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志向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他为了恢复周,礼推行人政,走了很多的地方,遇到了很多的人。同时,他也发生了很多的事,影响很大的有周游列国,以及之前的夹谷好会,这些都能代表着孔子追求着他的方向。那么在孔子晚年的时候,他有改变自己的志向吗?同时,他是否达到了他的礼?
孔子对自己一生的评价已经很明确了。在前面,孔子周游列国回来,已经到了他自述的“六十而耳顺”。根据他的自述,现在,他已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但是他是如何做到既“从心所欲”又“不逾矩”呢?
在冉求眼中,孔子算得上是一个君子,但是在那些世人眼中答案却恰恰相反。也是在这一次孔子重新回到了鲁国,在这里,他可能再次去开启恢复周礼的道路,也可能是放下大道去开馆教学。但孔子作为儒家的人,他不可能那么轻易的放下自己的志向,所以他仍然是想要去推行人政,且他的政治梦想也没有变。以至于,他在某些时候也想要去出仕,但他出仕的目的和那些其他的官员并不一样,他希望能在官职上面去完成自己的政治梦想。因此,他也在不停的追求着。
他已经带过了很多的弟子,大约有三千多位,但是实际上懂得真礼的人并不多。但即使人不多,却也有人懂得了真正的礼。这代表这些真正懂得里的人可以去传了给下一代人礼了,孔子面对这种局面可能感到欣慰,也可能感到失落,毕竟现在能传礼的人并不多,但是也有能够成功传下礼的人的这个可能。且孔子并没有就此放弃了他的礼乐想法。并没有说有弟子可以传礼之后他就什么也不在管了,他并没有使自己完全放纵。
同时,孔子没有就此停止他之后的想法。
在这个时候,孔子可以说已经是到了他生命结尾的不久之前,他已经知道自己在这点时间之内无法做到去恢复周礼,以及推行人政这些目标。所以他更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够去完成这些目标。并且他把君王的要求降低了很多,这可能使他恢复周礼的道路可能更加顺利一些,当然他并没有将自己的要求降低,同时他也开始编写《春秋》,他也在读各类的书,在此他也并没有放下一切,并没有什么都不管。且他也仍保持着自己的礼。他不像是自己只追求了一段时间之后,就把礼乐放下了放下不管了,他仍在保持着。并且他也不受拘束,换句话说,他在礼乐之下是自由的。当然,他并没有活得放纵,仍然对自己有一定的管理。在这个时候,他就真正的做到了“从心所欲”。但是他不仅达到了“从心所欲”也达到了“不逾矩”。因为他并没有就此放纵。而是选择继续活在礼乐之中。
也可以说孔子这一生目标,都在追求着礼,他并没有在什么时候会把礼乐放下,他时时刻刻保持着。他既混得潇洒,也活的谨慎,他能够做到在礼乐之下达到自由。这也是他达到礼乐最高的一个地方。他也成为像当年嵇康那样的人物,带领弟子学习礼并且他一生对自己的要求从没有降低过,这也代表他对自己的努力也是极其高的。所以他也成了达到礼乐制度最高境界的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