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uneBright 图:花瓣网
文章来源:牧内少年
古人常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可能都认为这只适用于思维以外,很长时间我也是这么认为。直到最近看了一本以色列教育家和美国教授共同写成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才突然觉得:原来我从来都不会读书。
如果给你一本200页的书让你在一天之内读完,你会怎么做呢。逐字逐句读、跳读;那么如果是本600页的书呢,你又会怎么读。如果你对这个问题很关心的话,那接下来的你便可以读一读,不然还是洗洗睡吧。
两位作者是在对美国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做过调查之后写成了这样一本书,他们发现美国的大学生阅读能力仍和他们那个时代大学生相当,而世界却早已经大不同。针对这一现象 ,他们就总结了自己关于阅读方法的思考,并予以付梓出版。
本书的架构总共有四部分。分别为:阅读的层次、阅读的第三个层次、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和阅读的最终目标。如此安排便能够涵盖阅读的许多重要方面。作者开篇便将阅读按目的分为获得信息、求得了解两类;按方式分为指导式的学习、自我发现的学习。目标的不同,阅读的路径和方法也就有所区别。他们认为,就阅读层次而言,共有四种阅读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专题阅读。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基础阅读,也即了解目事实的阅读这一层次几乎都被掌握了;检视阅读,也即寻找重点、探究本质这一方式,基本受过中学教育的基本也被掌握了;而分析阅读这一层次,也即全盘的阅读却麻烦多了,这也是本文作者着墨最多的地方;最后一个层次主题阅读,也即比较阅读则是四种中最难的。
在基础阅读章节里。作者先从分析历史上的阅读方式出发,论及了美国的三个教育阶段,并指出了最后的教育方式带来的结果不尽如人意。接着提出了载人可以完整阅读内容之前所必须经过的四个阶段。涉及阅读的准备和阅读能力的不同阶段。最后更是提出了:无限制的受教育机会是一个社会能提供给人民最有价值的服务这一美国长期奉行的理念。以此唤起民众和社会对民众阅读的重视。
在检视阅读章节,作者先单刀直入的介绍了两种代表性的方式: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以及粗浅的阅读。在这一章节里,作者着重指出了我们常犯的一些错误,比如遇到不懂的就查字典。当然,在这一阶段,阅读的速度和方式也会很重要,比如速读还是慢读、逗留或者倒退、理解力问题。
在讲完上述两章之后,作者并没有急于去谈第二篇——分析阅读。而是提出了如何做一位自我要求的读者。估计作者是认为现代人很难做到吧。主动阅读必须建立在四个问题的基础上:书里谈些什么、细说了什么及怎么说的、说的有道理没、和自己有何种关系。在这基础上,还要边读边在书里回答这些问题,才能让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在这过程中,还得保持记笔记的习惯,常见的笔记有三种:记录全书框架的结构笔记、记录全书主要概念的概念笔记以及针对讨论情景的辩证笔记。上述所讲,不断坚持,便能养成阅读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