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维码如何成为移动互联网入口

二维码如何成为移动互联网入口

作者: 060071a294e9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10:03 被阅读74次

    就算没有马化腾在9月11日互联网大会上那句“二维码将成为连接线上线下的关键入口”,微博小秘书也该坐不住了。这段时间,新浪微博上一批大V们都纷纷用一个黑白交错的小方块,来推销自己的微信认证账号,激进者如虎嗅,直接把自己的微信二维码换成了头像。

    9月24号,新浪微博正式宣布提供二维码相关服务,允许用户生成指向自己微博的二维码、查看二维码指向网页,以及直接打开已输入特定内容的微博发布框。三项中的每一项,都还看不出背后明显的盈利可能,但在微信的逼迫之下,新浪微博又不得不打入先出手,占住入口再说。

    看看市场数据,你也会同意“占口”势在必行。发布APP“快拍二维码”的公司灵动快拍称,截至6月底,快拍二维码的用户规模已突破2000万,每月扫码量超过1亿。根据这家公司的后台数据,这1亿次扫描至少证明在以下领域的存在大量的二维码需求:

    二维码如何成为移动互联网入口

    印象里,二维码是个问世很久了的没出息货,怎么突然就发生了逆袭,引得腾讯、阿里巴巴、新浪等互联网巨头,不管有没有清晰的商业价值,也都加入到使用和推广二维码的行列里来?二维码这个O2O入口,真的兵家必争吗?

    从事二维码业务的北京回首科技有限公司的顾培盟接受虎嗅访谈,虎嗅以问答形式整理、编辑如下:

    二维码角上为嘛有三个方块?放Logo不怕妨碍扫描吗?

    先学术地看一看二维码的知识背景:

    二维码是指在一维码的基础上扩展出另一维具有可读性的条码,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二维码其实有很多种码制,现在中国国内主流的QR码在中国已经逐步成为二维码的标准,包括出现在火车票上二维码均为QR码, QR码是1994年由丰田子公司Denso-Wave创建,最初是用来跟踪车辆零件。QR来自英文“Quick Response”的缩写,即快速反应。

    拿虎嗅的微信二维码举例,这个二维码的左上、右上、左下三个角的方块起到定位识别的作用,码内的黑白交错的小方格蕴含了数据内容。二维码在信息量、QR二维码的容错率可以达到30%,这就是说,即使没有辨别到全部的条码、或条码有污损时,也可以正确地还原条码上的资讯。

    比起一维的条形码,二维码的高密度编码,信息容量大:QR码可容纳多达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1108个字节,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信息容量约高几十倍。其实这个容量可以包含的信息量已经挺多的了,你可以直接就在码内写个“中秋快乐”,用来装联系方式当个人名片也毫无压力。其实二维码在最早1994年发明时,信息就是只存放在二维码内的,但现在的二维码的用法,基于互联网的比较多,因为它的讯息是一个链接地址时,可以承载的内容更多。

    QR码能成为比较主流的码制,是因为它是一个免费、开放的编码方式,人人都可以用它来生成二维码。

    二维码有哪些商业模式?

    二维码的应用的有主读和被读的概念。国外,二维码的平台式服务指的是有一个平台来供你生成二维码,并在那后面附上图片、文字、视频等各种各样的信息。本质上,二维码的内容是指向一个地址。所以二维码平台式服务属于被读的领域。

    但这样的分类方式对用户和市场来说太模糊了,我认为,目前市场二维码的商业模式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几种:

    1. 信息传播。不论是电子凭证还是博物馆、媒体或商品信息,其实都是信息传播的概念,用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进入它对应的地址,获得完整的数据。供应商通过发送电子凭证和铺设扫码硬件设备到本地商户,来建立一个完成的商业模式。

    2. 互动入口。比方你通过扫描二维码来关注微信好友,或优惠券领取、投票报名、参加调研等在手机上的可操作形式,向企业回传客户信息。企业就能将广告投放效应最大化,获得宝贵的用户互动数据。这样的互动购买模式已经在电影、电视、杂志、宣传册、广告等领域开始使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维码如何成为移动互联网入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wpwzftx.html