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的年终总结第二篇,想粗谈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如何更高效地与开发人员合作。
作为两个职能完全不同的工种,设计师与工程师从许多的角度上都有相反的出发点。设计师希望能完整并准确地展现自己的创意,无论形式多么多样、繁复,工程师则希望系统化地、逻辑地、高效地完成产品的编码。
要实现优秀的用户体验或是天马行空的设计,有时会需打破既有的代码结构;而如要系统化地设计筹划产品的每一个细节,设计师就势必舍弃一些有趣的点子。因而设计师与工程师的职能如何平衡,是一场颇有艺术的博弈,取谁舍谁,则是彼此不断沟通、结合外部建议,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在经历了一场场的博弈后,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1. 产出清晰、完整、系统化的设计文档
首先,作为一个设计师,交付物的水准一定要高。
虽然设计初期,脑爆的过程往往出其不意,天女散花,但当设计完成,到交付时,依然要遵循严格的样式标准。
交互设计文档要有统一的页面设置,模块样式,和标注语格式。这样让开发人员在接到一个新设计时,仅从阅读文档,就能很快了解相应的信息,而不需花费时间在适应不同格式的交付文档上。如果你通常使用的都是橘黄色的箭头,不要突然将某一处的改成了绿色,工程师可能以为你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视觉设计文档需有系统化的标注系统,如对于颜色和字体,建立统一reference system,可以让设计文档更清晰,减少重复的标注。
尽量使用统一、一致的标注格式,避免让工程师琢磨一些不必要的细节。
2. 构建统一、规范的组件库
除了标注的样式,我们还需严格规范产品内的组件,并构建统一的组件库。
小如一个按钮,大如一个下拉菜单,任何一个组件都该有统一的样式。当在一份交互文档中出现了三到四种不同的可点击按钮的样式,有的呈黑色,有的呈深灰色,有的呈白色,开发人员该如何做处理?如果这三个样式都代表着主按钮,它们就应该以完全一样的样式展现给开发人员。
视觉组件亦如此,才不会造成歧义和混淆。有时,在初期设计时,你可能会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组件,如在不同的填表页面中使用不同的输入框。但反观整个产品,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你会发现,使用统一的输入框样式,更能体现产品视觉调性的一致性。
无论如何,任何对于组件的删改,都应及时跟开发人员同步,以确保产品最终的质量。
3. 多沟通,少返工
在设计的每一个节点,都不忘与开发人员同步进度、并尝试在潜在的问题上取得共识。
当你产生了两个想法,不知选哪一个时,如果它们的用户体验类似,就不妨直接让开发人员介入。通过让开发评估方案的可行性,你可以快速知晓哪一个是更值得继续的。
还有一种复杂的情形更为常见:当你有两个体验略有区别的方案,其一体验更优,却要使用更多开发资源,其二体验虽然略次,开发时间却只有一半时。唯有及时与开发人员同步你的进度,你才会知道自己的设计会对进度造成的影响,进而你们才会去衡量,方案一略优的体验是否值得其额外的开发工作量。如果你闷头自己选择了方案一,并完成了精细的产出文档,在一周后的设计评审中,才得知其因没有突出的体验优势、又会拖延进度,而不得被采纳,之前的工作就白做了。
4. 懂点代码,穿上开发人员的鞋子
在上面提到的例子中,如果你懂代码,就能自行评估每种方案的工作量,那么连与开发对接的时间也可省去了,效率显然更高。
然而设计师懂点编程语言,有利也有弊,为什么呢?
当在技术层面懂的越多时,你在做设计抉择时,就会更倾向于评估设计的可实现性,而这有可能会限制你的创造力。设计师工作的第一步,往往越天马行空、大胆,越好。懂得太多,可能还未撒开手,已经被理性叫停。也许天才开发小哥能神速写出此功能呢?也许产品经理就是买你的账,宁愿牺牲进度也要将该设计上线?
因而,设计师是否该懂技术、懂多少技术,答案不是绝对的,取决于其所服务产品的特性,以及其自身拿捏的度。
结语
做设计时,不要只沉浸于自己的工作,而要尽可能地为设计工作前后交接的同事考虑;在设计前期与产品经理多沟通,设计中后期更与开发人员多沟通,以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
从设计师个人成长的角度看,长期以来节约的时间也可用于设计充电,了解更先进的设计理念,培养更全面的设计思维与技能,为日后可能接手的项目打下更好的基础。
另外,有事没事跟前端小哥多开开黑,跟姑娘们多分享分享淘宝链接八卦消息,下次再拜托他们改设计时,人家态度可能会更好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