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上9:00,小伙伴们在课程群里进行了一场很有意义的话题分享。
这次的话题是,如果老师让你代为“跑腿”,帮忙处理一些零碎的学生工作,而你今天正好和男(女)朋友约会,没多余时间,你会怎么办?分享者@晓奇PPT 建议大家的发言格式是:答应或者不答应?理由是什么?如果拒绝老师你会怎么说?看了群里大家的讨论,也聊聊我的一些看法。
一、分析问题逻辑思考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逻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的定义问题、系统的切分问题、合理的分析问题引出结论,并赋予结论其所需的论证理由。有逻辑,方为思考。
试想千人群的线上分享交流,如果参与者的发言不是有序完整的观点及理由,而都是闲聊式的东拉西侃,那么,这样的分享价值会大打折扣,甚至沦为可怕的无营养刷屏。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晓奇同学在提出讨论话题的时候,就提示了大家讨论回复的发言格式:
1.答应或者不答应(结论先行,表明观点)
2.理由是什么(阐述理由,支持观点)
3.如果拒绝,你会怎么说(婉转表达,让他人明白你的观点)
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明显可以看出是运用了“金字塔原理”,有理有据,也更能锻炼讨论参与者结构化思考的能力。大多数问题的思考都是可以套入框架的,学习了思考问题的框架,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做到举一反三的熟练运用。就像从上学起,老师就教我们的“要学习解题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答案。”
关于逻辑思考的方法,“金字塔原理”可以说是相当常见和实用。这其实是一种以结论为导向,先总后分的思考模式,先框架后细节,先总结后具体,先结论后原因,先重要后次要,优点明显,可以完整的表述观点,表述篇幅只和分析深入程度相关,同时有助于他人理解我们的思考过程。李忠秋老师的一本书《结构思考力》对这种方法有非常棒的阐发。
《结构思考力》书中配图1.结论先行。避免对话中啰嗦过多,不知所云,主题跑偏。
2.以上统下。结合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有助于做到理由分类不重叠,不遗漏,有效紧扣核心观点。
3.归类分组。逐条阐述,观点突出,避免逻辑混乱。
4.逻辑递进。结合演绎法和归纳法,让说服更有力,要点更清晰。
从一个问题的讨论中,剥离出思考问题的框架,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去主动学习结构化思考的理念,我觉得这是群体化学习的分享与讨论带来的更大收获。从具体事实到抽象原理的分析过程,再由抽象原理应用于具事实的实践过程,概括为“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 ,这在解决问题中是一个螺旋上升思考过程。
二、逻辑思考的一些工具
分享讨论中,逻辑性的思考问题可以让我们清楚自己要说什么,让别人知道你想传达什么,你传达的是关于什么。“金字塔原理”是很好的思考工具,辅之以其他几种思考模式,也许对提升自己的结构思考力或多或少会有帮助。
码上几个我有了解到的,也在逐步学习运用的思考工具:
1.七何分析法(5W2H分析法,大家有了解的话应该很熟悉了)
2.二八法则(运用其抓重点,优化工作顺序)
3.树状图分析方法(图解往往能使大段文字更容易被理解记忆,最近也在重点学习相关知识)
4.MECE原则(可以锻炼分类梳理能力,原理定义简单,但要用好很不容易)
分享讨论过后,写一点自己想到的东西,文字化的总结过程通常也更容易发觉自己知识的不足与遗漏,发现不足不断完善才能争取做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