭的传说,仿佛诞生错了地方,颇值得玩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