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体弱多病,严重挑食,导致营养不良,骨瘦如柴。家对门的大婶曾说:“如粮(本人乳名)啊,桔瘦孩儿,三根脖子筋挑头,小瘟鸡似的,整天溜墙根,不跟那些皮楞鬼似的”。很遗憾没有照片留下,难睹当时尊容了。
小时候,家里好吃的饭菜确实不多,讨厌吃的倒是不少,尤其下列饭菜极不喜欢吃。
白菜熬白菜,帮多叶少,无肉少油,酸不拉几的,我宁可干“研磨”也不就它。
上顿咸菜,下顿咸菜,顿顿咸菜,到冬天,更是除了咸菜还是咸菜,这些咸菜都是自家腌的,捂臭豆子,腌冬瓜、腌辣疙瘩、腌蒜薹、煮萝卜缨子、腌白菜根、腌辣椒、腌萝卜……是菜皆可腌,齁死人。不咸早吃完了,其实也是为年头吃到年尾。这些咸菜吃的倒胃口。
地瓜面窝窝头、玉米面窝窝头,吃一小口嚼一大口,满嘴都是渣子,极不好下咽。
煮地瓜、煮地瓜干、地瓜稀饭,吃得直吐胃酸水。
渣豆腐,菜多豆子少,几乎就是水煮菜,汤都是清的,连点白色都没有,尤其是野菜渣豆腐,还有一股怪味,非常讨厌吃它。
豆芽也是自家生,嫩的时候吃还将就,生一缸,吃到快到缸底时,已成豆芽树了,炒不熟嚼不乱,每到这时就皱眉头。
不管是鲜地瓜做的煎饼,还是瓜干做的煎饼,都是不太好吃的主食。除了地瓜产品外,没有其他粮食可以调剂着吃,麦子平时舍不得吃,一是留作种子,二是准备招待客人,三是卖掉一些可换多些地瓜干用以充饥。当时有个流行的说法,谁要脱离了农业,到厂矿机关做了国家人员,吃上国库粮(粗粮少,细粮多,没有瓜干)都极为羡慕地说,你看看人家,再也不吃瓜干子煎饼了!这虽说不是立地成佛,确也脱离苦海了,自觉他和别人都高好几等了。
儿子上小学时叫嚷着买地瓜吃,我们两口不想吃,对他忆苦说,我们小时候天天吃地瓜,吃伤了。他不解又特羡慕,“你们倒好,天天有地瓜吃”。
四零后、五零后的人更惨,他们吃遍了世界上最难吃的东西,甚至还有不能吃的东西,比如树皮、土、石粉等。六零后的人就好多了,虽然好吃的不多,但至少不挨饿了,家家都有少许余粮(这也是本人乳名的由来,颇有纪念意义)。厌食是有的吃时才会有,还有的可选,没有吃的时,还会厌食吗?!四零后、五零后的人绝没有这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