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作者: 带着微笑的感伤 | 来源:发表于2024-07-12 22:37 被阅读0次

汉家旌旗满阴山,不遣胡二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这是 1922 年前初春的一天,当玉门关的轮廓在茫茫戈壁升起的那一刻,带着满身疲惫,经历无数生死,已经 71 岁的班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他面朝敦煌的方向,捧起干裂的黄土,长跪不起,老泪纵横,为这天他已等待足足三十一年,回家了!


敦煌,这个地处河西走廊最西段,扼守丝路要冲的边塞重镇,从 2134 年前设郡开始,敦煌的命运就和中华民族紧密连接在一起,敦煌兴则中华强,敦煌衰则中华败。特殊的地理、气候、人文环境,使敦煌一直是中西文明交流碰撞的最前沿,中原王朝的每一次抖动,都会在敦煌荡起共振的波纹。这片神奇的土地可能也是诞生最多古诗词的地方,“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这些传唱千古的绝句背后,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精神寄托,对家国的情怀。


海权论的兴起,技术的进步,海洋以无与伦比的成本运力优势取代陆路运输,迅速改变了世界格局, 陆上丝路就此没落,同以陆权为根基的中华文明一样,敦煌在近现代再次衰落,备受欺凌, 契机来自于新时代,国家战略和安全,一带一路需要河西,需要敦煌,喀什 —— 兰 州,瑞丽 ——昆明,一北一南两条最重要的陆上通道成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同名字一样,敦煌迎来了两千年来再次辉煌的重要节点。


历史是一面镜子。历数中华民族最为强盛的汉唐明三朝,从胡胡骑射到与时俱进,从格物致知到知行合一,务实,开放与包容是深植于这个民族的血液基因,是5000 年传承不断的根本底蕴,是屹立于世界的不败底色,什么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你品,你细品……

回到 1922 年前的 8 月,班超回国后一个月就去世在老家河南,我想,经营西域三十年,荣誉成就等身的他,一定走的很安详,毕竟,“叶落归根 ” 是每一个中华游子的终极梦想,遥想流落在万里之外鸦片国博物馆的数以万件的敦煌国宝,离回家的日子也不远了。

相关文章

  • ​传承与活化敦煌音乐,QQ音乐如何玩出数字文保新思路?

    敦煌曲子戏、敦煌舞、敦煌民歌、敦煌古乐谱……敦煌音乐文化俨然是个“国家宝藏”。一战时期,敦煌文物遭到破坏,大量的敦...

  • 敦煌有“毒”!

    日本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 英国人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欧洲。” 敦煌学者段文杰说:“敦煌在中国...

  • 敦煌,敦煌

    2016年5月20号凌晨,我和许先生踏上从张掖开往敦煌的火车。一夜迷迷糊糊,始终按捺不住对即将探索未知的兴奋。因为...

  • 敦煌  敦煌

    “去一个地方,你不要把它想的很美,其实它可以更美”,想起这句话的时候,我特别兴奋。凌晨一点的张掖火车站,开往敦煌的...

  • 敦煌,敦煌!

    一瞬间,一千年,一滴泪流了一千年…敦煌,你好。敦煌,爱上你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进莫高窟之前我们去看了介绍敦煌历史...

  • 敦煌,敦煌

    昨晚娃儿睡得早,一边拉伸,一边追了一集国家宝藏,看的正是敦煌那一期。 看着老先生在敦煌日复一日的看似枯燥的生活中奉...

  • 敦煌,敦煌

    终于从东到西“走”过一趟河西走廊,尽管是乘着列车。 敦煌于我并不陌生,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来过,那时是跟随旅游团参观莫...

  • 《我心归处是敦煌》阅后随笔

    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 这本书既是樊锦诗的个人传记,更是近代以来几代敦煌人发现敦煌、守护敦煌、光大敦煌、传承敦煌...

  • 初识敦煌

    在敦煌,对敦煌,你不知道怎么去诉说,怎么去描述,因为你接近了敦煌,但又似乎离得很远。 看着敦煌的天空,住在敦煌的宾...

  • 大敦煌——读《敦煌印象》,望飞天故乡,千年一梦大敦煌。

    敦煌情结缘于2006上映的一部电视剧《大敦煌》,近日闲读《敦煌印象》,不免又激起了我想要朝拜敦煌的强烈冲动。 敦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敦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if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